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20 20:11:20| 人氣1,4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筆記】絕代耽美——陳珊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Chapter5絕代耽美——陳珊妮
個人創作+精選專輯
l 1994年:《華盛頓砍倒櫻桃樹》
l 1995年:《乘噴射機離去》
l 1996年:《四季》
l 1997年:《不能忽略陳珊妮在女巫店》
l 2000年:《完美的呻吟》
最佳精選
l 2003年:《Happy Together 2003 現場作品》
l 2004年:《拜金小姐》
l 2004年:《後來 我們都哭了》
l 2005年:《拜金小姐2005》
l 2005年:獲最佳國語流行音樂金曲演唱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後來 我們都哭了》

「陳珊妮」三個字就是一個「特殊品牌」:凡是和這個名字產生關連的音樂,必然精緻不落俗套、聰明準確、帶著詩的意象,和抒情的甜味與苦味。
陳珊妮的第一張專輯是在整整十年前出版的。十年來,陳珊妮的音樂始終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前躍進。她在詞曲創作和製作專業的才華早已博得樂壇一致的敬重,替謝霆鋒、鄭秀文、黃耀明、許茹芸等巨星寫歌,也樂於和1976、糯米糰、脫拉庫、夾子電動大樂隊等「非主流」樂團合作。
因為多年前的一封伊媚兒,成就了今日的「拜金小姐」,來自台灣與香港的音樂才女陳珊妮、李端嫻與漫畫家可樂王,這三個看似湊不在一起的人,卻透過電子郵件彼此認識,進而組成「拜金小姐」,他們玩音樂、玩創意,雖然取名「拜金小姐」,三人卻一點兒也不拜金,反而喜歡懷舊,走一趟可樂王的工作室,便可一窺端倪。
Chapter6拜金+懷舊風

『拜金小姐』不拜金,反而懷舊! (曹玉玲《自由時報》)
「懷舊」(nostalgia)一詞在十七世紀首度出現,「nostos」洛楓這位學者追溯源頭,在希臘字源來說是指「回家」的意思。「algia」則是「痛苦」,對於回家的痛苦情結,在此所衍生出的意義指的是所謂的「思鄉病」。表達的是出征在外的士兵對家園的追懷與想像。
利用韋氏大辭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來說明,有有著饒富意味的敘述:「懷舊是一種帶點感傷意味的憧憬;明知不可能卻依然渴望的是回返並再次體驗記憶中的某段快樂時光……」。
「懷舊……則由於時代變遷而累積及衍生出地理空間與歷史時間的多重意涵。……在於前者有相當程度的感情涉入(某種難以釐清但又黏稠濃密的的複雜情愫)以及明知不可能但仍意欲回歸至原點的慾望」。(李依倩)
所謂的「懷舊」便是在一段消逝的歲月,企圖追索著那起初在心底乍現的光影,追懷那無法返回的時光。

懷舊與記憶追想

「懷舊」是一種包含記憶的追想,不管是個人或者是集體的想像,對於懷舊比之「復古」更具備歷史意義在裏頭。顧名思義,「懷舊」的對象,當然是過去的事物,但「懷舊」並不與「復古」相同。「復古」是指對舊有事物如古董、建築或服飾的戀慕與喜好,「懷舊」則包含對記憶、歷史的回想與追尋。當然,「懷舊」可以透過對就物的戀慕顯現,但單純的喜好把玩舊物並不一定包含懷念的思緒。相反地,那可能只是一項追隨潮流和品味的作法。實際上,「懷舊」是一項比較複雜而細密的思想和意識狀態。
首先,「懷舊」有「美化過去」的功能。在個人回憶的過程裏,人們往往會選擇性地保留那些美好的、歡愉的、值得肯定和回味的生活內容,而去除了那些使人傷感、羞恥或痛苦的片段,因此,「懷舊」之於記憶,是帶有過濾性的特質。然而,另一方面,過去使人痛苦的記憶,有時候又會在懷想的過程中擔當了淨化和美化自我的作用,那是說人們透過對昔日痛苦的回想,肯定今日的自我,一種熬過艱苦而來的自我。
「懷舊」是建立自我身份(identity)的途徑。「懷舊」不獨是關於過去的事情,而且是聯繫現在、延續將來的;人們透過對過去的回想尋找自我,然


