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8 19:26:26| 人氣2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刮痧療法·人體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順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刮痧療法·人體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順序

一、頭部的刮法
頭部有頭髮覆蓋,須在頭髮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塗刮痧潤滑劑。為增強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邊緣或刮板角部刮拭。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發皮發熱為宜。手法採用平補平瀉法,醫者一手扶患者頭部,以保持頭部穩定。
循行路線:
(1)刮拭頭部兩側,從頭部兩側太陽穴開始至風池穴,經過穴位為頭維穴、頷厭穴等。
(2)刮拭前頭部,從百會穴經囟會穴、前頂穴、通天穴、上星穴至頭臨泣穴。
(3)刮拭後頭部,從百會穴經後頂穴、腦戶穴、風府穴至啞門穴。
(4)刮拭全頭部,以百會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全頭髮際處刮拭。經過全頭穴位和運動區、語言區、感覺區等。
適應症:有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疏通全身陽氣之作用。可預防和治療中風及中風後遺症、頭痛、脫髮、失眠、感冒等病證。
二、面部
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線:
(1)刮拭前額部,從前額正中線分開,經魚腰穴,絲竹空穴朝兩側刮拭。
(2)刮拭兩顴部,由內側經承泣穴、四白穴、下關穴、聽宮穴、耳門穴等。
(3)刮拭下頜部,以承漿穴為中心,經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等。
適應症:有養顏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顏面五官的病證。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癱、雀斑、痤瘡等。
三、頸部刮法
頸後高骨為大椎穴,用力要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些,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髃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一般用平補平瀉手法。
循行路線:
(1)刮督脈頸項部分,從啞門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頸部兩側到肩,從風池穴開始經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適應症:人體頸部有六條陽經通過,其中精髓直接通過督脈灌輸於腦,頸部是必經之路,所以經常刮拭頸部,具有育陰潛陽,補益人體正氣,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頸、項病變,如頸椎病、感冒、頭痛、近視、咽炎等證。
四、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脈和夾脊穴。背部正中線刮拭時手法應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傷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點按棘突之間,背部兩側可視病人體質、病情選用補瀉手法,用力要均勻,中間不要停頓。
循行路線:
刮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夾脊穴,從大椎刮至長強。足太陽膀胱經位於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處。夾脊穴位於後正中線旁開0.5寸。
適應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療全身五臟六腑的病證。如刮拭膽俞可治療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腸俞可治療腸鳴、泄瀉、便秘、脫肛、痢疾、腸癰等。背部刮痧還有助於診斷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現壓痛或明顯出痧斑時,即表示心臟有病變或預示心臟即將出現問題,其他穴位類推。
五、胸部的刮拭
刮拭胸部正中線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大。宜用平補平瀉法。用刮板棱角沿脅間隙刮拭。乳頭處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兩側,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脅骨走向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適應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臟。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另外可預防和治療婦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六、腹部刮痧
空腹或飽餐後禁刮,急腹症忌刮,神闕穴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腹部正中線,從鳩尾穴經中脘穴、關元穴刮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兩側,從幽門穴刮至日月穴。
適應症:腹部有肝膽、脾胃、膀胱、腎、大腸、小腸等臟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療以上臟腑病變。如膽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嘔吐、胃痛、慢性腎炎、前列腺炎、便秘、泄瀉、月經不調、不孕證等。
七、四肢的刮法
刮拭四肢時,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對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應從下向上刮拭。皮膚如有感染、破潰、痣瘤等,刮拭時應避開。如急性骨關節創傷、挫傷之處不宜刮痧,但在康復階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復。
循行路線:
(1)刮拭上肢內側部,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
(2)刮拭上肢外側部,由上向下刮,在肘關節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外關穴。
(3)刮拭下肢內側,從上向下刮,經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陽穴,委中穴可重刮。
(4)刮拭下肢外側部,從上向下刮,從環跳穴至膝陽關穴,由陽陵泉穴至懸鍾穴。
適應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臟疾病。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輸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關節的刮法
膝關節結構複雜,刮痧時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確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損傷關節。刮拭關節動作應輕柔。膝關節內積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遠端穴位刮拭。膝關節後方及下端刮痧時易起痧皰,皰起時宜輕刮或遇曲張靜脈可改變方向,由下向上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點按膝眼。
(2)刮拭膝關節前部,膝關節以上部分從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關節以下部分從犢鼻穴刮至足三里穴。
(3)刮拭膝關節內側部,從血海穴刮至陰陵泉穴。
(4)刮拭膝關節外側部,從膝陽關穴刮至陽陵泉穴。
(5)刮拭膝關節後部,委中穴可重刮。
適應症:主治膝關節的病變,如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肌腱勞損等。另外對腰背部疾病、胃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挑痧法的常用部位
1、頭頸項部:從印堂穴起,沿太陽穴、頸部兩側和項部兩側各有1個痧痕點。
2、胸腹部:從華蓋穴開始沿肋間左右各有2個痧痕點;中脘穴、肚臍兩側,關元穴左右各有1個痧痕點。
三、放痧法的常用部位
(1)上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澤穴。
(2)頭面頸項:大椎穴、百會穴、太陽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
(3)下肢:委中穴。
四、刮痧的整體順序
整體刮拭的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部、頸、背、腰部或腹部,後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後順序。每個部位一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拭身體左側,再刮拭身體右側。

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622/69871-1.htm

凡轉摘本站整理或原創文章須註明“來源於養生主”等類似字樣以說明其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版權申明:除部分特別聲明不要轉載,或者授權本站獨家播發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轉載本站的原創文章,但原作者和來自本站的鏈接必須保留(非本站原創的,按照原來自一節,自行鏈接)。文章版權歸本站和作者共有。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處方僅供臨床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台長: 鄭老師(修理人)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