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23 06:00:00| 人氣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二與二(女性主義與女書)、孔子神位與孔子神像及孔子廟設柵欄的意義

        我在構思與寫本篇時,鄧先生喚住了我。他說他和她觀察了我很久,其問我的訴求核心為何?我乃闡述我的主張、想法及行為讓其理解,他了解了我的主張後,乃分享了「走出觀念、還原本來」洪南州先生的主張讓我了解,我當場即唸我還沒寫完的〈不二與二〉給他及她聽:熊十力先生借佛教觀點闡釋一多共相殊相生滅體用,其卻隱涵了佛的不二及中觀意義。然而,就儒家而言,就是有二,二就是人。人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自我- -本來。另,她主張不婚,讓他頗為苦惱。我乃說她棄置了老天爺給她的最佳禮物,即老天爺以婚姻直接在她身上展現祂而她棄置了,此有令其驚醒之駭!特明與他相遇、相知、相戀的婚配共組家庭,更一索得男或得女的毫無所覺中,自己再次發現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在自己的體內孕育了另一個生命。自己由是二十四小時的體驗著老天爺的創造大能,就在自己的身上一點滴、一點滴的變化著,自己完全清楚這個變化的完整過程。更奇特的是,被孕育的另一個生命,在自己的體內跟自己息氣與生命與共,自己更犧牲自己的孕育著這個體內的生命,自己都驚訝這樣的情操竟是自己的特質。慢慢的,這個小生命漸漸成長,自己心知肚明的知道他或她,卻絕對無法科學主義的實驗證明他或她的存在。但是,大家都千真萬確的肯定他或她的存在,尤其是在生命未孕育完成前,他或她絕對不能脫離母體。因此,嬰兒與母親的共同體意義,實最能闡釋不二而二的意義了,尤其是〈孔子神位與孔子神像〉(如附記)的一、二、三意義。不結婚,不以婚姻體驗老天爺給的最佳禮物,既是自作孽的罪惡,更是未知生焉知死之至。尤其是:孩子誕生後,從小既吮吸著自已的母乳自己還一日三餐的餵食與弄食物給他她吃自己更不時的教育他、她認識自己及世界,如顏氏生與造就了孔子,真是不朽至極而三才兼三才也。最特殊的是耶穌的母親,天主或上帝剝奪了她的老天爺所給予之禮物。所以,儒家與基督宗教在此的典範不可共量性意義,特強矣。就此,我更心儀儒家矣。蓋,道不遠人,遠人非道,尤其是女孩而女人而媽媽的直接以己體驗老天爺的權能在自己身上呈現,男人只能乾瞪眼的聽女書了。就此,其乃真正的女性主義矣。(該一意義,易經˙坤卦最能闡釋。然而,女性主義至今與其遙隔無限里。因為,此處的本體主體及三之闡釋,只有女書能書,男性書寫或科學觀察,都只是沙文主義或隔靴捎癢的臆測而已。此一論點,跟沙文主義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異其趣矣。亦與永祀永錫的沙文主義本體觀,全然不同。因此,易經˙坤卦》,尤其是大生與廣生而非矛盾或正反的相對二元,乃為,易經乾卦坤卦也,既無以從相反的邏輯看乾坤,更無以由相對的事實看乾坤乃不二與二的一、二、三矣。因此,儒家既主張不二,更主張二,乃和而不同矣。末了我的這一番話,叫她有暮鼓晨鐘的震憾更教他由神眸中散發出了希望的喜悅來頗叫我欣慰

附記: 

〈孔子神位與孔子神像〉及〈孔子廟設柵欄的意義〉:探訪至今,孔廟一般情形大致相同,大言之即祭祀神位與神像、大成殿等設立柵欄二項,其正好各有兩座展現之。我乃請教稱:其之意義各若何?臺中孔廟回應:前者以朱子立神位為主張,後者利管理。我分享我的研究稱:就孔子思想、精神及價值的精華仁來說,仁即種子果仁,具體在花生即花生仁,在人即人仁。就種子果仁言,種子果仁就是花生及人的精華。但是,一粒花生長成花生樹,再源源不止的成花生田,這就是仁的意義與真諦,人也一樣。但是,人會死,精有盡期。神不同,乃精所以成花生樹及花生田的原因,是謂向上發芽、向下長根的申,申加示而為神。神,當它如孔子、孟子、荀子、周子及熊子等時,神即如在矣。故,祭如在,未知生、焉知死。因此,我以為立神位較符孔子思想與精神。就此,儒家的神既不同於神學的神,亦不同於道教的神,更不同於佛教的神(《華嚴經》),乃清清楚楚的即內在即超越也,是謂精神。乃內在的無限(神)因學而超越出來,實不僅於內在的生機不可抑止,神由是解放為德的自我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矣。所以,無限(神)在有限(精)忠底下學上達的事實論。有關後者,其反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也。又,這有孔子廟宗教化的錯覺,其反周公制禮作樂的中國遠離薩滿而為人文的躍動,孔子即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的開展中國文化,國乃有宗教性而無宗教。所以,不宜有柵欄。此一意義最重要的論點是即內在即超越,特為精神的真實地。塑像及設柵欄,儒家的意義盡失,精神僅超越如佛道,精神超絕為神(純靈或聖靈)或天使矣。此,不得不慎,尤其是此之和而不同的意義。蓋,和而不同既是多元主義的溫床,更是典範不可共量性的跨越充要條件基礎平臺,乃本體與方法的雙開放性而一、二、三也。既一、二的各自而不同,更一與二和合的三,如男女婚配的一索得男或得女。唯,此長男或長女,絕不是婚配的男女,更不是長男或長女取代了一及二的三,乃各是一、二、三的各自也。此一意義,即內在即超越,更和而不同。故,儒家的本體乃炯然不同矣。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