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跟我說,在一次與幾位前同事餐敘後離開餐廳,一個人走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不知為什麼,心情顯得格外的沉重?這情形以前不曾有過,以往和這群手帕交餐敘過後,回家的途中,心情總是特別的愉悅與輕鬆。那一次她回家後,於睡前冷靜的仔細回溯當天大家的談話內容,抽絲剝繭後終於找出失落感濃濃的源頭。
原來,以往這群姊妹淘在定期餐敘時,總是藉機數落先生或孩子的不是,要不就是互吐工作上的壓力和苦水,甚至是發發為人子媳的牢騷與怨氣,酒足飯飽,話題說盡,氣也消了。結果那回,新加入的D,從頭到尾都在稱讚自己的先生對她有多體貼,母親節當天不但買了珍珠項鍊當禮物,假日還會陪著上街買菜,甚至搶著和孩子幫她洗衣、晾衣、倒垃圾、洗碗盤、做家事等。
當下,表面上大家看似一臉羨慕與讚許,可私下卻嫉妒得要死,覺得自己為什麼那麼歹命,碰不到像D她老公這麼貼心的真命天子,生不出遺傳基因這麼優質的孩子。
據R自己的分析,顯然這才是當天引發她餐敘後失落感濃濃的主要原因。
從這件事不難看到人性上一些非常有趣且弔詭的現象,人們似乎習慣仰賴他人的苦難填補心靈上的黑洞。簡單來講,就是從別人苦難的人生經驗,找尋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動力。換言之,當一個人身處逆境時,朋友的關心或祝福,反而比你身處順境時來得真心。
在我看來,嫉妒心往往來自一個人情感或慾望上的挫折與不滿足。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或新聞媒體也常常藉由許多真實的悲慘事例,來增強人類這樣的負面行為。當我們看到有人因股票輸到傾家蕩產,甚至以跳樓結束生命時,對於自己慘賠殺出的帳面數字,痛苦指數就會降低許多,因為早有人趴在地面當襯墊,自己絕不是最悲慘、最倒楣的那一位悲劇性人物。
這事例其實也說明了人性的另一面,它足以讓一些摸不清為什麼老是被某些團體排擠的人清醒──幸福無須大聲嚷嚷,自己感覺得到就好。過於順遂的幸福人生,無法在團體中貢獻悲慘的人生劇情,無法提供人們救生圈,尤其是拯救一群在錢海或情海載浮載沉的悲情男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