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ECFA第二次協商昨天結束,經濟部常務次長梁國新(右)、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左)召開記者會說明協商成果(記者簡榮豐攝)
快就好?小心讓掉我們要的
*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10.04.02
ECFA二次正式協商結束,觀察中方代表態度可發現,在兩岸領導人隔空喊話之下,中方已從原先「看誰比較急」,變成「大家一起急」。
協商一開場,對方主談人唐煒即表達要「快、易、少」,協商先從容易、共識高的談起;複雜、有爭議的留待下次再談。
在「快、易、少」的談判原則之下,雙方為了求快,會先談容易的,後談難的,有爭議的部分,我國甚至可能在求快的談判節奏之下,放棄原本的堅持,因此真正的ECFA到底有那些具體內容?可能跟我國原先規劃差距很大,值得密切觀察。
讓利虛幻 靠談判爭取
*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 2010.04.02
兩岸二度協商ECFA前夕,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透過媒體專訪,傳達了早收清單「惠台五意涵」,他的潛在用詞,其實就是中國「讓利」。但對我國來說,所有的權益,只有靠談判上的爭取,才是真實。
不論中國說的是「惠台」或是「讓利」,我國有些人士會將之詮釋為善意,也有人認為不足為奇,因為在國際經貿事務談判中,大的在不重要的地方讓給小的,是相當常見的。
例如,日本稍早與越南協議自由貿易協定時,就提出會給予越南大量的經貿合作資源,並承諾協助越南訓練人才;中國在與泰國協商東協加一時,也承諾可開放泰國稻米與肉雞進口。這些多做的事情,都可叫做讓利。
對台灣來說,兩岸經濟量體規模懸殊,是必須正視的現實,台灣也不能只期盼中國的惠台,而是必須真實的透過談判桌上的拉距戰,爭取國家的最大利益。
等、靠、要,都是虛幻,唯有靠自己努力拿到的,才是真實。
澄社評論/ECFA需要國會實質監督
* 黃秀端 2010.04.02
兩岸代表正在桃園進行ECFA第二次協商。這關係到數百萬台灣人民的協定,其內容為何政府至今仍說不清。似乎完全違反民主國家的決策程序而令人憂心。尤其當我們看到過去江陳會幾個協議的處理情況,此種擔心絕非空穴來風。四次江陳會所簽訂協議直接涉及國家重要事項或人民之權利義務且具有法律上效力,自應受國會監督。然而其所簽署之十二項協議及會談紀要,全未在立院完成審查甚至備查就自動生效。二次江陳會的空運與海運協議因需要修法而送交立法院審議。國民黨欲以優勢人力通過,引發民進黨立委抗議而交付黨團協商。迄今未再處理,導致未完成修法就已生效。三次江陳會簽訂三項協議,雖然立委嚷著要實質審查,卻因立院聯席審查會無法湊足法定議決門檻而散會。之後,委員會未完成審查程序,該三項協議也已自動生效。
ECFA對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以及勞工的工作權益有重大影響,有受國會監督必要。立法委員不應光搖旗吶喊,真正要監督時,卻又沒有人願意付出心力來做實質的審查與把關。立法院民進黨團要求恢復「兩岸小組」運作,王金平院長似乎並不反對,但在國民黨反對下又縮了回去,令人惋惜。
立法院有權根據需要設立各種委員會。兩岸小組可密切觀察整個兩岸政策的發展,並要求政府做各種政策評估,而不因分散在各個委員會中,導致無法監督與整體評估。美國政府為了讓條約得以在國會批准,在談判過程中會讓參議員參與或隨時徵詢意見,事前讓議員充分參與,事後審查自然順利。ECFA之簽署影響民眾利益甚巨,依釋字五二○號解釋,立法行政兩院有「共同決策權」,國會不應形式參與,而該實質監督。
代表「國民主權原則」之立法院,在締約過程中無疑應適度介入與監督。ECFA的談判與簽訂其所涉外部風險與內部疑慮相當高,若立法院無法監督恐非台灣社會之福。立法委員們請扮演積極的角色,我們需要國會強有力的監督,請不要再自廢武功,讓行政部門任我獨行。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參與亞太經合 共識「只做不寫」
