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0 00:41:27| 人氣5,5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紀蔚然《私家偵探》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版本

紀蔚然,《私家偵探》,新北市中和區:印刻,2011年8月,初版。

 

利用兩天、分了兩口氣,將紀蔚然所寫的首部長篇小說、而且是偵探小說《私家偵探》(台北:印刻,2011年8月),我並不常看偵探小說或電影,只能說整個閱讀經驗真是:扣人心弦、暢快淋漓、大呼過癮!記得上一次有類似閱讀經驗的小說,應該是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了(台北:時報文化,2004),這兩次之所以會讀的原因,其實都是因為讀書會書單所致。聽人家說,討論偵探小說或電影,最好別透漏太多情節,尤其是結局,我當然也是要從善如流,以免自討沒趣,這部分我會留待和讀書會的夥伴聚會時才討論。

 

關於紀蔚然會寫偵探推理小說,其實我一點都並不驚訝,以前他就曾經創作過推理舞台劇《影癡謀殺》,創作社的第13號作品,2005年5月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劇本「同樣」由印刻出版(說「同樣」,因為近幾年紀蔚然的文字作品差不多都是這家出的),演出的效果其實不是太好,在該劇團歷年的創作中,似乎也較少被人討論。另外,他更早之前還寫過珠寶失竊的黑色家庭倫理劇《黑夜白賊》,只是重點不在追查失竊的珠寶,而是探尋家庭成員性格與關係丕變的秘密,這戲是紀蔚然初次和屏風表演班的合作,轉眼之間,那已經是1996年的事了。

 

紀蔚然對類型劇或者通俗劇的題材、模式、語言特色、角色設計,一直多所涉獵、研究,他也經常在其劇本、文章、言論、時評中,批判這類作品,《私家偵探》當然也不例外,甚至有集大成的感覺,尤其是主角吳誠常常在長篇喃喃自語或發表言論時,還會夾雜許多對於時局、政客、媒體、名嘴、體制、法令、台灣諸多光怪陸離的社會文化現象的諷刺與消遣,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訐譙。

 

在閱讀《私家偵探》的過程中,一開始的幾頁會有點悶,因為有許多吳誠的自報家門、自言自語、自我省視、自我批判,還感受不到有任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迫感;不過很快地,只要撐過20幾頁之後,當吳誠開始接了第一個case之後,我就被情節鉤住了,一直到小說結束。

 

由於故事設定在當代台北市西南隅的六張犁一帶,所以我特地拿來《大台北都會百科全圖》(台北:戶外生活圖書出版,1998年9月),打開第74-75跨頁的「台灣大學‧辛亥隧道‧六張犁」那張地圖(圖34),不斷地對照著小說所描述到的街道與巷弄,透過閱讀的想像力,增添幾許臨場感。甚至在今天(1月29日)中午與友人聚餐結束後,在騎車返家途中,特地到那一帶繞了一下,包括臥龍街、富陽街、信安街、樂業街、樂利路、安和路等,當然也包括了小說裡的幾個主要場景,像是臥龍派出所、麟光站麥當勞、福州山公園等,無非就是想要感受一下那附近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

 

不過也在查看地圖與現場勘察的過程當中(就像吳誠會去勘察案發現場一樣),有些地名我卻一直找不到,如樂安街、樂榮街、崇仁街、芳明街、犁弘公園、犁祥公園等,連學吳誠上網google都查不到,我猜想這是作者刻意擬仿而杜撰的取名方式,雖然在真實裡頭掺點虛構,但還可以接受,因為我基本上已經接受故事就發生在六張犁了。

 

閱讀過程中的最大樂趣,應該不在於吳誠有幾分像作者本人,而是跟著吳誠一起根據既有的線索進行推理,我不斷地在腦中想著吳誠所注意到或疏忽的案情疑點,也在筆記紙上寫下了許多問題,隨著小說的閱讀進展(其實應該說是隨著案情發展),一一消去我所想到的疑點,雖然不見得會被說服,但也還可以接受其處理方式。這兩天的閱讀過程,算是有達到頭腦體操的效果。

 

我感覺整部小說的寫法,很像是戲劇系裡的核心課程或基礎能力:「劇本分析」對人物(嫌犯)的性格、情緒、語言、行為的分析,對於場景(犯罪現場)的分析,對於劇情(案情)發展的分析,對於內容主旨(犯案動機)的分析,而「嫌犯側寫」根本就是表演課的基本功「角色自傳」。除此之外,吳誠的離開戲劇系教職、被牽扯進連續殺人案,都和作者的老本行「戲劇」離不開關係,或者應該說,搞戲劇創作或評論就和當偵探一樣,都要有極度細膩的心思和推理的技巧,對於任何小細節都不能輕易放過,演員、嫌犯和偵探之間,其實是有許多共通性的,當你細讀這部小說時就會發現。我似乎還是講太多了,就此打住!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58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完讀劄記 |
此分類下一篇:2015年讀畢書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