1865年畢業聖彼得堡音樂院後,柴可夫斯基應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邀請,就任魯賓斯坦創立的莫斯科音樂院教師,一方面教育後進,一方面作曲。他的生活仍然窮困,但他的作曲能力逐漸增加,大眾對他的評價,也逐漸提高。於是魯賓斯坦建議他以自己的作品,舉行一次音樂會。這次音樂會,因考慮到經費等問題,而只能租用較小的音樂廳舉行。適合於這次音樂會的作品也不怎麼夠,於是趕緊譜作一首作品應急的,就是這首弦樂四重奏曲第1號D大調作品11。其作曲時期是1871年2月,呈獻給他的友人、植物學家、業餘劇本作家謝爾蓋•拉盡斯基(SergeyRachinsky)。1871年3月28日,由俄羅斯音樂協會弦樂四重奏團在莫斯科貴族會館小音樂廳首演。
1876年12月,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托爾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從莫斯科近郊的亞斯納亞-博利爾納造訪莫斯科音樂院。尼可萊•魯賓斯坦舉行一場歡迎音樂會,以表示敬意。在音樂會的演奏曲目中,有這首弦樂四重奏曲第1號。
當時托爾斯泰坐在柴可夫斯基的旁邊。當第2樂章「如歌的行板」甜美的旋律一開始,托爾斯泰就仰望空中,隨著樂曲進行眼眶浮現淚水,樂章平靜結束時,竟伏身流淚而不能正坐。托爾斯泰受到不可言喻的感動後,馬上決定把這感動寫下來。恰在此時,他所寫的小說是有名的「要趁有光明時走在光明之中」(1887年發表)。托爾斯泰並沒有明記從「如歌的行板」受到感動之後,究竟如何反映在自己哪一部作品中。但在音樂會之後,曾有如下手記:「那(第2樂章的)神聖曲調傳入我耳朵時,我感覺到無上幸福,甚至於身體發抖。不,説身體發抖並不正確。有股莫名的力量,從心底下湧出來,不吐不快。感覺到精神在搖動,即將噴火。這旋律成為橋樑,天上的神明進入我心中,我為神明所擁有。」從這段手記來看,我們可推想大概是短篇小說「要趁有光明時走在光明之中」受到「如歌的行板」的影響。柴可夫斯基是古典音樂家之中,特別突出的旋律寫作者,他所寫的旋律,都能感動廣大的聽眾。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悲愴交響曲、3大芭蕾等,都有令人感動的旋律。
柴可夫斯基在10年後1886年7月2日的日記上寫這件事説:「在我的生涯中,大概再不會有像那一次那麼喜悅、感動、與當作曲家感到驕傲的事情。」
柴可夫斯基共有3首弦樂四重奏曲,這些都是1870年代,在莫斯科音樂院當教師時所作曲,另有一首是在聖彼得堡音樂院當學生的最後一年,做為練習而寫的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曲,不過這首作品只留下第1樂章。這些作品當中,除第1號D大調外,其他各曲則較難得聽到。
柴可夫斯基的室內樂曲中,還有一首有名而常演奏的是為哀悼尼可萊•魯賓斯坦去世而譜作的鋼琴三重奏a小調「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另弦樂六重奏曲「翡冷翠的回憶」(Janine Jansen與她的朋友們:https://youtu.be/vulKECq4r60 )偶有人演奏。這些作品以外,他的室內樂曲就較少有上場機會了。在俄國音樂界,不但是柴可夫斯基,其他作曲家也比較忽略室內樂曲,(惟一例外是安東•魯賓斯坦,他留有弦樂四重奏曲10曲,但現在幾乎沒有人演奏這些作品。)他的這首第1號D大調弦樂四重奏曲可能就是俄國揚名到後世的第1首室內樂曲。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常把優美又傷感的旋律,與俄羅斯特有的粗獷曲趣放在一起。他也積極學習德奧的傳統音樂,因此也有人説他既不是道地的俄羅斯音樂作曲家,也不是徹底的西歐音樂作曲家。但是做為折衷主義作曲家,則有很高的評價。尤其在他母國俄羅斯,其受歡迎的程度無法想像,對國內大眾,尤其是藝術家的影響極大。