後對比或反想今日的我,再推算將來的面貌,這完全是一個自我身份建構的過程。然而,在這建構的過程中,人們又總是會因為現今處境的不如意,或對今我有所懷疑,才會追懷往昔。(洛楓〈歷史的記憶與失憶〉P.62-63)
懷舊的動機不是對歷史的追溯,它其實完成了一種對歷史的轉換,即將活生生的「歷史圖景」凝固為物品上的可供觀瞻的「斑斕表象」。也是依靠所謂的「戀物」來發揮作用的,一個小玩意、略帶點歲月滄桑的用品 。他進而指出,在後現代這樣一個無時空感、平面化的狀態中,懷舊影像不過是一連串由音樂、時尚、髮型、車輛造型等設計合成的消費品,供給無歷史感的主體進行歷史的消費。於是在這裏,戀物碑式的懷舊轉化為大眾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找到歷史、自我和主體的位置,在尋覓的過程中宿命般地迷失在紛繁變幻的都市空間裏。
要使「懷想」變成潮流變成集體的意識、公眾的行為、「大眾傳媒」(mass media)擔任了十分重要的宣傳角色,換句話說,藉著傳媒的力量,「懷舊」才會從個人的層面走向普及,形成普遍的認同,通過「懷舊」的形象化,才能形成集體的印記。
集體的懷舊意識,也是機於對社會的現狀不滿或懷疑,甚至是對前途與將來充滿不確定的思慮和困擾,因而轉入過去的追憶,一方面利用「懷舊」的美化功能尋找安慰,一方面也試圖從過去的痕跡,確認目前和將來的境況。
在整體台灣的懷舊潮中用來標記年代、描繪過去、喚起記憶、投射情感、提供想像的,幾乎都是以物件為首要基礎──雖有時化約為元素,有時堆砌成氛圍,且物件的星羅棋布和敘事衰微之間應該有種互為消長的連帶關係,在整體懷舊的氛圍下,往往在戀物與小型物件的收藏成為了召喚共同的記憶。
Chapter7後現代精神裂變

後現代所表達的是一種不確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達、不可設定與不可化約的精神狀態、思維模式、品味模式與事物狀態。被稱為新新人類的後現代人,不再顧忌邏輯思維與反省等嚴謹的與系統性的理性活動,只注重「當下」立即可以達到歡樂目的,並直接得到驗證而生效的感性活動。
不再追求複雜曲折的真理或各種抽象的理念,而在於滿足隨社會激烈變動而不斷改變與虛級化的個人欲望,社會物件的複製的高節奏與高效率加強也促進了人們「光看不想」、「一看就信」的傾向。後現代主義強調一種無中心、無主體、無體系的思考活動,並且把這種思考活動直接等同實際的行動,後現代社會文化現象的高度不確定性、高度更替性、高度虛擬性與高度象徵性的特徵,使得追求固定的真理體系的各種認識活動失去了意義。

