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慧明 2008年6月18日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說話是表達自我、宣洩內心的一個途徑,而傾聽是接受對方的過程。可惜的是大多數人都喜歡說,但很少有人會聽。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人跟人在講話時,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一個在說,一個在聽,但真相是,你在講時我卻沒有在聽,只是在想下一句我要怎麼說。如果我們只把心用到自己如何去表達,那麼我們就不懂傾聽。
■ 一、傾聽的幾種境界
♥ 故事一
一位女主人將在當天晚間宴客,重要的主菜是一條稀有的石斑魚。為了讓魚的鮮美滋味完美地呈現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叮嚀廚師,如何清蒸,火候大小及時間的長短。末了女主人特別交待擺放的方式:「記住,要用銀盤來盛這條魚,四周加上你慣用的裝飾。銀盤四周要有精美的裝飾,別忘了,嘴巴上含一片檸檬。」
廚師點了點頭,女主人也就忙著打扮自己了。
晚宴時賓主盡歡,到最後一道主菜,清蒸石斑魚端上桌時,原本愉悅的氣氛霎時靜了下來。石斑魚放在銀盤當中,看來色、香、味俱全。銀盤四周的食物裝飾也一如女主人的吩咐,上菜的廚師嘴巴上含著一片檸檬,他認為自己做的恰到好處,結果弄得哄堂大笑。
♥ 故事二
喬‧吉拉德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回憶往事時,他常念叨如下一則令其終身難忘的故事。
在一次推銷中,喬‧吉拉德與客戶洽談順利,正當看樣子就要快簽約成交時,對方卻突然變了卦──快進籠子的鳥飛走了。
當天晚上,按照顧客留下的地址,喬‧吉拉德找上門去求教。客戶見他滿臉真誠,就實話實說:「你的失敗是由於你沒有自始至終聽我講的話。就在我準備簽約前,我提到我的獨生子即將上大學,而且還提到他的運動成績和他將來的抱負。我是以他為榮的,但是你當時卻沒有任何反應,而且還轉過頭去用手機和別人講話,我一惱就改變主意了!」
此一番話重重的提醒了喬‧吉拉德,使他領悟到「聽」的重要性,讓他認識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終傾聽對方講話的內容,認同顧客的心理感受,難免會失去自己的顧客。
♥ 故事三
一位學者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相待。南隱將茶水倒入杯中,茶滿了但他還是繼續倒。學者說:「師傅,茶已經滿了,不要再繼續倒了。」南隱說:「你就像這隻茶杯一樣,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 故事四
只受過4年小學教育,23歲創業、7年後成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當他1989年去世時,留下了15億多美元的遺產。這就是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傳奇的一生。當松下幸之助被問到他的經營哲學時,他只有簡單的一句話:「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 故事五
古時有一個國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讓人打造了3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讓大臣分辨哪個最有價值。最後,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試出了三個小金人的價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個小金人的耳朵,第一個小金人稻草從另一邊耳朵裡出來,第二個小金人稻草從嘴裡出來,只有第三個小金人,稻草放進耳朵後,什麼響動也沒有,於是老臣認定第三個小金人最有價值。
上面的故事反映出傾聽的幾種境界。比如第二個故事中是「敷衍了事」,嗯...喔...哎...(嗯......喔......哎......?)略有反應,其實是心不在焉。第三個故事中是「選擇的聽」:只聽合自己口味的,與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動消音。第五個故事是「用心傾聽」:出發點是為瞭解別人,所以專注地聽。
■ 二、字意小解
「聽」的繁體字是「聽」,從耳德,指用耳朵感受聲音,即耳有所得。「聽」字,左上方是「耳」,下面有個「王」,簡單套用就是「聽為王」,右上方是「十四」,右下方是「一心一意」,聯結起來就是「用十四個心去聽」。
正常人基本都是一張嘴巴、兩隻耳朵。意味著造物主讓我們多聽少講,只有聽清楚了,才能說明白。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更要去用心。
「傾聽」在現代漢語中被解釋為「用心聆聽」。
■ 三、不會傾聽的緣由
雖然中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但現今的中國人普遍說話嗓門高,表現慾強,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的講個不停,喜歡把自己的優點在別人面前展示得一覽無餘,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喜歡看到別人被自己說得張口結舌和不知所措的表情。於是,心高氣傲的人們之間便多了一分隔閡,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衝動,少了一點理智。