*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桃園報導 2010.04.02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二回合協商昨天結束,政府高層透露,我方版本序言中闡明,簽署ECFA下一步是要「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但在中國強烈要求下,我主談代表黃志鵬同意「暫時」拿掉這段字句。這使得台灣加入亞太其他經濟合作組織,成為兩岸洽簽ECFA「只做不寫」的共識。
高層消息人士證實,兩岸曾在三月二十日非正式秘密會議中,先溝通ECFA文本,當時我方版本序言載明簽署ECFA的目的:「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發展兩岸經濟,並共同參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
消息指出,三月二十日溝通時,中國不願ECFA沾上任何國際色彩,對「共同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陳述非常感冒,強烈要求我國拿掉;當時爭論許久沒有結果,各自回去請示。
前天一開場,雙方拿出各自文本,我國序言依然有這一句,中國仍要求刪除。據指出,黃志鵬強調,「基於台灣政治環境,我方有此需要」,黃志鵬甚至搬出胡錦濤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胡六點」談話,強調我國序言的這段文字,和胡錦濤談話非常類似。
胡錦濤當時說法是:「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但黃志鵬說詞引來中國官員強烈反擊,中國官員說,胡錦濤談話的原文是「探討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而不是台灣所說直接參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你們的說法,和胡總書記的原意完全不同。」
眼見氣氛有點僵,唐煒緩頰表示,如果把「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寫進去,難道「你們就不參加其他的嗎?顯然不是嘛!如果都要寫,那根本寫不完。」高層官員形容,唐煒語氣雖是緩頰,但立場仍然要我方拿掉條文。
黃志鵬隨即說,ECFA談判,希望雙方能具備更多彈性,以利接下來議程進行。他接著表示,為了讓談判更順利,我國願意再考慮,「暫時」撤掉這句,但要求將這段發言列入紀錄。他強調,不管寫不寫入文本,加入亞太經合組織都是下一步一定要走的路,未來雙方仍要共同推動。
從ECFA看兩岸關係進展 漸邁入「後難」階段
* 中央社╱台北特稿 2010.04.01
兩岸經濟協議(ECFA)第2次正式協商在1日中午結束後,隱約透露出一絲絲詭異的氣氛,表面上看似已取得積極進展和若干共識,但實則談判已進入「後難」的階段。
「先易後難」一直是兩岸協商時,雙方常掛在嘴邊的1項重要原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曾表示,ECFA協議牽涉到關稅減讓、市場開放等項,對雙方產業有利也有衝擊,將會比先前的任何協議還要困難。
台灣經貿老兵的預言不是沒有道理。現在似乎已到了「後難」的階段。
原本預計進行1天半到2天的協商,最後只用了1天半,彷彿告訴外界,雙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具體成果,尤其是台灣期待的貨品及服務貿易早期收穫清單項目,所以第2天下午的協商也就免了。但是,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換另外1個角度看。搶在經濟部正式記者會之前,對協商進度始終守口如瓶的中國首席談判代表、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卻刻意釋出將以「不期而遇」的方式,主動對在場守候的媒體談一談這次協商的結果,尤其,中國代表團事前還緊急「召喚」人不在現場的該國中央級媒體駐台記者,讓他(她)們不致缺席。
