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4 16:26:08| 人氣2,2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ndy Warhol‧誠品‧安德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2013.03.09)的行程也是滿滿的:一早十點就到香港藝術館,看「安迪華荷  十五分鐘的永恆」特展,順道逛了二樓另一個展廳的「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以及三樓「中國文物展覽廳」的常設展;中午則搭船過維多利亞港灣,並徒步轉往銅鑼灣的誠品書店;緊跟著到上環文娛中心看香港話劇團《都是龍袍惹的禍》整排,潘惠森編劇,司徒慧焯導演,兩人竟然是首度合作,主演有劉守正、陳淑儀、彭杏英、凌文龍、高翰文、黃慧慈、雷思蘭等;傍晚和友人約在灣仔天地圖書,吃了一頓清淡養生的晚餐,然後兩人一起到香港演藝學院觀賞京劇版《慈禧與德齡》。

 

周六,而且我預期可能會有很多人去看Andy Warhol,所以我九點五十分就已經在藝術館前等著買票進場,十點一開館,我就直衝二樓的特展廳。這次來的展品相當之多,將近快要四百件,而且件件都是真品,這些展品類型包括繪畫、手稿、攝影、絹印版畫、雕塑、錄像、電影等,依照時間年代順序佈置(從1950年代至1980年代),大致分成四個展區:「人在紐約」、「工廠時代」、「閃亮星光」、「人生苦短」,幾乎我們所熟知的代表作品都來展了,像是「康寶濃湯罐系列」、「瑪麗蓮夢露」、「毛澤東」、「Brillio肥皂箱」讓人可以跟著Andy Warhol的成長腳步,看到他一路成名並帶引普普藝術潮流的軌跡,也看到他與一眾時尚名流的交往關係。他可以說是個創作癖、表演癖、收藏癖、攝影癖集於一身的藝術家,有一陣子,他身上帶著寶麗萊照相機,看到什麼都拍,展場的一角,還可以看到他所隨意收集的物件,包括雜誌、書、旅遊簡介、便條、明信片、各種雜物,琳瑯滿目,不勝枚舉。重點是,這麼重要的展覽,入門票竟然只要二十元港幣,真是買到、看到、賺到。



花了約莫一個多鐘頭,看完「安迪華荷  十五分鐘的永恆」特展,館方人員以指示手勢對我說,隔壁展廳還有別的展覽,我就順道走過去看「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全部藏品來自於劉作籌先生(1911-1993)的捐贈,他是新加坡華僑,二次大戰前回上海暨南大學唸經濟系,1949年到香港任職四海通銀行,當時因為政治時局混亂,許多中國書畫文物多匯流於香港,他花了三十年節衣縮食,努力蒐集,建「虛白齋藏品」,館藏六百多件,年代跨越北朝至近代,其中尤以明、清文人書畫的藏品最豐最精,並在1989年將所有珍藏全數捐給香港藝術館,所以館內設有「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1992926開幕,至今屆滿二十周年,故開特展,以饗大眾。以私人收藏而言,這些文人書畫藏品真的很不簡單,從「吳門畫派」、「松江畫派」與「四王吳惲」,到「黃山畫派」、「清初四僧」、「金陵八家」和「揚州八怪」,南宗北派,他通收並蓄,受恩師黃賓虹(1865-1955)的薰陶,視野寬闊,眼光獨到;我在這個展區待了半個多鐘頭,很快地瀏覽,竟也如上了一堂明、清書畫史,畫風、畫派、師承、技巧、格局,盡在眼底。



