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慮未來五年仍要支付一百多萬元生活費,獲選學生都說還沒決定是否赴法。他們都是高三生,包括建中林沅毅、吳彥諶、北一女許綺云、台中縣私立立人高中何沛鑫,及嘉義高中黃鈺霖。
除了法國高等學院,包括香港城市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甚至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都來台搶學生,今年就有建中、北一女、台中一中等八名學生放棄台大等校,拿獎學金去讀城市大學。
為網羅一流人才,法國教育部五年前即提供我高中數理資優生每年六個名額,全額補助學費赴素以培訓高級專業人才著稱的法國高等學院的預備班就讀;等他們考上高等學院,也補助九成學費,讀完三年畢業,就可直接取得碩士學位,不屬於一般大學學制。
但因法國的食宿等生活費頗高,何沛鑫的爸爸說,如今考上又得擔心負不負擔得起,且沛鑫年紀還小,平日生活起居多依賴父母,「不知道他一個人有沒有辦法出國?」
法國政府出學費,我國政府補助來回機票;據教育部粗估,學生們每年還要準備的生活費約卅萬元,五年下來起碼也要一百五十萬。前幾年都有學生因經濟因素未能成行。
獲選學生一句法文也不會,下個月起要到法國在台協會上四個月的法語課,通過考試才能赴法。擔不擔心法語難學?林沅毅很有自信地表示:「我是建中的耶!應該OK吧。」擔心與父母分開嗎?他豪氣地說:「以後我把他們都接到法國去。」
吳彥諶的父親則擔心,寶貝兒子去法國求學後,到時留在當地工作,就不回台灣了。他表示,吳彥諶現也同時準備考國內大學,「不論最終決定如何,我都支持他。」
因赴法甄試只考數學一科,數學特別好的黃鈺霖因此上榜,令嘉中數學老師退休的父親也感驕傲。黃爸爸說,鈺霖個性很獨立,很鼓勵他出國拓展視野。
■ 李顯龍:亞太區新架構應以東協為中心
* 中央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在泰國指出,亞太區出現任何新的合作架構,都必須反映當今的時局,而且以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為中心,並能為本區域帶來穩定與繁榮。
李顯龍在第4屆東亞高峰會領袖會議結束後,針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倡議建立東亞共同體、澳洲總理陸克文倡議建立亞太共同體等,對新加坡媒體做上述表示。
李顯龍指出,順應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亞太區域的合作架構也要做出相應調整,就像是一個孩子長大後,衣服已經不合身了,只好把衣服拿去改,或者換件新衣服。
李顯龍說,目前無法確定未來幾十年間,亞洲具體的發展會是什麼模樣,各國之間又將形成什麼樣的依存關係,現在還不確定本區域將來需要什麼樣的合作機制,這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
李顯龍表示,本區域已有東協、東協加三、東亞高峰會、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和東協區域論壇等,現有的區域合作架構在某些方面有些重疊,卻各自有可取之處。
李顯龍指出,東協作為這些區域合作架構的中心,提供一個中立且有用的平台,以提供其他大國進行交流。
他說,各國不應為了急著成立新區域合作架構,而忽視現有機制的成效,任何新的架構也應該是要能推動實質合作的架構,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
李顯龍已於昨天下午返國。
■ 東協加一 四大隱憂
*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庭瑤/南寧二十五日電 2009.10.26
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仍然存在隱憂,德勤北方區主管合夥人朱桉認為,中國與東協雙方還有國際投資保護、人民幣區域化、國際會計準則、國際稅制協調等四大問題待解決。
朱桉長期為中國與東協之間的企業投資服務,他表示,中國與東協在投資法、外匯、會計制度、稅收制度方面,不利於未來區域一體化。
首先是國際投融資問題。
他指出,中國有很強的外匯管制,東南亞國家受1997金融風暴的陰影下也習慣控制外匯,兩地資金流動不自由,如果東南亞企業要到中國投資,「進場容易、退場難」,如何保護好投資人,中國與東協之間還需要規劃與協調。
其次是人民幣區域化。
朱桉指出,中國對人民幣進出管制,東南亞與中國交易接受人民幣,但仍無法成為正式結算。
隨著雙邊貿易增強,可仿效歐盟成立歐洲議會、成立歐元,中國與東協透過協商溝通,可用人民幣作為主導貨幣。
第三是國際會計體系。
他表示,所有投資分析都是建立在會計制度上,全球近三分之一國家採國際會計準則,中國與東協雖然都朝向國際會計準則,但中國的財務報表拿到馬來西亞,還要轉換會計準則,增加會計成本。
第四是國際稅制協調。
朱桉舉歐盟為例說,在歐盟國家之間的股息分配沒有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給予優惠,才可促進資本自由流動,因此,中國與東協之間可簽定雙方課稅協定,給予企業更多稅收抵免。
朱桉羅列出中國與東協在投資法、外匯、會計制度、稅收制度方面,不利於未來區域一體化,他更指出,「歸根究底,就是政治層面如何相互信任的問題。」
他指出,中國與東協可能由於意識型態不同,導致東協對中國缺乏信心,深怕「巨龍」構成威脅;又如像泰國長期民主體制,與中國一黨專制不同,了解到中國做事比較專斷,不聽其他人意見。
他指出,中國與東協的區域經濟之間,要加強改善相互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彼此是伙伴而不是競爭者,對一體化的發展才有幫助,制定政策更容易,若有防備,對中國或東南亞企業都不是好事。
■ 圈內圈外 看兩岸關係
* 經濟日報╱范疇 2009.10.27
中國有兩種人,一種是「圈內人」,一種是「圈外人」。
圈內人掌握資源;圈外人被給與資源或爭取資源。
圈內人掌實權;圈外人可以被諮詢。
圈內人控制利益管道,圈外人若認同管道就可以分利。
你願意做圈內人,還是圈外人?