後現代的後歷史追懷

在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如詹明信(FJameson)等人強調的:「歷史感的消失」、「歷史平面化」等觀念。往往召喚記憶或者是懷舊,追懷過往所運用的物件通常是與日常生活中有相當的關連性,如服飾、髮型、流行音樂、明星照片,日常用品有手錶、時鐘、擺設等。
以陳珊妮的《拜金小姐》中的「哥哥妹妹百貨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流水七元 煙火一元/八十元當五元抽 每次一毛/蘿蔔絲餅四元/涼煙盒六元/甜甜圈九元/森永牛奶一元/五十元當八元抽/每次三角/拖著木屐的小孩的冰棒。
這種拼貼了六0、七0年代的生活方式,來傳達對懷舊的想像,已經不是單純的物品,而是化為一種記憶的召喚的日常生活有關的片段,將之成為一種符號,成為懷舊風格的展現。藉由這些遙遠的記憶,這些日常生活片段可以成為嶄新的內容重新被複製陳述在大家的面前,喚起大家過往對台灣的情懷。但這些情懷都是美好的殘存的部分,根本不是完全起初那個時代台灣的真實生活狀態。卻是藉由一個個物件,將之視為「符號」的形式來喚醒我們對於早期六0、七0年代的記憶,所指涉的是常民的、鄉土的、樸拙的、經驗與記憶的,這種懷舊的特質延續,足以回歸對於童年的嚮往,這裏指涉的哥哥妹妹的「百貨公司」,從「懷舊」角度來思索,則不是現在光面瀏儷充滿西方色彩的高級百貨公司,而是一般生活中常見的「雜貨店」,在可樂王的寫作裏,充分利用常民、拙樸的記憶來喚醒過往年代的興味。
這種失落並非因為貧窮,或過去家園的消失,反而是擁有太多的後遺症:在強調(甚至鼓吹)可拋性、新鮮性,以及轉瞬即逝(或轉眼即過期)的晚期資本主義後現代狀況下,人們在眾多商品、資訊及其他各種刺激的無休止轟炸下感官不堪負荷,所導致的心理反應一方面不脫Simmel (1971)觀察世紀初現代主義都市生活後所指出的:阻斷感官刺激、擺出看盡人世的倦怠姿態,另一方面則是向過往歷史、記憶與傳統回過頭去,期盼在那些四處漂浮的符號具之下挖掘出某種可能深藏其中的永恆真實。

割列、拼貼、複製

取陳珊妮《拜金小姐》的「清晨的音樂」來討論所謂的素材割裂的風格。 太陽是李斯特的太陽/小鳥是聖桑的小鳥/窗是韓德爾先生的窗/鐘是德布西的鐘/熊是華格納先生的熊/魚是舒曼的魚/風扇是白遼士的風扇/花是巴哈先生的花/當我在聽西貝流士的時候/有一個女生在聽伍佰的搖滾樂。
這首作品算是徹底解構對典範的看法。將古典音樂重要的作曲者當作符號,成為一種素材,拼貼在一首歌中,甚至連伍佰也成為拼貼的對象,不是單純的聽某個人的音樂或者是理解某人,而是將一堆人名變成符號形式,成為另一種作品。
這些古典作曲者在「清晨音樂」中重新獲得編碼,而被歸併成為另類形式的為古典作曲者解套,顛覆過往聆賞古典音樂抱著衿持莊重的態度,而是非常有趣的戲謔著古典音樂作家其實和流行歌手伍佰是一樣的,古典音樂還原回溯當時代,是當時的流行音樂,而我們現在的伍佰也是當代流行的搖滾樂手。同時,可樂王所要讀者觀察的是不妨放棄既有的認知系統,為作品作一譜系的考掘,將會發現許多我們如今認為嚴肅莊重的典範,不過在當時也是浮濫的作品。
《拜金小姐》的「小鳥探戈」以擬人的敘述守法來進行嘲謔人類的詭詐與文明妝點下的野蠻狀態。話說這隻鳥被人類取名叫「探戈」,但是行徑與裝扮手段簡直跟人類別無兩樣。
我的頭上有一個印花/我的衣裳有七彩亮片/我的頭髮相當之龐克/我的口紅超級大紅/我的個性很機車 我的手段很陰險/我一出手滿口髒話 鳥們說我太像人類。
可樂王極盡嘲諷能事,滿口「髒話」、性格「機車」、手段「陰險」等,往往這是此一世代慣常的語彙方式,也只運用在形容人,但竟然在一隻鳥的身上出現這種弔詭的氣質特徵,最後一句,作家乾脆直接點破,因為這隻鳥受到人類豢養許久,已經感染了人類屬於陰暗虧敗德的性格特徵。甚至經過人類的改造,「探戈」鳥竟然連裝扮都像極了相當後現代的穿著方式:「七彩亮片」、「頭髮龐克」、「口紅大紅」,這些不對襯的著色形式,裂解著我們對衣著打扮、配色著彩的認知邏輯。這種種呈顯後現代的狀態,則是可樂王帶著冷冽的敘述方式,來撰寫此一人類生存的狀態。
從《華盛頓砍倒櫻桃樹》作品開始,陳珊妮便相當有意識的將都會作為書寫對象,描述女性的情慾,以及對都會本身的想像進行參照的論述方式,同樣地,陳珊妮在文字風格上多數耽溺於後現代的敘述邏輯,企圖為整個台灣社會畫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文字世界。
都市所給予一般人的觀點是:對於親身體驗遊蕩的都市,腦海所浮現的畫面,不外乎高樓大廈的剪影、擁擠的人群、車水馬龍的喧囂等這些浮光掠影的印象。然而,這些只是都市所披襲的華麗外衣,更重要的是都市所給予的概念與聯想,它包含著一系列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與人際關係。因此不單純僅是一種人群在都會中的聚散離合,而是在城市中所展現的形態意義。
都會文明呈現多樣化的風貌,在都會文明中最典型的形象便是班雅明筆下的「閒遊者」(flâneur),從德國哲學家西美爾(Simmel)直到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觀察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城市裏晃蕩閒遊者,這類人的特徵,從來就是隱藏在流動的人群中,他們的腳步異常緩慢,甚至是有意使用迥然不同於城市繁忙雜遝腳步的人群來作消息的對抗。這群人如同可樂王筆下「快樂人生」所陳述的人群:
好像睡死/然後中午起床曬太陽/晚上上酒館喝酒打屁/是為快樂人生
啦啦啦快樂人生/啦啦啦快樂的人生