自從阿麥書房關掉之後,我就沒到過銅鑼灣,一直到誠品在此開立台灣以外第一家海外分店,今天總算擠出一點時間可以到此逛逛。由於行程緊湊,我在此約莫只待了半個多鐘頭,它在軒尼詩道希慎廣場佔地八、九、十共三層樓,我只逛了第九層,書的展售部分並沒有太吸引我,中文書幾乎都可以在台灣買到,也多半是台灣出版的,注意到外國文學書區,會把同一位作家的原文著作和中文譯本擺在一塊,台灣則通常會分開擺放;我特地到藝術書區瞧瞧,新書展示架上擺了約二十幾種書,只有邱坤良的最新學術研究力作也是巨作《人民難道沒錯嗎?──《怒吼吧,中國》特列季亞科夫與梅耶荷德》,是質量極佳、擲地有聲之外,另外進念廿面體的三十年作品劇照集,相形之下,既嫌極為笨重,售價奇高(港幣六百元整),裡頭除作品年表和簡單文字介紹之外,全為劇照,而劇照之下的圖說,也僅附作品名稱和演出日期,和莎妹劇團的那本相比,則衰弱許多,我僅在現場翻閱其中1980年代的部分,看看一些最早期的劇照,並確認一下他們到台灣來演出的一些資料,就離開了。反倒是在臨去秋波之際,Gordon Mathews(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的《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 Hong Kong)的中譯本強烈地吸引住我,兩年前該書的英文原著剛出版、《亞洲週刊》做介紹時,這本書就已經引起我的注意,幾次在香港機場書店進進出出,總以為可以在那邊找到其英文書蹤,卻沒想到今天在此巧遇其中譯本(譯者楊瑒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碩士),當然二話不說,立即買單,也成了我在這裡所購買的唯一一本書。




離開誠品之後,趕緊從銅鑼灣搭地鐵往上環,因為香港話劇團的《都是龍袍惹的禍》兩點半整排在即。一到場,司徒慧焯就向眾演員介紹我,其實有幾位演員先前都已經見過幾次面了;我順道拿了宣傳單張瀏覽上頭的資料內容,發現英文劇名取為The Emperor, his Mom, a Eunuch and a Man,這讓我聯想到英國電影導演Peter Greenaway的經典之作《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1989年),其英文片名為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看起來頗有異曲同工之諧趣,我相信是有意為之。

 

這是潘惠森根據清朝史實、慈禧寵臣安德海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所斬殺而改編的故事,The Emperor指的是年輕的同治皇帝(凌文龍飾),his Mom指的是慈禧(彭杏英飾),a Eunuch當然是安德海(劉守正飾),而a Man就是丁寶楨(陳淑儀飾)。當年太監安德海因為辛酉政變成功後,獲得慈禧寵信,晉升為總管大太監,但實際上官僅拜六品藍翎太監,卻連同治、恭親王奕訢等皇帝及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侍寵而驕的結果,最後則引來殺身之禍,主要是因為名實不符,違反清朝祖訓,未知會任何官方衙門,擅出清宮,號稱欽差,卻無公文,且一路張揚;丁寶楨早已對安德海的侍權驕縱感到異常憤慨,聞訊後,以密折舉報,由於內容均有所據,且理由十分正當,即使慈禧想要維護也不得其法,因為安德海所違反的是順治皇帝時就已立下的祖訓,誰也保他不得!其實,死亡的陰影從戲的一開頭就籠罩全劇,(如果我沒看錯的話),同治皇帝送給安德海一個字:「女」,安德海還幸高采烈地拿去給慈禧看,但慈禧一看則大感不妙,因為「女」字正是去了寶蓋頭的「安」,皇帝要的是安德海的人頭;劇中也呈現安德海與慈禧之間的曖昧,安德海替慈禧按摩腳板,搞得慈禧舒服地嗯嗯哼吟,最後拿給安德海一套袍服,死期將至,卻還被稱「長命」,諷刺至極;另外,太監安德海竟娶妻馬賽花(黃慧慈飾),且在家鄉有眾人簇擁,坐在形似龍椅的位子,狀似個小朝廷,這還能不引起謀反皇位的揣測嗎?舞台刻意做成一個搖晃不定的平台,平台下方裝設有強力支撐的彈簧,演員在台上走動,會因為用力的多寡而產生平台的晃動,象徵政治舞台與人生命運的搖搖不安。這戲的劇情到後來,能量越來越高張,角色間的對峙張力也越來越緊繃,到了安德海即將受刑殺頭的前一刻,那一長篇獨白,正是百感交集,感慨命運的捉弄,劉守正說得是義正辭嚴、慷慨激昂,卻也萬千無奈、笑看人生,流下感情複雜的兩行熱淚。之前所看過的潘惠森作品,《我自在江湖》也有類似的感覺;其實他還寫過兩齣以清末為背景的戲《親愛的,胡雪巖》和《大刀王五》,但是我沒看過,無從聯想與比較。

 



台長: 于善祿
人氣(2,2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