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08 22:06:57| 人氣4,3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席馬諾夫斯基:『神話』作品30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卡羅爾‧席馬諾夫斯基(Karol Maciej Szymanowski1882 - 1937)是波蘭作曲家。他生活的時代是激烈動盪的時代,而他的作風,好像在配合時代的變遷,變了好幾次。他留有4首交響曲、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兩首弦樂四重奏曲、兩齣歌劇與一些鋼琴曲與聲樂曲。

席馬諾夫斯基誕生於現在的烏克蘭蒂莫斯佐夫卡(Tymoszówka),此地原屬波蘭,因18世紀波蘭分割,到19世紀就割讓給俄羅斯。席馬諾夫斯基家族是波蘭的貴族。父親是波蘭富裕的大地主,母親是瑞典移民。席馬諾夫斯基是家裡的第3個孩子。父母都喜歡音樂,家裡成為藝術家聚集的一所沙龍。他們兄弟姐妹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就個個都走音樂家、畫家、詩人等藝術的道路。

卡羅爾‧席馬諾夫斯基4部受傷,有段時期幾乎不能行走,因此沒有上學,待在家裡接受小學教育。最初教他鋼琴的,是他的父親。10,到他表姑丈在伊麗沙白格勒開的音樂學校入學。

1901年,為了接受更專門的音樂教育,席馬諾夫斯基到華沙學習和聲學、作曲、對位法。在華沙,他認識5位年輕的波蘭音樂家,就是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小提琴家柯哈因斯基(Paweł Kochański)、指揮家費特爾貝格(Grzegorz Fitelberg)、作曲家路吉茲季(Ludomir Różycki)與謝爾得。他們創立音樂集團「年輕的波蘭」出版與推廣波蘭年輕音樂家的作品。1904年畢業華沙音樂學校後,席馬諾夫斯基有很多時間待在柏林、萊比錫等地。

他的創作活動可分為3期:

第一期:在創作初期,他的作品明顯受到蕭邦、華格納、斯克里亞賓、理‧史特勞斯、雷格(Max Reger)等人的影響,其作風屬後期浪漫主義。

第二期:1914年,席馬諾夫斯基旅行羅馬、西西里島、阿爾及爾、突尼斯、巴黎、倫敦等地,在倫敦還遇到斯特拉斯基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就回蒂莫斯佐夫卡。回到故後,他專心學古代希臘與初期的基督教、伊斯蘭教與東方的事物。其成果就是1916年完成的交響曲第3號「夜之歌」。在這作品中,很巧妙的把德布西等作曲家的印象主義音樂,與13世紀波斯神秘主義詩人魯米(Mevlânâ Celâleddin Mehmed Rumi12071273)的詩文融合在一起。這種作風就是他第二期的特,而這首交響曲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第三期:1917年秋天,一群布爾什維克襲擊席馬諾夫斯基家,搶奪美術品,鋼琴則丟進水池中。這事件使席馬諾夫斯基一家在經濟上與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席馬諾夫斯基受不了這種打擊而遠離音樂,寫作小『青年(Efebos)』。這部未完成的小1939年遇火燒毀。

1918年波蘭獨立,次年,開羅的音樂學院要聘請他講課。席馬諾夫斯基拒邀請,舉家移居華沙。差不多這個時候開始,他對祖國的音樂發生興趣,而1921年在巴黎與斯特拉斯基重逢時,聽到他彈鋼琴演奏『結婚』受到的衝擊影響他很大。從此以後,席馬諾夫斯基對波蘭音樂,尤其是對南部塔特拉高地的民俗音樂發生極大的興趣。從這裡開始,他的創作進入第3期。1922年,他在扎科帕租屋,以後常到此地。

1927年,席馬諾夫斯基就任華沙音樂學院的院長。他為培養有才華的年輕音樂家,想從根底重整波蘭的音樂教育,予以改革,卻與守舊派對立,在他們的抵制中過了5年,終於在1932辭職辭職後舉行音樂會以維持生計。該年寫附有獨奏鋼琴的交響曲第4號,想自己擔任鋼琴獨奏部分。但是他的演奏技術還無法勝任演奏會鋼琴家,因此音樂會次數年年減少,經濟狀況日益困窘。1937年,因宿疾肺結核逝世。

