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28 23:45:10| 人氣1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福一致及德福比例的基礎及必然性(李明輝教授大作「實踐必然性與內在要求」要義)

    今天(103.7.28)筆者參加了中研院文哲所舉辦的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賀劉述先先生八稚壽慶學術研討會最後一場的最後一篇論文,由李明輝先生發表<實踐必然性與內在要求︰回應陳瑞麟教授>,論述的主軸是︰康德的實踐必然性,有其內在要求的因子,是謂實踐必然性與內在要求。(筆者反轉李教授的意義,頁176︰實踐的必然性則是筆者借自康德的說法,藉以詮釋內在必然性的意涵。)然而,該作圍繞的要點係實踐必然性的內在要求之陳瑞麟教授與李明輝教授之辯。此辯,李教授將其拉回康德及牟宗三先生,還原道德實踐的內在要求,由是呈現二人的邏輯必然性及實踐必然性的差異,李教授乃謂陳教授未掌握康德的邏輯必然性而混淆了二者。筆者以為︰該一意義頗為中懇。但是,正是邏輯必然性後的內在要求,該一意義更可為內在要求找到最後的根源。因為,內在要求既可以是邏輯(因果律、自然律或實然)必然性,亦可以是實踐(法律、道德或應然- -習俗)必然性,還可以是思維必然性,仍可以是理論必然性,仍可以是脈絡(文法)必然性,尚可以是美學(- -品味、靈感、風格)必然性,更可以是信仰(勢、德- -康德天才)必然性等。在這麼多的內在要求答案中,哪一個才是最佳的詮釋呢?李明輝先生力主回到康德及牟宗三先生而主張實踐必然性,這是正解。其駁斥陳瑞麟先生的邏輯不清,由是亦是正確,此乃《純粹理性批判》與《實踐理性批判》區別的意義,《判斷力批判》乃不得不出矣。唯,內在要求仍未清,牟宗三先生即以中國哲學濟之。此濟,李教授引牟先生的王陽明致良知解,可謂善解。但是,李先生在大作中直指了最大福祉及最高善意義,特表徵德福一致及德福比例的意義。(178)就此,該作的核心意義就出來了,即德福一致及德福比例的基礎及必然性表詮,尤其是該一必然性的定言令式及法言令式︰道德實踐與責任不可逃避。此即︰凡夫俗子的善有善報及權利勢智者的惡有惡報無可規逃,由是反省內在要求的邏輯必然性、實踐必然性、思維必然性、理論必然性、脈絡必然性、美學必然性及信仰必然性等,呈現此一意義的最佳選擇或不選擇福報- -幸福。然而,李文卻未由是耙梳,頗為可惜也。蓋,該一意義宜由致良知還原至原儒,尤其是孔子,乃為為仁由己求仁得仁安仁利仁焉。故,見群龍無首吉從心所欲不逾矩吾與點也

ps

今天在會場意外碰到老友張教授他驚豔筆者的學問

一˙即無限在有限忠之下學上達的事實論!

二˙仁←心→學←神←聖←大←美←信←善←義←人←禽獸←草木←水火←氣

三˙再現!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