如果你想做圈內人,那麼你最好入黨或入共青團。
圈內人人數並不少,黨員就有7,600萬人,比法國人口還多;團員有2億多人,比日本人口還多。原則上,黨員留給成熟人,團員留給年輕人。黨領導團,一個團員到了27歲就必須退團,除非是黨指派的團領導。
但即使成為了圈內人,也必須力爭上游,因為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圈內還有圈。任何一個機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圈子組成。以大學為例,班有班團委,系有系團委,院有院團委,校有校團委。團委接受黨委領導,班有班黨支部,系有系黨支部,院有院黨支部,校有校黨支部。
一圈又一圈的黨委及團委,掌握著大小不等的經濟資源、權力資源及資訊資源,年紀輕輕的他們如果將來想做官,做學生時就會排練出領導架子,影響力不下於無黨無派的教授,甚至過而有之。
沒聽糊塗吧?其實40年前台灣的大學裏,雖然沒有這麼嚴謹,老國民黨的手法也是一樣的。今天檯面上的人物,許多也是這樣爬上來或跑上來的。
今天的中國是由將近3億個圈內人和10億個圈外人組成的。再仔細一點說,扣除小孩和古稀老人,圈內人和圈外人的比例大約是三成對七成,三七開。
一旦成為圈內人就願意留在圈內,而圈外人群中總有許多人想進入圈內,在資源夠分的情況下,圈內人會增加。也就是說,在中國經濟總量繼續成長的趨勢下,三七開應該在向四六開邁進。
當初老國民黨在台灣是以「一九開」的比例統領全局,因而老國民黨出了問題,台灣才可能進行圈外變革,走上了西方式民主。
當中國的局面走到四六開之時,你覺得它有可能轉變為西方式民主嗎?
你說對了,它不會走上西方式民主,它走上的那條路,圈內人稱之為「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民主」。
這是啥民主?我為你解惑:它就是圈內人建立競爭淘汰機制,圈外人建立監督機制,圈內外建立協商機制。但是請注意,圈內圈外的主次關係沒有變。
不久前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吳邦國高分貝對國際宣布,中國絕對不會走上西方一人一票的多黨競爭民主,而會走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人民協商制度,指的就是這個。隨後黨中央出版的「六個為什麼」,解釋的也是這個。
再回溯上一屆領導人所發布的「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說的其實也是這個。
這套體制其實與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倫常習慣並無二致。不就是水波一樣一個圈子一個圈子嗎?要跨圈子,今天的通路比過去多了很多;過去只有科舉,今天則是工農兵商都可跨圈子。
今天台灣雖然選舉民主了,但行政結構、法治實務裏還殘留有許多「圈內圈外」的元素,應該趕快將這些殘留物洗淨。不論兩岸關係如何演變,台灣不會願意,即使願意也不可能,進入中國的「圈內」。
台灣要競爭,要保留地位,只能用一個沒有圈內圈外的社會來作為依託。
沒有圈子,才是台灣的出路,很可能也是唯一的出路。
■ 美宗教自由報告:台灣重視宗教自由 2009/10/27
*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26日專電
美國國務院今天公布「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報告指台灣的法律、社會與政策都尊重宗教自由,相關狀況在過去一年(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沒有改變。
報告指出,台灣的憲法保障宗教自由,法規與政策也尊重宗教自由,政府與社會領袖都正面推動宗教和諧;與前一年相較,台灣的宗教自由並沒有變化,沒有已知的宗教犯、也沒有針對不同宗教的社會性欺壓或歧視。
今年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共評估198個國家的宗教自由狀況。報告在完成評估程序後,將由美國國務卿發布宗教自由不佳的「特別關切國家」名單(Countries of Particular Concern)。
報告指出,中國定義了新疆與西藏的宗教活動將與獨立運動合流,因此打壓新疆與西藏的宗教自由,使新疆維吾爾人常常無法拿到護照,無法自由參加國外的宗教活動。
同時,西藏的僧侶與僧尼也常常不准入住旅館,特別是在一些「敏感時期」,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期間。
負責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斯納(Michael Posner)表示,中國仍將宗教分為「正常」與「異常」,未經許可的宗教團體,如維吾爾穆斯林、藏傳佛教、法輪功,其信仰自由往往受到政府迫害。
波斯納表示,中國的宗教自由出現幾項令人擔憂的變化,特別是西藏及新疆。這些地區的宗教成員如果爭取人權,將可能被政府鎖定,面臨嚴厲打壓。
他指出,不論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訪中行程,或是美中雙邊未來的對話,宗教自由這個議題都不會消失,「這些困難的議題會持續出現在雙邊議程上」。
■ 忍通縮 日本再熬2年吧
