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1 23:16:03| 人氣2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未竟之志之二 】 科學家之夢 20071203-12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追求的究竟是自然界的規律,還是自然界並無一套規律,而是容許我們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去探索,並居中獲得美感。“

<小蜜蜂,自然界美感,未出版>

最近有時間重讀加來道雄寫的愛因斯坦的宇宙一書 。通常讀到談愛因斯坦的書,總是為20世紀初,1905年愛因斯坦所作的三篇論文所感召,那想要成為科學家的小小夢想,也會再小小地閃過一絲火花。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工作,雖說工程界的工作不比科學來的容易(特別在半導體這領域的先進製程),但是走向科學家的那條路對我來說畢竟是越來越遠了。小小的火花,花拉拉一下,落在漆黑的夜空中。

科學是什麼?(大哉問)。科學家的工作到底是什麼?跟飛行員的夢想不一樣,如果說飛行員是一種向著青天飛去的自由夢想,那麼科學家就是懷著想像力與創造的合體。其實是受了出生那年,阿姆斯壯上了月球的影響,想像著一個廣大的世界,需要太空船,需要種種實驗能力與造物的能力。

事實上,逐漸長大之後才明確知道科學家也有很多種類,比如說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大氣科學家等等,但是學門的分野也不全然各自獨立,物理數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電漿,從固態到凝態,奈米級物理學,光學微加工與檢測。太多分類(記得我說分類是這世界首要之惡?)_(馬奎斯有句名言...)

再者,特別是科學與技術兩者的分與合。如果說科學家有什麼評鑑,諾貝爾獎是一個榮耀的方式與指標,卻不是科學的全部。許多重要的研究者,並不是以得獎為目的進行他們的工作,那是一種“熱誠“與“享受“,多多少少是一種孤獨,有時也是一種團隊,有時也是一種研究社群的傳統延續。當然,也有所謂革命三部曲的研究,例如1962年的T. Kuhn.

孔恩的格學科命的結構一書出版以降,有許多以“科學家的研究“為研究對象的課題與解釋方式出現,個人偏好科學被推介的過程以及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預測與實踐。Ian Hacking 1981出版的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翻譯成科學哲學與科學實驗或許不是十分恰當)一書對實驗技術多所著墨。

照理說這該是一種激勵,念工程的人到了極致還是可以成為科學家。不過圓夢也是要先築夢的底。看來應該會是我的未竟之志二部曲。

偶而想起我的朋友岱朋君也有兩本愛因斯坦文集或自傳的書,那是超過20年前,在他們民生東路老家裡看過的。現在他成為數學家了。依他自己的說法,他的工作就是“做數學“。我隱約感覺到他的工作是企圖建立一種數學的研究體系,以新的方法去解讀數學式子背後的物理意義,比如說他研究的Navier-Stokes equation 與薛丁格方程式,在物理學上,這兩個式子的物理意義早已被廣大延伸,在流體力學與量子力學成為一種基底研究的出發點。這跟聖經故事成為許多文學的濫觴有點相似。

未竟之志三,藝術家。


台長: 葉諼/bee/彭弼聲
人氣(2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