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壽命靠獲諾貝爾獎的「自噬理論」?
諾貝爾醫學獎的細胞自噬,解決癌症、失智症的救命研究!
現年71歲的大隅良典,從1988年開始就開始接觸細胞自噬的研究,當時這是冷門學問,很少人願意投入研究。透過他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發現到細胞自噬的機制,這個機制跟癌症、帕金森氏症,甚至於糖尿病與細胞老化,提供了相當重要理論,協助這些疾病研究有更進一步發展,因此榮獲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什麼是「細胞自噬」?
細胞自噬是人體細胞中一個重要的機制,就是細胞自己清除細胞內的損害物質,讓細胞恢復正常的一個作用。早在1962年,美國的學者就發現了細胞自噬的現象,但他們認為這只是細胞內溶體(lysosome,細胞內的胞器,跟一些細胞內的消化作用有關)形成的過程。
隨後在1963年時,比利時生化學家德夫(Christian de Duve)發現到,這並不是溶體形成過程,而是一種新的細胞現象,命名為:細胞自噬(autophagy)。1988年,大隅良典開始接觸「細胞自噬」這方面的研究,透過觀察酵母菌,逐步發現到細胞自噬的機制,以及啟動細胞自噬的基因,揭開了許多細胞生物學過去難以解釋的部分。
簡單來說,細胞自噬有兩個重要的機能,分別是「斷尾求生」跟「清道夫」:
斷尾求生:當細胞養分不足的時候,就會啟動細胞自噬作用,把細胞內的胞器分解,藉此獲取營養。
清道夫:透過自噬作用,可以有效地將受損胞器回收,汰除這些不必要的部分,讓這些受損胞器不會影響細胞正常運作。
細胞自噬作用對疾病的影響
細胞自噬作用對於人體來說非常重要。當細胞內的廢物太多時,就會影響細胞的正常運作;細胞就像是一間工廠,除了生產出成品外,也產生了許多的廢棄物,如果這些廢棄物沒有被清理掉,那麼就會影響到工廠的運作,當廠區都擺滿廢棄物時,工廠自然就無法營運下去;細胞也是如此,如果這些受損胞器沒有被清理掉,會導致細胞死亡或病變,引發許多的疾病。
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部分的病毒、細菌感染等,有部分成因是細胞自噬功能過度或衰退所造成的疾病,如果能夠成功破解細胞自噬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就能研發出相對的藥物與治療方法,提升患者的治癒率!
--------------------------------------------------------------------------------
辟穀斷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ealth/vm98y2y.html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對「辟穀斷食」的權威論證
2016年,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17:3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者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發現自體吞噬(autophagy)的機制而獲得此獎。
大隅良典
因為自噬理論的關鍵點是「細胞飢餓」,所以當大隅良典獲獎時,與「細胞飢餓」密切關聯的中國傳統養生術「辟穀斷食」也被突然激活了,成為了醫學界和民間的熱門話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相當於判定了「辟穀斷食」獲得了人類生命科學的諾貝爾醫學獎。
細胞飢餓
回到故事的開始,我們首先來簡單了解下「自體吞噬」和「辟穀斷食」的淵源。
自體吞噬,簡稱自噬。從文字表面來看,就是自己吃自己的意思。那麼,醫學和生理學對這個科學理論又是怎麼解釋的呢?
自噬是一個吞噬自身細胞質蛋白或細胞器並使其包被進入囊泡,並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降解其所包裹的內容物的過程,藉此實現細胞本身的代謝需要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
自噬體
接下來我們繼續了解下自噬的作用和自噬對我們身體的意義。
所謂自噬作用,是指細胞在缺乏營養和能量供給,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時,可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從而維持生命。相應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潛在的毒性蛋白等體內多餘的垃圾物質,來阻止細胞被毒素損傷,或是因此而阻止細胞的凋亡進程。
--------------------------------------------------------------------------------
自噬作用可以降解潛在的毒性蛋白等體內多餘的垃圾
一言以蔽之,細胞在飢餓的時候,能把自己體內的無用或有害物質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
聽起來很神奇,但本質就是通過細胞挨餓,讓細胞自己去尋找體內無用或者有害的物質並且消滅它們。這樣不僅僅維持了機體的生存,同時也清除了體內的有害物質。
自噬作用可能還決定著人類的壽命。很多人都認為,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和神經性疾病)的發病幾率,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這是因為,年齡增大後,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
自噬作用決定著人類的壽命
按照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安•瑪麗亞•庫爾沃(Ann Maria Cuervo)的說法,包括自噬作用在內的細胞系統,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喪失功能,尤其是負責清除異常蛋白及細胞器的系統。它們的工作效率降低,會導致有害物質大量累積,最終引發疾病。
庫爾沃認為,自噬作用效率的降低,確實是造成年老體弱的首要因素。這樣,我們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限制熱量攝取,能延長多種實驗動物的平均壽命了。動物攝取的食物越少(在保證基本營養供給的前提下),壽命就越長,人類可能也是如此。限制養料的供給(起始飢餓),細胞加速自噬。因此,當個體衰老時,限制熱量的攝取,也許能提高自噬作用的效率。最新研究顯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實驗動物體內就不會有受損蛋白或細胞器的累積。
細胞周期
這似乎意味著,人類壽命和養料供給有關,想要長壽居然要從飢餓開始。從醫學和生理學的理論上說,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提高細胞自噬,從而達到延緩衰老和長壽的目的。
然而,自噬的深遠意義絕不僅僅如此。比如,激發自噬可以治療癌症,而抑制自噬卻可以治療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
自噬作用還可以治療老年痴呆
自噬是細胞的一個重要生物學功能。細胞通過對自噬底物的識別、自噬囊泡的形成,再經過與溶酶體的融合,清除老化細胞器以及降解長周期蛋白和異常積聚蛋白。因此,自噬在蛋白質的代謝、細胞器更新以及組織發育中有著重要作用,其功能調控直接參與了機體對細胞穩態的維持和對疾病的抵抗。
細胞自噬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噬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心血管病、腫瘤、炎症和免疫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遭到擾亂的自噬過程與帕金森氏病、2型糖尿病和老年人體內其他疾病都有所關聯。
自噬基因的突變可以導致遺傳病,自噬機制受到的擾亂還與癌症有關。目前醫學人員正在進行緊張的研究以開發藥物,希望能夠在各種疾病中影響自噬機制。
--------------------------------------------------------------------------------
自噬機制受到擾亂還與癌症有關
當了解了細胞自噬的概念、作用以及它對未來醫療的深遠意義,或許我們也就明白了它獲得諾貝爾獎的緣由。細胞自噬或許真的會推開醫學界新的大門,也許在未來,癌症也不再是不治之症。
自噬如此神奇,但發生自噬最主要的條件就是細胞飢餓。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噬獲得諾貝爾獎以後「辟穀斷食」成了最大熱門。
或許大家對自噬還很陌生,但是對於辟穀,我相信很多中國人都已是耳熟能詳,至於是不是理解的正確我們另當別論。因為,辟穀是源自於中國道家的一種傳統修行和養生之法,起於先秦,盛於唐朝,在中國已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