*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10.26
日本央行本周可能預測,通貨緊縮將延伸到2011會計年度,利率也會繼續維持幾近於零的水準。
根據彭博公司調查15位經濟學家預測值的中位數,日本在2011 年4月1日起的2011會計年度中,不含生鮮食品的消費者物價將下滑0.5%,經濟成長率則會加速到1.2%。日本銀行預定本周五 (30日)發表半年一次的經濟展望報告。
分析師預測,決策者將在報告中表示,他們準備繼續壓低基準利率,以提振經濟復甦,擺脫二次大戰後最惡劣的經濟衰退。
東京摩根大通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神野正章說,在通貨緊縮將延伸到2011年,復甦腳步也相當虛弱的情況下,央行結束緊急信用措施應不致連帶促成利率上揚,投資者的疑慮可望獲得化解。
神野說:「央行可能強調消費者物價仍是負數,並藉此說服消費者,利率上漲還是很久以後的事。」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測,基準利率至少到2010年底都將維持在現行的0.1%水準。
有11位分析師並且表示,報告將會透露,由於公司的信用管道已轉趨寬鬆,央行12月將按計畫停止向銀行機構購買商業本票與公司債。
日本銀行總裁白川方明本月曾說,隨著信用市場的趨穩,買進公司債的計畫,也逐漸不需要。
■ 鴻海Sony結盟 衝中國市場
*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09.10.27
鴻海與Sony再度攜手,做大中國市場。鴻海預計,明年為Sony在中國賣出200萬台液晶電視,以及400萬台遊戲機,由鴻海負責製造與通路銷售。
Sony則負責品牌與行銷,一起做大中國市場,讓Sony重返昔日電視龍頭寶座。
業內人士表示,Sony已三度調降2009年會計年度(至2010年3月止)液晶電視出貨目標,退居全球第三,今年液晶電視全球出貨目標只剩下1,400萬台,而且恐怕達不到,並接連讓三星與LG超越,韓系電視廠商上看2,000萬台以上的出貨量,讓Sony根本無力追趕。
為了挽救每況愈下的電視事業,Sony日前出售墨西哥電視製造工廠90%股權給鴻海,並由鴻海承接Sony北美液晶電視的組裝訂單,在2011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中國,雙方也將聯手結盟。
未來在中國市場,Sony的主力產品,如液晶電視與遊戲機,將由鴻海負責製造與通路銷售,Sony負責品牌與行銷,這種分工模式,將是鴻海與Sony在中國市場的首度嚐試,一旦運作順利,未來不排除推廣到其他地區。
法人指出,鴻海集團計畫在兩至三年內,砸下新台幣百億元以上,打造萬家的3C與家電連鎖店,除了之前與歐洲最大通路商—麥德隆旗下的Media Markt合作,還將透過集團旗下廣宇所投資的3C通路—賽博數碼進行展店,賽博在中國已有40多連鎖店。
法人指出,未來鴻海客戶貼牌的產品,不僅是透過鴻海來降低製造成本,組裝完成後可以直接送到中國的賣場去銷售,中間不需要庫存管理,客戶直接出貨,又可以再減少物流成本,促使鴻海集團在未來兩、三年在中國積極擴張通路事業。
尤其中國將在2011年成為全球最大液晶電視機市場,Sony要在電視市場扳回一城,勢必要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加上中國消費者的仇日情結,若能借重鴻海的力量,將使得Sony有機會再度重返液晶電視龍頭寶座。
中國今年液晶電視市場規模可達2,300萬至2,500萬台,明年成長至3,200萬至3,500萬台,是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2011年將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 最後一哩 才是郭董要的
*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 2009.10.27
鴻海今年以來在中國3C通路市場的動作頻頻,「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其說鴻海真的想跨入流通事業,其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心中盤算的,是希望連接電子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中的最後一哩,提供新力、蘋果電腦等客戶更垂直整合的完整服務。
鴻海繼幾年前透過旗下廣宇,投資賽博數碼;今年3 月,鴻海與德國最大零售通路商麥德隆集團(METRO Group) 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聯手進軍大陸3C零售通路市場。
鴻海也展開「正田計畫」,擬成為新力在中國的最大經銷商。市場人士預料,鴻海接下來很可能循此模式,為蘋果電腦等更多客戶,提供類似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經銷服務。
鴻海希望把這套垂直體系再往下整合,郭台銘曾經說,鴻海加強3C通路布局有兩層意義,一方面是希望連接客戶服務從製造到產品售出的最後一哩;另方面可藉此即時掌握終端消費者的脈動,更有助於規劃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