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這雲像什麼呢?
070913(四)上午晴空浩瀚,下午陽光隱遁,傍晚起了霧
「山還在睡覺嗎?祂早就醒了吧?」昨晚就下了不攻北峰的決定,今早睡到自然醒,山上人的自然醒,還是比太陽早一點。我們走出山屋,攀上了稜線,守候著太陽發聲。同事們看著還未被金色光線撫觸的沉靜草原,問起了那句話。誰能知道山何時醒著,何時睡去呢?
清晨的空氣不若以往冷冽,看來秋的腳步還不算接近。我們凝望著山,看向了來處,望著我們的影子,在陽光躍出山頭那一瞬間拉長,如果影子也希望擁有表情,將會是什麼顏色呢?
照片 剛睡醒的群山
用過早餐,整頓背包,然後站在奇萊的稜線上,最後再看一眼。梅峰的101大樓清晰可見,我們用望遠鏡眺望著即將回返的所在,這樣看著稜線,這樣站在稜線上,我想,就足以一輩子記住這無邊的美麗吧!台灣真的很美!
又玩起一貫的遊戲,打電話回去請盧媽媽搬出單筒,看看我們。我們站在稜線上,把紅色的背包,或套上了紅色背包套的背包,向著梅峰。可是幫忙搜尋的阿榮和盧媽媽都一直瞧不見,後來回到梅峰的我們,才注意到清晨看向奇萊,是逆光的。
照片 期待被看見的我們,把紅色背包面向梅峰
蜀龍靈機一動,抽出睡墊拉扯著反光,而她們終於瞧見了我們,在遠望北峰下的一側,然後我們才心滿意足的準備下山。邁開步伐前,我對著昨晚歷經掙扎,擔心懼怕著自己可能走不下山的薛說:「我怎麼忽然覺得回家的路很長?」以地圖上的里程數來算,回到登山口大概是五至六小時。不過,以我們的腳程,走過的才算!那就走吧!
路上,我們忍不住問自己:「昨天究竟是怎麼爬上來的呀?」從山中走出來,又是更謙虛的心,山告訴你,一山還有一山高。腳痛的薛,分享著「漫步徑行」,「動中禪」,其實,爬山也是一種內在的修行,讓你試著改變,重拾和放棄。她說:「雖然只走兩天,每一點都是重新開始,實際上好像走了很多天」;下危險地形時提醒走最前頭的蜀龍,適時的協助後頭的夥伴。他不忘虧我說:「因為之前跟妳爬山,沒學到這樣做。」乍然意識到,原來是我太倔強了,不願他人的協助──儘管表面上是我帶引他們走向了山,自己卻得到更多,這樣的過程中,以心為鏡,照見不同的彼此。
照片 還是看不到嗎?看我拿出睡墊。
這是個屬於「巒大當藥」的季節,她們混在「矮菊」叢中,相互輝映!「台灣瘤足蕨」鋪了一地墨綠,讓你有想游泳的衝動。同樣的路也可以有不同的走法,昨天走過的路,今天走感受又不同。很多人走的路不一定是對的;很少人走的路也不一定是錯的,而有時候路走了就走了,懊悔也沒用。循著前人的腳步也許較省力,卻必須注意避免陷入慣習的巢臼。大路,相較於小路,現況可設想得更差,更進階的路況,當下就不算什麼了!還有什麼可埋怨呢?──這真的不是最糟的。
走著走著,最後頭的我,看著前頭的夥伴那麼努力的走,真的覺得很感動,思潮湧動,她們讓我回憶著以前的自己,偶爾天兵。薛問我:「背重裝休息時為什麼需要半彎腰?」問倒我了,「我也不知道,學長姐這樣教我的。」有些事,我們只記得,跟著做,卻搞不清楚原因;路上,薛堅持要帶很多很多水。我想盡辦法拐騙,她還是不肯輕易卸下多餘的水,因為她會喝很多的水。同伴們說明著喝太多水很容易走不動,喝水一次喝一小口,含著再慢慢吞下去……。不過,她還是依舊堅持。我覺得整路,我們都在進行著「搶水大戰」。還好,回程時她自己發現其實也可以不需要那麼多水;另外是第一天晚上,我說我要先睡了,要她們自己打發晚上的時間。薛對我說:「妳可以下班了,你們今天表現不錯。」「…….」這好像是領隊對隊員講的話,不過隊員對領隊講,感覺也不賴;宥蓁姊則會在休息時不斷詢問我前頭的路況,要多少時間,有幾公里?我可以告訴你前方將會遇見什麼,有多輕鬆,多難。但有差嗎?還是得走,不是嗎?輕鬆點會顯得安慰,困難則可以用一根指頭就擊倒你了嗎?
照片 看見來自山上的閃光了嗎?
登山的人講究實力這回事,導致我以前都太不寬容。不同的路,有不同的人喜歡適應。但人生就像山路,不一定每段都是你所喜歡的,卻都必須走過,不體驗何來喜歡與否。有的是你走過了才發現喜歡;或是喜歡了,才發現討厭。只有比較,才有差異,重要的是,你走過。
山是人生的壓縮,一個喜歡下坡,一個喜歡上坡,那麼就互相欣賞吧!你不能只喜歡一種,要喜歡下坡,也學習喜歡上坡,喜歡各種地形、起伏,喜歡當下,要喜歡山,就要喜歡屬於祂的各種樣貌。山也要你,讚美自己和喜歡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相片中的自己?(這大概是我不喜歡拍照的原因)那妳以為真實中的自己又是什麼樣子呢?路上,有棵鐵杉的心是爛的,可是他還挺立著,我盯著那棵爛掉心的樹,發著呆。
照片 這個季節的當家花旦──巒大當藥(大籽當藥)
下到成功山屋前,我們走在龍貓隧道裡,鐵杉們雙手插腰仰頭傲視天際,隔山的吶喊。一對穿涼鞋的情侶,打算輕裝上北峰,看看時間,建議他們明早再去吧!訝異的詢問:「你們穿涼鞋?」「因為登山鞋太貴,買不起。」「哦,那我們更窮,我們穿雨鞋。」相視而笑。
一路,分享著彼此,閒聊著,我則講著自己以前爬山的故事和體驗,好似沿途的解說員,一場免費的解說,為自己也為她們,好像因此更明白該如何當個解說員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