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9 23:38:20| 人氣18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寫作-我的回顧與反思 2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雄202》之前我寫了篇小說,大約有五萬字,如今存稿不知哪兒去了,除了給寥寥幾位朋友看也沒發表。所幸沒發表,要不得蒙羞了。文章裡頭所處理的主題除了失戀的歷程,還有欲望以及十七歲時的旅行。給朋友看過以後,他們往往告訴我哪裡哪裡真有趣真好笑,可是我根本沒有讓文章變得好笑的用意。我發誓,真的一點也沒有。由此可見裡頭盡是失敗的隱喻和嘲諷。有一回學妹說她在搭車回鄉途中看,笑得差點流淚,我聽了也差點嚎啕大哭起來。

  《高雄202》之後我寫了篇小說,大約有十萬字。這個存稿倒是還在,題作《一位文藝青年的故事》。原本想在「文藝」前頭加上「南國」二字,不過怪長的,也就算了。這一篇小說(如果它有資格被這麼稱呼)企圖從結構上重整《202》裡的部分內容,添加一些新內容新體驗。由於作者是故事本身的敘事者,加上自戀自尊的脾性,往往無法客觀判斷自身作品的好壞,要直到好一陣子以後才肯承認內裡的缺陷。後來我曉得了「結構」的嚴重失衡是這一篇小說最主要的問題所在,還有就是敘述口吻的單一枯燥,於是想要進行調整。

  在《一位文藝青年的故事》之中,除了沿用了《202》中家鄉的主題,也對我待了五年的台灣生活進行了整理,從中擷取故事經歷,再插入上海的敘事篇幅。為了改善敘述口吻的問題,我採取的方法是增加章節,並減縮每一章節裡的字數,藉由更快速的章節更迭彌補平鋪直敘的不足。其次,利用自身遊歷兩岸三地的優勢,以地域國度為另一道經緯貫串小說。除了使內容產生對立比較,也使得它更為立體可感。除了一些生命的主旋律,我畢竟也著迷於奈波爾的《超越伊斯蘭》和《作家論》式的寫法,觀察剖析人物、文化與社會。我試著加以穿插其間。記得某為作家說過,小說是各種語言和敘事的大雜燴,甚至是各種垃圾語言的匯聚之地,我想將自己所喜歡或擅長的敘述方式統一在一個固定的形式和故事之下,並藉由多元的語調與敘事增加內文的可讀性,同時奉行昆德拉「多放幾條岔路」的說法。在上海求職應聘其間,空閒時我到星巴克自習,也寫寫東西。大約花了兩個月完成了這篇小說。

  最終這篇小說也沒發表,只寄給了一位朋友過目。他倒沒說什麼,大約是看不下。稿投給了出版社,他們將稿件按住了。當然,用膝蓋想也知道這鐵定是虧本生意。稿子寫完以後一如既往的志得意滿,接著像被螞蟻叮了一口的氣球般慢慢洩氣,直到再也不敢拾起紙卷為止。無論如何,至少我有個長處,就是洋洋灑灑寫了一堆,覺得寫壞了該丟掉也不會太過可惜。我相信任何事情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越做越好,並且抱持這下一次更好的信心。尤其是那一些你真正喜歡的事,自然值得如此。

  上海對我關上了求職的大門以後我滾回了馬來西亞。很快的,在出版社工作的同時又著手寫了幾篇有關上海的文章。這一段期間我有兩個體悟。一個是持續寫作所帶給我的,一個是出版社所教會我的。在此先說前者,後者留待下篇。

  大學念中文系的時候,我常在史書上讀到某某文學家或歷史學家發憤圖強的故事,每夜抄寫史書文章幾篇,多久以後竟抄下了整部書。這也就算了,接著意猶未盡的又重頭開始抄起。古人這樣做功課的方式使我訝異不已。直到最近,當我從《202》一路寫到《文藝青年》,再到上海系列以及正書寫著的《回顧與反思》時,我才驀然察覺到從持續的書寫中我確實得到了一些東西。我察覺到了「重複」。不僅僅是書寫的手法,甚至於當中的內容,其中所引述的話,所援引的事,同樣的眼界與思維一以貫之,同樣的詞藻和形容,同樣的敘事語調和韻律節奏。當下我感到一陣暈眩。工作以後盡管閱歷增加了,也對生活其間的人們抱持了更多的同理心,然而我卻看不到新的東西,就像手持著槌子呆立著不知該如何是好。該打的松鼠頭都已全被打過了。

台長: 郭史光治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8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顺成
文章是人生的体悟。重复是必然的,倘若没有更深的领悟。
2013-01-28 23:34: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