以中國官場習性來說,如果沒有北京的授權,1個司長級官員怎敢輕易「召喚」中央級媒體記者出席,而且還獨厚中國媒體安排1場晚間「專訪」。唐煒顯然是「有話要說」,但說的內容也要如同北京的對台政策般「內外有別」。就以唐煒和台灣媒體「不期而遇」的談話內容來看,霹靂啪啦說了一堆後,除了和海基會協商代表團保持高度一致的默契,先提雙方預先擬定的幾項「共識」後,唐煒想向台灣表達的其實只有2項重點。
首先,唐煒說完早收清單不僅要考慮彼此的關注、經濟規模的不同,也要兼顧兩岸產業競爭力的大小後,他緊接著就提到,台灣有自己的弱勢或需輔導產業,中國「也有而且更多」、「希望台灣充份理解這部分產業(中國方面)的要求」。
第2個重點是,唐煒強調ECFA協商是透過兩會安排,是「兩會專家正式商談」。看看中國協商代表團成員名單,國務院各部會官員掛的頭銜清一色都是海協會理事或專家,後面再補上官銜,這與海基會協商代表團名單直接冠上官職,明顯有所不同。
中國想傳達的訊息就是,雖然上至「國家主席」胡錦濤、下至「總理」溫家寶和「國台辦主任」王毅,都不斷釋放對台善意,但所謂的「讓利」並不意味北京對台北提出的「照單全收」。
至我國強調的「官方對等」,碰觸到原本被雙方刻意擱置的政治敏感神經,畢竟雙方官員在協商時可以模糊對等地談,但白紙黑字的協議可不能含糊帶過。
說的更明白一些,這也是第3次ECFA協商或未來兩岸商簽其他協議時,真正「後難」的部分。
在馬英九總統即將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ECFA展開辯論之際,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今天傳遞的訊息,恐怕也會是在野黨最為質疑的部分。
雖然經濟部常務次長梁國新在2次協商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該要的都要、該守的都守住」,陸委會與海基會也認為這次協商取得積極進展,但千萬不能患了「自我感覺良好症候群」,畢竟,真正難的部分已漸漸浮上檯面。
ECFA早收清單談判 破局
* 記者陳曉宜、蘇永耀/大溪報導
兩岸ECFA二次協商昨結束,中方事前猛吹對台讓利說,使外界預期雙方針對早收清單談判應可順利達成,但最終卻以破局收場,只能留待後續談判處理。據了解,雙方在早收清單談判「破局」的部分包括,對彼此要保護的弱勢產業共識不足,以及我方提出擴大農漁產品輸中降稅。
唐煒:中國弱勢產業更多
針對雙方究竟達成多少早期收穫項目,中國主談代表、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昨表示,「現在真不好說,還沒談成、沒達成」。但我方代表、國貿局長黃志鵬則說,雙方已逐漸靠攏,經濟部常務次長梁國新強調,「該要的都要、該守的都守住了」。
昨天下午,唐煒臨時安排與媒體「非正式」的問答,點到雙方在磋商早期收穫清單,碰觸到問題。他昨天明白指出,早收清單不僅要考慮彼此的關注、經濟規模的不同,也要兼顧彼此產業競爭力的大小。他特別指出,台灣有自己的弱勢或需輔導產業,大陸也有而且更多,「希望台灣充分理解這部分產業(指中國產業)的要求」。
即使一天半的密集協商看似沒有達成實質的成果,但唐煒仍表示,在彼此集思廣益、無拘無束的溝通後,還是取得許多共識和進展。唐煒補充說,「早收清單雙方都在談、都在商量」,至於是否和預期的差很多?他回答,「雙方能達成共識就是我的預期」。
黃志鵬則在會後記者會表示,這次協商雙方已充分表述彼此的早收計畫立場與範圍,中方不會再要求開放大陸農特產品輸台,早收計畫中也不會要求農特產品降稅,但我方則希望有更多台灣的農漁產品輸往大陸降稅,這部分對方感到意外,且其農業部門沒人來,所以得帶回再研究。此外,雙方也同意,ECFA不涉及開放大陸勞工議題。
