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1 05:00:00|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與藝術的原鄉:藝術品的本源禮→禮之本的性德主體→主體的本體仁

    因為存在才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決定者,創造性地改變他自身的特性,決定什麼是他所應該做的和什麼是他所應該成為的,這是一種極為根本的自由,也就是一種我們自我決定的本性的自由……這就使我們認識到,自由並非是在我們世界的客體之間所做的選擇,也不是指導我們生活的普遍原則的內選擇,他更多是一種通過我們完善自我和完全實現自我的方向或目的而實現的一種自我肯定。這意味著在不夠完善的探尋和在達到完善時的一種歡欣。正是在這種觀念中,堅定地向善而生被視為神聖。有的人可以說:這是一種類似於聖人的生活實踐。但是,更確切地說,正因為他們這樣生活,所以他們被稱為聖人。(《傳統與超越》頁98-99)……藝術就在存在者中間打開了一方敞開之地,在此敞開之地的敞開性中,一切存在遂有迥然不同之儀態。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儒家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儒家最高的藝術境界。這是一個道德與藝術合一的境界,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但是,要達到這樣一種理想,首先是人格的境界,其人格成立之時的境界即是樂。由此,徐復觀認為,孔子之所以要把禮內在化、人格化,正說明孔子依然把規範性與藝術性的諧和統一,作為禮的基本性格……並把樂安放在禮的上位,認定樂才是一個人格完成的境界,這是孔子立教的宗旨。助成這一境界的最重要的資具便是音樂,孔子由此而建立了為人生而藝術的典型。(《中國藝術精神》頁3)上文說過,在人類文化教育史上,樂先於禮而出現……孔子可能是中國歷史中第一位最明顯而又最偉大的藝術精神的發現者。(《中國藝術精神》頁3。(頁170-171)應是先禮後樂,猶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的彝→禮→仁。因為,禮乃敬天祀祖祭鬼神(聖賢)的意義,特為人心及人性之本,即自我及文化自覺及躍動之本。若無此自覺或躍動,即無以覺醒而覺悟也,是謂禮亂首禮壞樂崩、以理殺人及禮教吃人否則即禮運大同的我就這樣過了一生而逝者如斯也。既無以溯流而歸,亦無以逆流而上,尚無以請循其本,更無以子在川上。蓋,樂乃自然心聲、心善之韻文、律音,實非文字語言等之心聲,乃純音之聲也。禮化而為樂,是謂音樂也。否則,只是音、聲而非音樂或聲樂也。故,文王操。因為,本無音樂或聲樂,只是音、聲響而聽之於耳也,創造而為音樂或聲樂也。因此,美即本質,乃謂自然就是美。藝術不同,將美呈現出來,不是音、聲的自然展示,也不僅是稍加訓練的展現,乃下學上達的精益求精地純熟呈現音樂也。下學上達者,既是在現實的生命意義下,尚是現世的禮運意義下,更是主體、主體際與本體的有教無類、教學相長與因材施教,庶民乃自覺的志學覺醒下學上達而覺悟也。故,音、聲不僅是響,曲之韻律生動而為音樂,乃譜之以律、奏之以韻隨韻律哼唱舞蹈。聽者婆娑起舞,奏者腳打著拍子,譜者抒情志伸,美之至也的美與藝術也。美者,人人皆有情懷志節伸的譜之曲、律、韻以歌舞而抒也。聽者、奏者,因歌舞從宮、商、角、徵、羽隨曲、律、韻久暫、高低、起浮跳動,和的共振同感地情懷志節合一也。一於曲、律、韻,一於奏者、聽者、譜者,一於譜者的情懷志節,一於以上的一,一於有口難歌、有手難奏、有足難蹈的寄情於韻後,惡、罪在曲、律、韻後馳騁抒解。故,繪事後素、文王操也。然而,亦正是如此,藝術是最好的惡、罪抒壓劑。正是惡、罪,實心有鬱悶而難展矣。又,心被身鎖住,心總是要帶著身一起走,心無法抒展自己。反之亦然,身心終於絕裂,人就生病了。嚴重的話,人就病死了。病、死,其之最大壓迫源即經濟、政治、社會、教育、法律、宗教及軍事等,甚而是國家借其的普遍且細膩地施壓,尤其是技能、訊息、常識、知識及智慧等的壓迫讓人無處可逃的人而不人。所以,自經溝渠而不知,夫子乃士不可不弘毅的周遊列國與易木鐸也乃絕不寄情於音樂的不祈求從音樂獲致撫慰或抒解因為,口渴了、肚子餓了,音樂、繪畫或電影等藝術,無法個體化水或麵包等,實體的情懷志節更無法令口渴或肚子餓不渴、不餓我健行臺灣全島25座孔廟而見證之。惡、罪逃得了一時,口渴或餓可以忍得了一兩頓,音樂亦可以逃及忍得兩時、兩頓。但是,總逃不得或忍不得生死或士可忍乃士不可不弘毅的與易木鐸矣。尤其是寄情於音樂或文字中而非後乃質直的情懷志節而與易木鐸,實溫和革命的由是孕育而生,更為繪事後素、文王操矣。唯,此亦情懷志節也然而,情懷志節源之於何呢是謂藝術品的本源但是,人不是藝術品。故,人不出於藝術品的本源唯,人仍可謂藝術品蓋,無執御乎無執射乎無執御也無執御也乃文質彬彬的君子也。然而,人確實也不是藝術品,即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因此,立於禮不知禮,無以立。所以,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又,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這是說我們生在禮中,乃達乎諸侯大夫士及庶人更在禮中陶鑄,終於盛德的禮之本歸仁也就此,藝術品的本源是禮,禮之本本有三:利與天道)。(利與命與仁、性與天道命者,限制、限定也,特喻超越命也是謂和而不同也超越命者,君師而再生也。利者,天地之生也天道者,命也、仁也仁者,本體、主體、客體附體實體也,仁之於人曰性或德仁之於本體曰命曰天道仁之於客體曰利曰食。)《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先祖及君師。故,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然而,君師不僅是治之本君師更是再生之本尤其是美與藝術的超乎技藝之再生及呈現性德再生也就此,藝術品的本源是禮,仁是禮的本體人因仁而為禮的主體因為人因禮而識仁識仁而為禮的主體,呈現主體即美之至也質直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的美與藝術也尤其是百世可知之因的民到于今受其賜也。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