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韓劇時,總會為了他們絞盡腦汁不停地幫主角們變換各種職業身份與場景,感到可笑。我想,即使不在巴黎而改在紐約,故事的發展也是一樣;即使不是作家改成廚師,角色的糾纏也一樣;我看不到選擇這個職場來說這個愛情故事的特殊性,我看不到主角身份對愛情發展的獨特性影響,簡而言之,那些個職場、職業或身份,關啥屁事?反正到最後,打情罵俏這一波走完,就會接著走到門不當戶不對家庭革命這來,這再走完八成就接著婆婆虐媳這回事,倘若超不幸這波再走完,就再下猛藥來個終極不幸,好歹死個人了結(然後來個此情永不渝真愛永恆的結論)。
當我們看完一個藝術演出或音樂演奏時,當觀眾群起,鼓著掌對台上的表演者真誠地、熱情地喊出“Bravo!!!”的那個時刻,那是一個心領神會的美妙時刻,代表著觀者因表演者的獨特詮釋而感動,那裡代表著理解的交融,一個共達浮流的美麗境界!(那個境界,大概就像看《水男孩》成功地在學園祭一生懸命地演出疊羅漢塔成功時,心情激昂地也想站起來拍手一樣!!)《交響情人夢》讓我超讚賞的是,它那充分置於情境脈絡層層對應的敘事。藉由古典交響樂團與音樂家的獨特性,帶領著觀眾領會一段奇蹟般的邂逅,而那裡頭,所有內蘊的感情都可由音樂來烘托,所有的頓點、流暢度,轉折與高潮,都跟情節與角色本身環扣。音樂是主題(而不是死硬道具),人物也是主題,人與音樂的充分交流,美妙至極!
我們喜歡那些有著驚世才華的藝術家,有時不在於他們產出的結果─藝術品本身,而是他們產出的掙扎過程,那個過程『更有戲』,藝術家本人更像藝術作品。藝術家在產出的過程中,他們的疑惑、焦慮,迷失、掙扎、苦悶、絕望,然後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語彙,協調出自己的感受,予以獨特的詮釋,而後傳達出來,然後又能獲得他人的高度共鳴,這就是真正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在於「傳神」與「共鳴」的獨特性。《交響情人夢》對於那個過程的傳達,是使得整齣戲不流於膚淺,而有著魅力深度之因,我認為它充分地做到那種『感受性的傳達』,就像S團的初演一樣令人動容。而在理解與表達之間的過程,天才有著某種近乎使命的趨動力;就像野田廢聽著別人的演奏,不自覺地便會噘嘴然後手動彈著『空氣琴鍵』一樣,那是造物者給予而無法捨棄的禮物。《交響情人夢》對於那個無法捨棄的過程裡頭,那內裡近乎爆炸暴烈的神秘趨動力,描寫得很熱情,大膽卻細膩,激喜卻嚴肅。
《交響情人夢》情節與人物的交融,就如千秋與S團的交融一樣,濃濃分不開。
所謂水乳交融著說故事,就是如此。米開‧朗基羅的神人一指之間,人於是有了靈性與力量;而《交響情人夢》裡頭那個超簡單動畫中,團太與勝雄的兩手交握(啾一聲),於是有了理解的羈絆(廢:‘愛與友情果然還是最棒的!’),沒有一個好的交響樂團只靠一個好的首席或指揮者便能成功傳遞,那裡頭靠的是溝通的理解與高度的共鳴,協調統整出每個人的獨特性,置於一而又立於百,那就是S團。同樣地,沒有一齣好戲是單靠著一個很厲害的選角,或單靠著一個很厲害的演員,或劇本,或導演,它就可以是一齣動人的好戲。一個動人的好戲,在於所有單項的好,都有相加或相乘的效果,而《交響情人夢》做到了。改編漫畫原著的電視劇,不比原創劇本來得簡單,而如果原著已然傑出,那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那就好像是在一部已然近完成的圖畫上,你要如何加一筆卻不破壞原來的美而增添某種韻味的超難題一樣。那個非常非常非常難。
原著裡的經典橋段,有『認證』這回事。也就是那個經過千百萬漫迷一致認可的情節氣氛,事實上已經在漫迷的腦海裡不斷重映,頒發獎座了。漫畫的閱讀有一像很特殊的地方在於,速度與取返。對於漫畫讀者而言,在看好看的地方時會特別仔細放慢速度,而且可以非常自我地不斷重閱(譬如重看時不怎樣的翻特快然後沉迷於重翻經典頁)。所以經典橋段是經過“放大地”不斷反覆誦讀,如歌一般印記在腦海深處,聽著前奏嘴就哼出來了!所以,千萬不可唬弄讀者,千萬不可看低原著中被認證之處,否則,後果自負。
《流星花園》我現在拿來比擬,是因作為一個失敗的改編劇,沒有比它更能拿來說明的好例子。其實我是懶到一種程度就是,我甘願為了我愛的東西重拾鍵盤不眠不休,但對於我不愛的東西,我是惜字如金懶得開罵。而今日我特說明此例,不是為了說明《流》劇之爛,而是在於闡釋《交》劇之神妙;另一個原因,就在於《流2》未免也爛到太令人髮指,遠超過《流1》我所能忍受的程度;光看《流2》能把花澤類搞到如此莫名其妙,小滋搞到恨不得她去死,而阿寺媽活像個懦弱的瘋婆子,我只能說這不是顛覆原著,而是顛倒原著。好的顛覆靠得是好的創意,而壞的顛倒則為既不尊重原著精神,又提不出新意地胡搞一通,結果就「頭下腳上」吊死自己了。譬如漫畫中順平那段,是兩人非常重要的情感轉折,結果日劇改得亂七八糟讓我懷疑分明只是要讓傑尼斯小師弟露一下臉的詭計而已!
