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井一二三在《頹廢的氣氛》(《東京上流》,頁52)文中寫著:『年輕人酷愛太宰治,因為他是拒絕成熟,為青春而犧牲的文學家。與其做妥協過腳踏實地的生活,他寧願成為墮落天使而得到永恆。』這段描述太宰治人格特質的話每每讓我感到心悸,就像《14歲》的書腰上所寫的文字:“我們期盼成長,卻對大人的世界感到絕望…充滿迷惑、混亂與苦澀的十四歲”,也的確對我產生滿滿的吸引力。我想人們對於‘青春’這種特質總有一種上癮般的戀慕,大概是在潛意識裡期望自己內心仍有一部份,是永遠不長大的彼得潘。直木賞得獎作品《14歲》雖是虛構小說,可是作者石田衣良卻坦承有很多來自於真實的成長經驗,他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能夠別忘記『曾經是非常好的人時的自己』,因為『這樣,再嚴峻的狀態,一定也可以克服。』
故事中的四個主角個性迥異,社經階層也不同,可卻是貨真價實的好朋友;這四人組合就像是他們自身所處的環境─大樓與破落戶交雜的東京市郊月島─一樣地異質並存。巨漢阿大有個喝酒就愛打人的老爸,最為貧窮是所謂的‘下忍‘家庭出身;作為敘述者的哲郎及在智識上很早熟的潤,則是普普通通的‘中忍’家庭(他們彼此以喜歡的忍者漫畫開玩笑地加以區分家庭環境);而出身‘上忍’的直人卻得了罕見疾病早衰症,常在醫院進出。阿大、哲郎及潤為了慶祝直人的14歲,3人鼓起勇氣花錢買了一個援交妹理佳,送給無法出院的直人當生日禮物,而理佳異常溫柔地對待了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直人,哲郎在事後非常用力而激動地對這位女孩說了『真的非常謝謝妳!』,並且覺得這個女孩成了他第一個永生難忘的女孩。而功課永遠第一名的潤,此時卻因交友網站認識了‘人妻’玲美,彼此雖然連手都沒牽過,可潤卻益常嚴肅地對著同伴們說『從此我變得再也無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潤跟其他發著‘人妻不倫戀’綺夢的三人說:『其實她們也跟我們國中生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過著苦惱的生活,煩惱著該不該繼續做這樣的自己…。
而當其他三人知道玲美是個遭到老公暴力相待的妻子時,所有以前關於人妻不倫的激情想像就如被潑了盆冷水般完全熄滅,感受到某種陰影與不安。潤邀了其他三人到玲美家解決這問題,他對同伴說『等一下即使我被揍,你們也別插手,因為你們要做現場證人。』然後潤果真被暴力老公毆打,可卻仍然一次次勇敢地站起來大聲說:『我絕對不認同你這樣的人!』而正因為這股勇氣,讓七年來都無法下定決心離開老公的妻子在三十分鐘內決定了要開創自己的未來…。
而主述者哲郎在此時則瞞著其他人,跟班上第三個拒絕上學且得到厭食症的女生立原展開曖昧不明的戀情….。而在第一集結束前,阿大因為涉嫌殺害自己的父親而被拘捕,卻在返回學校後完全無視在他拘留期間不斷寫信鼓勵他的同伴們的存在。『那天早上,阿大的體內已經產生某種變化…』哲郎最後如此感知著。
我特別喜歡作者筆下的那個援交妹理佳。她可能因為某種原因過著黑暗而墮落的生活,可是內心深處仍有純潔無比的一面,對於直人而言,她的溫柔相待有如聖母救助世人一般,是其他人所無法達成與給予的救贖。
看這部作品,讓我想到電影《歡迎光臨娃娃屋》裡的小女孩,即使她再怎麼奮力保護自己的小城堡,她的城堡仍然被大人們視同廢墟殘酷地毀棄,然後最終仍得搭上大人們為她準備的“成長營”列車,荒腔走板地跟唱著她原本認為很白癡的團體隊歌。這讓人感到巨大的悲傷與無力感,因為即使我們再怎麼抗拒,有天我們終究仍然無法阻止大人的入侵,然後我們便要因此而長大了。
在青春期時,我們因為身體質量的變化,精神能量也產生巨大的變化,就好像電腦重新install新的資訊處理程式與軟體一樣,我們對於痛楚特別敏銳,並且因為敏銳而脆弱,因為脆弱而產生對世界的不適感,因為那種不適感與不爽,我們於是產生叛逆的心情。而當有一天,我們對於這非常不完美的世界停止憤怒,不再不爽,不敢大聲地說出:『我絕對不認同你這樣的人!』時,我們,就真的完完全全變成大人了,變成了那種我們口中曾經說過的『絕對不想成為這種大人』的大人!
然後,我總想到鳴人那孩子。
我很喜歡《火影忍者》裡的漩渦鳴人,也是因為他那孩子氣的任性,不管對方是啥天才三忍或火影候選人,鳴人總是生氣勃勃地用他那短短的手指指著對方及用矮冬瓜的身體挺得老直,大聲說著:『我不要!』『我絕對不認同!』『我要創造自己的忍道!』他對於那些大人習以為常卻不見得合情合理的所謂“忍者規則”,總要作亂總要打破,他總是叛逆,可他的叛逆卻老是更改了大人們原本以為無法更動的所謂『宿命』。
我在想,大家如果可以保持那種青春期出現得特別頻繁的忿怒或不爽感 ,越多人想去找到那不爽感的來源 ,那麼世界才有可能真正改變,個人的幸福也才越容易實現。就像歐美的60年代一樣,那整個社會就是不爽叛逆的青春期,充滿迷惑混亂狂飆,但至少大家有在尋找讓世界變好的方法,也因此改變了很多事。
我覺得…那種青春期裡特別嚴重的痛苦與不適感,是因為我們深切地想感知所處的世界,其實….應該也是很重要且值得珍視的特質吧?而青春期那些天真的想法,其實是包含著善美的;我總覺得唯有那些天真不受污染的想法,才有辦法除舊而創造一個斬新的世界。
我覺得維持青春期那敏銳的痛覺,也是很重要的吧…;或許唯有如此,我們才不辜負我們青春期所受過的苦楚。
《14歲》裡所描述的那些令人痛苦的成長事件,裡頭有滿滿的無力感,光與闇不停地交會著。而這部作品,也是在近年來出版社所謂“文學漫畫”裡最值得一讀的作品。除了內容及畫風細膩之外,它在將文學形式轉換成漫畫語言上,也是較為成功的作品。這部作品,其實很像日本版的《STAND BY ME》,充滿生動的魅力。
希望大家看了《14歲》,也能如作者石田衣良所寫的,回想起自己『曾經是非常好的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