第1號弦樂四重奏曲沒有上述作品那麼有名。這可能弦樂四重奏曲本身就比較不華麗也是一個原因。不過,曲中到處可聽柴可夫斯基獨特的傾訴似的曲趣,如果仔細聆賞,就會被音樂吸引而無法擺脫。這就難怪托爾斯泰不覺流淚。這首作品的第2樂章很有名,但還有不少美麗旋律,也有柴可夫斯基那種熱情而迷人的發展。各樂器使用得有如小形管弦樂曲,有時還過於誇張,因而也有人覺得這不是真正的室內樂曲樣式。不過,這有時又發揮不尋常的效果。
第1樂章 樸素的中板(Moderatoe semplice)D大調,9/8拍子。奏鳴曲式。
(The IPO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d6NvQZxGpUs
樂曲一開始,4件弦樂器以弱音一齊奏出D大調合弦。這是第1主題。音高沒有什麼起伏,節奏則搖晃得有點捉摸不定。拍子設定為有點不尋常的9/8拍,而且用一堆切分音。於是這主題1個小節的第1個音有兩拍,第2個音有3拍,第3個音有兩拍,第4、5個音各1拍!9/8拍子該是3拍子系列的節拍,這種跌跌撞撞的節奏,會讓人覺得搖晃不定,抓不到小節的重音所在,因此也許有些人無法親近這段旋律。其實,這種氣氛就是柴可夫斯基魅力所在。不久會出現與第1主題同樣節奏的第2主題,但整個樂章集中在第1主題的發展,一下速度加快,一下表現得更熱情。尾聲部轉入不太快但熱情的快板(Allegronon troppo ma con fuoco)華麗的結束樂章。
第2樂章 如歌的行板(Andantecantabile)降B大調,2/4拍子。附有尾聲部的3段體。
(The IPO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uU5cQfccnxk
這樂章是這首作品中最有名的樂章。不但如此,是一首能夠與柴可夫斯基許多華麗的管弦樂曲比肩,雖小卻燦然發光的名樂章。「如歌的行板」原是一個音樂用詞,因此別的樂曲也會用到,但是柴可夫斯基的這首太有名了,以致一説到「如歌的行板」就會讓人想到這個樂章,最後竟然成為此樂章的題名。
主部的旋律,據說是從烏克蘭民謠得到靈感。調性雖然是大調,但由小提琴奏出的主題,卻帶有寂寞的情緒。這主題中混有2/4拍子的小節與3/4拍子的小節。主題旋律在這兩種節拍間擺動。那情緒,像是在俄國的酷寒中烤爐取煖,也像懷舊的思緒中獨自低哼民謠,或是夢想永不可能達到的憧憬。這主題會反覆好幾次,而每次出現,就增加其厚度。這裡就是托爾斯泰感動流淚的地方。
從大提琴以撥奏刻出節奏的地方開始,進入降D大調的中間樂段。小提琴在這裡也提示甜美而寂寞的主題。雖然這旋律的音形單純,但與大提琴的低音部溶合而顯現動人的氣氛。
主部主題以各種顏色再現,有時感動,有時平靜,最後進入尾聲部,自由回想中間樂段主題與主部主題跑上高音,然後靜靜消失。
這樂章後來由作曲者自己改編為獨奏大提琴與弦樂合奏演奏的樂曲。
(馬友友 大提琴,匹茲堡交響樂團)https://youtu.be/_qH13hpBgDI
(Han Na Chang 大提琴,弦樂團)https://youtu.be/PXX8HiW2CRg
第3樂章 詼諧曲,不太快但熱情的快板(Scherzo,Allegronon tanto e con fuoco)d小調,3/8拍子。
(The IPO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wG53wZg3BAM
這是充滿活力的詼諧曲樂章,與前面樂章有顯明的對比。作曲者在這裡安排有尖銳節奏的急速3拍子樂章。大調的「如歌的行板」被寂寞的情緒包圍,而小調的這樂章,聽來反而很快活。開頭的詼諧曲主題會反覆幾次,發展得很有活力。
第4樂章 終曲,適確的快板(Finale,Allegrogiusto)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The IPO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PqRrPYNtj2Q
在小提琴上出現的爽朗的第1主題有俄羅斯民俗舞曲的風格。這個主題會有各種形式的發展。跳躍的第2主題給樂章不一樣的曲趣。最後經過有點憂鬱的行板樂句而進入甚快的快板(Allegrovivace)尾聲部,激烈進行後,以和弦結束全曲。
(Borodin Quartet) https://youtu.be/oIZIQ5B-f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