在原著裡的精神,我打個比方簡述如下:雜草女孩原是個比較喜歡優雅貓咪的女孩,可貓咪一摸就跑不說,有隻暴狗卻一直追著她的屁股跑。女孩跑得累死了,被追到角落,說著“累死了,放過我啦不要再追著我跑!”,可那隻性格單純但性情暴烈的惡犬卻一生懸命地死咬不放;然後女孩最後終於愛上了小狗,因為牠無止盡而唯一的忠誠。杉菜曾經對道明寺說:『跟你談戀愛好累,我受不了了!』而道明寺卻說:『我不管,就算你逃到世界的盡頭,我也要找到你。』他們的愛情很磨人,正因為磨人然後卻又不自主地陷落,所以那才是激烈的愛情。道明寺是開坦克車的,而杉菜是賣銅牆鐵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撞擊與凹陷,如果不細數著來,你沒辦法去理清那個點之所以成為臨界點的關鍵。漫畫裡的那些精彩斑駁全被電視劇大刀刪減,但卻補進一堆老得不能再老我活脫以為是韓劇裡偷剪來的片段,我直覺就想罵“夭壽喔”!!(我問過所有看過原著的親友,她們也都公幹。我姐更不屑,她說光看選角她就會暈倒!)對於這我在大學時期最風行的二套青春校園漫畫之一(另一為《灌籃高手》,那時台大對面有開個時報出版社的漫畫館,前面常擠一堆學生在看《灌籃高手》的電視),被改編成這樣的日劇,我的感覺就像《她的秘密花園》裡頭那位責編:『對於花園百合子大師的作品被這樣糟蹋,我絕對不能忍受!』
其實Ryan曾提到『一期一會』那集是《流2》唯一有靈光的一集,我深有同感,但歹勢喔這可不是電視劇本會寫,這可是人家原著裡本來就有的《西門番外篇》,當初這在漫畫裡的特別篇還讓西門這角色提昇了不少人氣哩。而像這程度的橋段,在原著裡比比皆是,日劇改編刪掉不知多少如此這般的靈光而替之以老掉牙,簡直是以塑膠花代鮮花,活靈活現的生氣勃勃都被改成死氣沉沉乾透了。
《流星花園》說實在並不是我最愛的少女漫畫,不過,不可否認地它曾經在青春歲月裡提供了不少歡樂的浪漫,而同時它又把愛情的暴烈表達得很用力:沒有比道明寺更趕鴨子上架的暴力男,沒有比杉菜更死鴨子嘴硬的超窮女,它把階級的落差拉到極致,然後讓愛情的自尊高到像一堵高牆,然後使得那『跳高翻越』的過程因而精彩。原著的角色設計當然有其超凡魅力之處,然後那不斷撞擊與不斷抗拒的過程,衝擊出精彩的花火。漫畫紅都紅得有道理的【說句公道話,《櫻蘭高校男公關部》也不過是取《流星花園》的巧加上偽BL,而已。】,當初這些角色如果不夠討喜何來狂銷熱賣呢(而且我要說漫畫原著裡的花澤類比日劇有魅力跟好玩到一百倍,而小滋我還沒遇過說討厭她的哩)?
再談回《交響情人夢》裡的菁英男與垃圾妹。天才是努力加上運氣,或者是天賦加上知音?《她的秘密花園》裡頭那個超賣命老責編田中一郎曾經說過:『所謂的天才,只有在遇到懂他的伯樂時,才能成為真正的天才。』野田廢跟千秋王子之間,那個深切不可拋的羈絆,表面上是死纏爛打,實則在於某種「認識」。千秋的超敏銳耳朵聽得出野田廢那狂放不羈的天才,正如他有辦法駕馭S團的一堆靠動物型第六感生存的白目怪胎一樣;而野田廢在初演後深受感動而“超想彈鋼琴的!”的恍惚激動,則是對於那『被引出的感受性』的共鳴回應。我自己覺得,《交響情人夢》之精彩在於,它是“古典音樂界的海倫凱勒”或“狼女孩”故事﹝ps像我自己完全不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雖然會聽一些專輯但基本上無基礎系統知識,我還是會被那裡頭的配樂深深煽動。﹞,色老頭與千秋、野田的關係,以及野田廢與千秋間的關係,就好似海倫和她的老師,那種『馴養』的過程,直到領會到“水”的美妙意義。在藝術裡頭,理解與詮釋,那種懂得,是恩賜的傳神。
藝術家本質裡的不羈是美妙的,正因為那種不羈,世界因而有了無限的新的可能,而那正是創造之源!那種將不羈馴養卻沒抹煞其獨特性,反而幫她(他)找到語言表達其獨特個性,那就是『知音者』的高貴之處!!而那種高貴,透過法蘭茲色老頭的表面胡搞,在爆笑中透出睿智,我只能說竹中直人演這些不知哪冒出來的關鍵怪老頭,真的是他的菜,因為他擺明了就是假外國人可是就是那般有效(笑)果的獨一‘不’二!
然後,我覺得超讚的是,《交響情人夢》充滿著對話:角色間的對話,角色與音樂的對話,戲劇表現形式間與原著的忠實對話,文本本身各環節與結構間的對話…,交織融合成美妙的樂曲。音樂與畫面的交融,畫面與音樂的相乘,你這裡不足的由我來補強。
啊,它真的在說一個關於音樂的故事,它真的用音樂在說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它真的用音樂在敘事,它真的以故事在述說音樂!
(待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