蕭邦、帕德瑞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等作曲家主要取材於波蘭北部低地區的民謠,而席馬諾夫斯基則受波蘭南部山岳塔特拉地區民謠的影響,尤其以畜牧為主的格拉爾人(Górale)農民間流傳的民謠。這種民謠使用有特殊音階的呂底亞調式( Lydian mode),即興加入顫音(vibrato)的歌唱法,忽然插入不規則樂句的不規則節拍的快活舞曲。有些更是稱為「土匪舞」的粗獷動作與樂句的快樂舞蹈。

據說,他在農家的角落,樂陶陶的看着農民充滿活力流汗跳舞,聽着他們在地板上蹬腳的聲音。在他的小品文中說,「波蘭的農民,能與藝術家比肩」。他不認同19世紀矯正這些民謠的粗獷氣息,改編為小調的傷感音樂後介紹給世人的做法。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幾乎可以說是神經質那樣精密再現不協和的節奏部分,還注意不要損傷到音樂粗獷氣息。這種態度在「20首馬厝卡舞龍,作品50」中很顯著,他好不遲疑的使用節奏的能量、模擬囊管的單純5度持續音與反復音、不規則樂句、大膽的多調等。

『神話』( Mythes)作品30是席馬諾夫斯基在1915年譜作的小提琴曲集,其中包含

1. 林仙泉( La Fontaine d'Arethuse)
2.
納西瑟斯(Narcissus)
3.
德律阿斯與(Dryadeset Pan)  3首小曲。

20世紀前半,有胡伯曼(Bronislaw Huberman)克賴斯勒(Fritz Kreisler)易薩伊(Eugene Ysaÿe)等偉大的小提琴家從事演奏活動,大家認為這是“小提琴家的黃金時代”。許多活潑的演奏家,提高小提琴演奏法的水準,越過世紀直到現在。波蘭小提琴家柯漢斯基Paul Kochanski 1887  1934也是活在這種充滿藝術活力時代的音樂家。他有卓越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當時的音樂伙伴們也很尊敬他。他予以協助、並影響的作曲家很多,其中有浦羅柯菲夫斯特拉溫斯基等人。而席馬諾夫斯基也受他強烈的影響。席馬諾夫斯基有豐富想像力,其靈感有許多源自希臘、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古代文學。他沉迷於愛的哲學,陶醉於熱情與狂喜的世界。他寫小提琴曲時,就求助於柯漢斯基,受他在技術上的指導。現在被認為是席馬諾夫斯基小提琴曲的特徵的新色彩與樣式,應該是他們兩人共同創作。
在小提琴曲『神話』中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感覺,無法簡單明確的以言語形容。席馬諾夫斯基的樂句聽來像是漂浮在空中而不像是現實的聲音。散發微光,有時只是感覺到,有時覺得幾乎是停在那裡,漂浮着不吉又不安的氣氛。
『神話』就是創造出這種新的樣式。他自己就說,「用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音樂樣式對人談話。」
『神話』這部作品,是根據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所寫的3首音樂詩,運用小提琴的顫音、震音、重音、泛音、撥弦奏,以及弱音器之裝卸,還有鋼琴廣音域的琶音、幻想似的和聲、踏板操作等多樣音響效果,使聽者想起古代文學。

1. 林仙泉( La Fontained'Arethuse)

   

這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南部城市錫拉庫薩的一處泉水,又稱亞蕾圖莎之泉
水之精靈
亞蕾圖莎(Arethuse)喜愛狩獵與森林(所以稱她為林仙),不為男性所動。沒想到河神阿爾斐俄斯(Alpheus)愛慕亞蕾圖莎。亞蕾圖莎本來在戲水,忽然發現阿爾斐俄斯窺視她就要急忙躲開。但阿爾斐俄斯竟接近她,於是求助於女神阿耳忒彌斯(Artemis)阿耳忒彌斯就很快的將亞蕾圖莎變成泉水,這就是在錫拉庫薩的泉水。
席馬諾夫斯基讓鋼琴家的雙手自由交差演奏,以表現水流。小提琴以此鋼琴為背襯,奏出很奇異的神話旋律。小提琴以震音、重音等奏法上升的旋律,也會讓人想像水流。速度很有彈性,看當時氣氛或慢或快。最後泉水的細小水泡消失,音樂很神秘的結束。