在弱勢產業保護上,中方只允諾「盡力不影響」台灣的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針對唐煒稱大陸的弱勢產業更多,黃志鵬表示,對方確實有在談判過程強調,他們也要面對國內某些聲音,但他則希望對方能理解雙方量體與經濟產業規模懸殊,請對方要多考慮,且我方堅持要求,中國有對其他國家零關稅的部分,「我們也一定要」。
我要求擴大農漁產品降稅
黃志鵬坦承,中方提出的早收清單,是有包括我國的弱勢產業與敏感的中小企業,我方也提出說明,所以「大陸了解了,他們會再回去琢磨清單」。大陸方面也願意在早收計畫中,「盡力不影響」台灣的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
梁國新表示,這次兩岸雙方並未交換早收真正清單,只提出產品的需要以及產業情勢進行一項一項比對。黃志鵬補充說,雙方對彼此的要價項目以及對方的回應,進行整體的折衝與討論。
至於第三次協商何時展開,陸委會經濟處處長李麗珍表示,視雙方準備狀況而定,但會盡快舉行。
黃昆輝:不公布早損清單 產業剉咧等
* 記者李欣芳、謝鳳秋、翁聿煌、蘇金鳳/綜合報導
針對兩岸ECFA第二次協商,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昨召開記者會,抨擊馬政府向來報喜不報憂,只知配合中國,ECFA談判至今只提台灣的「早收清單」,卻對中國的「早收清單」、也就是台灣的「早損清單」,閉口不談,讓許多產業都「剉咧等」,他強烈要求政府立即公布台灣的「早損清單」。
為了要衝刺ECFA公投連署,黃昆輝昨天連趕兩場,他先前往台聯位於台中縣豐原火車站的連署站,鼓勵民眾連署,傍晚則趕往台北縣蘆洲市中華路夜市宣導ECFA公投,獲得民眾熱情響應。
馬政府配合跳火坑
黃昆輝昨天在記者會指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兩方談判一定各有要求,媒體上一直在討論我方「早收清單」,至於中國方面提出的清單是什麼?台聯要求立即公布。
他說,中國方面說要「讓利」,馬政府就雀躍不已,大家試想,有一個國家會對另一個國家讓利優惠,而毫無所求?那中國對台灣讓利,求的是什麼?
黃昆輝指出,中國方面提出「快、易、少」原則,顯示出中國方面對簽訂ECFA有急迫性,中國急著以ECFA來框住台灣,馬政府卻配合著要跳入火坑。
此外,台中海洋之聲執行長張志梅昨陪同市民張重生控訴中國的蠻橫,指他位在中國北京市的一個共業房產,竟遭到北京西城區房管局未協調、未補償就拆除;此事證明國民黨一再聲稱簽ECFA有利台灣,是如同四月一日愚人節在愚弄人民。以中國處事方式,台灣豈能期盼中國在簽ECFA後能對台灣產業釋出善意。海洋之聲將會積極推動ECFA公投的連署,反對國民黨與中國簽ECFA。
賴幸媛大談協商成果 陳明文斥騙人
* 記者李欣芳、黃旭磊/綜合報導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大談ECFA二次協商成果,稱兩岸達成四點協議,可望於第五次江陳會簽署。針對不開放中國農產品與勞工來台等結論,民進黨ECFA情勢因應小組召集人陳明文則反駁說這是在騙人,他認為這是中國以施惠小利來換取其國家的利益,「老共這麼做是為了救馬英九的民調。」
陳明文認為,ECFA的協商,不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與勞工來台,違反了WTO精神,若是十年內要零關稅,則在ECFA的架構下,兩岸年年都要談,九成五的中國產品十年內會全面進口,因此所謂不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等說法,是在騙人,國人要認清這個事實。
賴幸媛則在高雄表示,大溪ECFA協商,我方已與對岸代表達成四點協議,第一、中國不會擴大農產品來台,早收清單內沒有中國農產品,「護住了」台灣農業。第二、中國早收清單不影響到弱勢傳統產業。第三、不開放中國勞工來台。第四、希望銷中國得利產業積極洽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