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9 03:27:06| 人氣5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建築大師談建築大師》導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編 著 者:Susan Gray
出 版 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2年8月 初版一刷
頁 數:232頁
定 價:600元

這一陣子,台北市立美術館和科比意基金會(Fondation Le Corbusier)聯手主辦「科比意」展,一口氣展出了上百件科比意的素描、繪畫、雕塑、織毯,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建築(包括草圖、設計圖、模型、照片等),現場甚至連續播放長達六十二分鐘的科比意紀錄片,儼然是今年炎夏最重要的一項藝術特展。
台灣的出版界更藉此熱潮,一連推出了好幾本專論科比意或建築相關的書籍,其中由人物攝影師兼作家的蘇珊‧葛雷(Susan Gray)所編著的這本《建築大師談建築大師》(原英文書名為Architect on Architects: 24 Essays on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本,如果你想對現代主義的建築理念有一初步通盤的瞭解,如果你想搞清楚現、當代世界建築名家們之間的師承脈絡,這二十四篇專文倒是可以為你粗略測繪一個簡明扼要的藍圖與系譜。
雖然名為二十四篇「建築大師談建築大師」,但不見得所提到的「談」與「被談」的兩造總合為四十八位建築大師,有些人只談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建築物而不談人,有些人被不同的建築師重覆以不同角度談論,如此這般加加減減之後,我們可以藉此認識到三十五位現當代的建築大師(這還不包括從建築師轉為電影導演的艾森斯坦)、四處建築物,在這裡頭柯布(即科比意,1887-1965)被談論五次,保羅‧魯道夫(1918-1997)被談論四次,算是被談論次數最多的兩位建築大師;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建築大師裡頭,只有一位女性建築師──黛安娜‧阿格瑞絲特(Diana Agrest),性別在建築這個領域裡頭,似乎不太容易越界。
至於二十四位當代建築大師為何挑選某一位前代建築大師或建築物做為談論的對象,除了英文書名副標題所示的「影響」與「靈感」之外,建築評論家保羅‧哥德柏格(Paul Goldberger)所寫的序提點了不少線索,若非此道中人,還真是不容易揣度其背後的緣由。「談」者與「被談」者兩造之間,最多的是師生關係(基本上分為哈佛和耶魯兩大陣營),甚至在求學階段就加入老師所執業的建築師事務所,進而成為工作夥伴,然後才自立門戶;當然也有僅存在「心儀」╱「師法」對象的關係的,兩造生平從未謀面,只能靠建築作品做為超越時空的對話媒介。
維多利歐‧葛雷高帝(Vittorio Gregotti)說得好:「我相信選擇一位完美的大師是對的……當我們開始發現我們和大師間的差異時,大師的重要性就更高了。因為我們可以把他當作參照的對象,不但可藉以衡良我們之間的區隔和距離,同時也可測出我們之間的關連。」(頁63)他提醒了自己,也提醒了我們,「差異」是意義產生的原動力,誠如本文從出版熱潮、被談論次數(某程度的被經典化過程)、性別不╱易越界、兩造關係等角度來閱讀本書一樣,藉此「較差」(比較之後所產生的差別),讀出不同的發現與韻味!

本文首登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