2.
納西瑟斯(Narcisse


納西瑟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請參閱維基百科「納西瑟斯」條)。有一次,他看到照映在泉水水面的自己的影子,深深愛上他(他從來沒照過鏡子,因此不知道水面的影子是自己的影子)。只是對水面上的影子毫無辦法,最後在泉水旁邊死亡。所有精靈都為他悲哀,正在準備喪事時,他的遺體忽然消失,地上卻有花朵盛開。這種花朵就因循他的名字而叫做納西瑟斯-水仙(Narcissus)。
這首音樂詩有夢幻似的妖豔氣氛,也有緊迫的不安感。
這正是墮入愛情的感覺。到第2段落註明慢一點(meno mosso)的部分,一下子像中了魔咒一樣,兩種樂器互相追逐,音樂描寫出蕩漾的水波,讓自己的影子不安的搖動的情形。這首音樂,就在謎團與暗示喪失自己中消失。

3.德律阿斯與潘(Dryades et Pan

    

牧神潘(Pan)是半人半獸的次級神。他的容姿會引起見者的驚恐(panic),panic一詞也是從這牧神的名字而來。他是赫耳墨斯(Hermēs)的子孫,受牧羊人尊重。牧神潘喜歡樹木精靈與森林妖精德律阿斯(Dryas,多數形為Dryades),時常在追逐她們。仙女希林克絲Syrinx)怕被牧神潘逮到,就跑到河濱請她父親-河神把她變為河川裡的蘆葦,牧神潘就用這蘆葦製作潘笛(排笛,PanpipesPan flute)隨身攜帶。小提琴的泛音表現這種笛子的聲音

Janine Jansen, 小提琴,Itamar Golan, 鋼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5UJmxd3ixo


在本地也有一首曲名叫『神話』的音樂。歌詞、音樂、演唱都出於卑南族人之手(作詞林志興(母語詞/陳光榮) 作曲 陳建年 紀曉君 演唱)。席馬諾夫斯基以小提琴與鋼琴兩件樂器,敘述3段神話故事。本地的『神話』雖有歌詞,但好像沒有敘述什麼神話故事。(以卑南族母語演唱,沒能聽懂。有中文翻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9cb5aiE3g

不過聽這歌聲會覺得很貼心,聽者總覺得莫名的懷舊心油然而生。也許是懷古,也許是懷鄉。當然這首音樂與席馬諾夫斯基的小提琴曲屬於截然不同的範疇,但一樣給人很大的感動。也許聽不懂歌詞,反而能讓聽者委身於音樂,自由思。當然作曲者、演唱者的功不可沒。作曲者陳建年(Purdur)台灣歌手、作曲家,卑南族歌謠大師陸森寶的傳人。因『神話』而獲得第十一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也是此曲演唱者的舅舅。演唱者紀曉君(Samingad台灣歌手,獲得第十一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她主要以母語卑南語演唱歌曲。寫母語歌詞陳光榮我沒有找到有關的詳細資料,歌詞翻譯者林志興也一樣。陳建年、紀曉君兩位,請各參閱維基百科『陳建年』『紀曉君』條。

由這首『神話』而想起聽不懂歌詞,一樣動人心弦的華語圈曲,薩頂頂演唱的「萬物生」。(請參本台「BBC2008年世界音樂大賽薩頂頂得獎」一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_7rjvpJLU

她演唱的歌詞是梵文的「百字明咒」,一般人聽不懂,這會增加此曲的神秘性,一樣有令人遐思而感動的力量。(不過,「百字明咒」內容與影片內容沒有關係。)她以中文歌詞演唱的版本,力量就減少許多。

台長: 雲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