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28 01:11:56| 人氣11,6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阮劇團×楊輝《釣蝦場的十日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221112日,周六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演出內容發想來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的《十日談》(Il Decameron),為了躲避疫情而到一個「疫外之地」,原著是躲到佛羅倫斯郊外的一座別墅中,《釣蝦場的十日談》這齣戲則是躲到一處釣蝦場,都是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訴說或搬演,來度過時間。

 

原著《十日談》總共說了一百則故事,七女三男,每人每天講一則故事,總共講了十天,這十位青年男女都屬貴族,每天除了講故事,就是唱歌、跳舞、無所事事,還都有僕人伺候,而十人所說的故事,發生地點遍布地中海周遭、歐洲各地,在疫情隔離期間,投射些許自由移動與想像的慾望,想要突破禁慾主義的束縛,而書中許多帶有情色意味的故事,在作者充滿機智風趣的筆觸之下,淫而不穢。那是中世紀晚期的歐洲,社會與政治仍受到較多教會及封建勢力的規範,這一百則故事裏頭,有許多是針對教會組織相關人事物的批判與諷刺(這點到了演出裏頭,似乎改成了一些對於疫管規範與政府官僚的抱怨與調侃,相較而言,力道弱了)。

 

而《釣蝦場的十日談》這齣戲則強調庶民常俗、嬉鬧不經、葷腥不忌,所取材的故事全部來自《十日談》的前五天(不知其中是何因故?劇組沒讀完原著?後五天完全沒甚麼故事好選?主題取向?),大多著重在情慾、春光、邂逅、私奔、私會、暗戀、愛情等「及時行樂」(這也是劇中不斷出現的拉丁文carpe diem的原意)的情節,將慾望與意底誇張放大,符合阮劇團歷年來所極力持續主張的「俗」美學。因此,若說不優雅、不高尚,似乎就落入美學不正確的坑。或許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十日談》兼及愛情、命運與智慧的交織力度與故事布局,而《釣蝦場的十日談》看了再看,則多只側重在愛情與慾望,在創作手法上,欠缺讓演出可以更大格局的處理,演出內容的鋪陳也不甚立體、多元。

 

演出選演了十則故事(天–則:1-15-42-103-32-23-12-74-12-62-8),故事裏頭,令人留下較多的滿台唱春、滿紙荒唐、耍嘴皮、開黃腔、俗擱有力的印象;當然,主創者們已經在節目單中先招認這個演出就是荒誕不經、嘻笑怒罵、及時行樂,在疫情期間,提供布袋戲的台式嬉皮效果(演出結合了數個布袋戲團或偶劇的偶師:長義閣掌中劇團黃僑偉、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李京曄、蘇俊穎木偶劇團、義興閣掌中劇團王凱生、偶戲工作者陳佳豪等;從演出效果來看,蘇俊穎的漫天無忌黃腔口白,幾乎搶盡風頭),就此而言,已經為觀眾打了審「美」的預防針,我們應該迎「俗」就好。

 

「俗」是否只能跟這些符號連結?能否創造出史詩的常俗?或者是常俗的史詩性?如果暫時擱置「俗」「聖」美學意識及正確性與否,回到劇場技術和當下感受性,那必須說,故事與故事之間的換場場面調度,以及連帶的故事切換,顯得貧乏、平板、鬆散、凌亂。「俗」不出詩意、高度與史詩感,格局小,「俗」就勢必得跟這些指標分道揚鑣嗎?近年阮劇團不斷地強調俗、常民、台語等文化元素,但在劇場整體的場面調度似乎「刻意」地放水流,鬆散久了,也會令人疲乏(《十殿》是另外一個顯例)。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1,6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