幾乎在任何場合,無論是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三口之家裡,你都可以看到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幾個人爭論的面紅耳赤,吵成一團。直到誰也聽不清楚別人的話時,還要抬高嗓門以壓過別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大打出手、不歡而散甚至分道揚鑣。很多中國人好像即不懂得傾聽是一種美德,也不會靜下心來讓別人把話說完整。
當代中國人不會傾聽的一個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受「黨文化」唯物論的毒害。比如,「黨文化」中標榜的「偉大、光榮、正確」思想、無神論的思想、鬥爭哲學的思想的長期灌輸,使中國人的內心變異的越來越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為所欲為。有人曾說「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沒有靈魂的,因為他們內心沒有敬畏。」既然沒有救世主,就不需要傾聽神的教誨,更不需要傾聽別人的訴說,這既是可悲的也是可憐的。
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不會傾聽的原因除了受黨文化的毒害外,還有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接納、認同別人的觀點,難以關注、理解別人的感受,更難以做到換位思考。
■ 四、傾聽的意義
傾聽是瞭解、理解、接受、接納外部世界的過程。傾聽是學習。一個會傾聽的人能夠從別人那裡獲得很多信息,能夠隨時學到知識。傾聽長者的教誨,就如同讀一本好書,見賢思齊,才能成器;傾聽朋友的建議和意見,就多一種方案,多一種技術,多一分和諧。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傾聽能拯救靈魂。傾聽可以讓一個破滅的靈魂重新完整,可以讓藏在罪惡心靈深處的善良重新浮出。一個失意並企圖自殺的人,可能因為有人傾聽他的苦痛而放棄了死亡,選擇了新生;一個窮凶極惡的綁架狂徒,可能因為一個孩子肯傾聽他訴說多年來逃亡的痛苦,而放棄罪惡,選擇自首。
■ 五、傾聽的態度
第一,要拿出真誠。交流的最高境界是心與心的溝通,這種境界的基礎就是彼此的誠意,真心才能換真意。敷衍了事的態度,是傻子都會察覺的,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心敞開給一個鄙夷、輕視他的人。
第二,謙和而平等。沒有平等和尊重,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溝通和交流。謙虛平和,體現的是生命之間的尊重,是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虛懷若谷的姿態。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尊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態度,已經關閉了交流的大門。
第三,要耐心專注。良好的傾聽並不是被動的行為,它需要聽者付出努力、全神貫注並做出回應。只有專注才能弄懂別人在說什麼,心不在焉就坐失良機。
■ 六、傾聽的過程
第一,不要急於表達自己,要禮貌的請對方先發表意見。以身體稍稍朝前傾斜的輕鬆自然的坐姿,來表示你在尊重並聆聽對方講話。不要交叉雙臂,也不要蹺起腿。
第二,暫時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盡量放空自己,才能聽到別人。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要讓別人把事情敘述完整,感情表達清楚,不滿發洩出來。在傾聽過程中,用簡單的肢體語言(微笑、點頭)來表示你跟著對方的思路。
第三,在傾聽後不要急於否定對方,不要匆忙下任何結論,這種做法非常危險的,有時候讓人彼此誤會和誤解。要給予自己時間去思考和判斷。
■ 七、傾聽的內容
第一,記住他人發言的關鍵點,重要詞句銘記於心。用別人的智慧充實自己,使我們更加豐滿、豐富。把握主要信息,體會他人的思想觀念。
第二,留心談話者的情感、情緒。切身感受他人的焦慮、憤懣、悲哀、快樂和喜悅。與人溝通,理解他人。
第三,捕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洞察他人難以啟齒的需求和願望。
■ 八、傾聽的藝術
第一,要修口,不要聲張。對於不利於安全的事情,還有恩怨是非的傳聞,以及道聽途說的謠言等等,不要聽什麼傳什麼,自己聽過後要咽到肚子裡,要禁止從你的口裡傳給另外一個人,要做到心裡能裝住事,要守口如瓶。
第二,不要心如浮萍,聽什麼信什麼。傾聽為我們的判斷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但傾聽不能代替自我的分析和判斷。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因為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喪失自己的主見,是極不可取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