《拜金小姐》後現代精神展現

「哈啦全年無休」更是徹底的將目前的生活情況充分表現出來。
阿料的話並沒有指涉什麼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大多只是一句屁話正如我們成天發言正如我們手機發熱正如我們如亂扯一天一天的衝勁一樣猛/荳子說哈啦全年無休阿料也說打屁哈啦全年無休。
而這些「屁話」卻變成了家常便飯日常生活的指涉。這種無聊透頂的生活方式卻是後現代生活顯著的特徵。

《符號社會的消費》一書中柳田國男對於典型都市人的心性,他以日本中古時代末期京都的都市人,將之稱為「京童」心靈荒蕪的的生命特徵披露出來 :
一、整個而言,無憂無慮,思想淺薄,喜歡笑,常被式樣的趣味性所束縛,對問題的本質大而化之;
二、受到群體與新事物的刺激時,容易興奮,那種機會又多,且樂意追隨;
三、往往覺得不曉得該如何打發時間,好動,靜不下來,又容易為別人的問題所吸引,而產生拾人牙慧的傾向;
四、為要在鄰居以外找到暫時性的夥伴,而不斷的賣弄技能(本領),並努力要改善技能。
饒富意味的是這似乎也是後現代社會中次文化的新世代往往迸發的症候群。這群無所事事,整天晃蕩的都市閒人,所面對的是了無趣味的每一天,像是個失語症的人,「汩汩流動的人們行走在期間,這高速且靜默的流動將他們的漠然化作了龐大的能量,這流動使人們不害怕陌生人並且確信自己不會滅頂,靈肉俱存」。
他們的生命特質,「『京童』是對自己的言行不負責任的『無名氏』,因此現代的都市少男和都市少女,也同要藉由幼兒化,而沈醉在孩童般自我中心世界。這種傾向稱為『小飛俠(Peter Pan)迸發症候群』」。
Chapter8終曲未了……

在「五四三音樂站」中如此敘述這張《拜金小姐》的特質:「陳珊妮和李端嫻曾自嘲這是一張無聊的專輯,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拜金小姐》所呈現的是一種後現代(postmodern)作者已死的狀態,無聊的歌詞看似無意義,但相對來說也是最具意義的——所謂意義需留待受眾自行建構」。
我們循著這條脈絡解讀「哈啦全年無休」相當耐人尋味的找到解套的手法,這是現代人荒蕪的心靈,每天談的無非性幻想對象,小小年紀想跟誰上床,接著是百無聊賴的阿料說今天會下雨,竟然莫名其妙的靈驗了,結果大家以為阿料是個料事如神的人,其實說穿了簡直是一堆無意義的語言堆砌。
在後現代精神裂變的生命狀態,荳子無聊的喃喃自語、阿料的莫名其妙料中雨後有彩虹,將手機講得發燙,此一毫無意義的論述狀態,正是後現代精中的「後」徹底瓦解了現代主義中所強調對於事物賦予充分的意義。
Chapter9參考文獻(略)

台長: zoraw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