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7 17:46:15| 人氣1,6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瑞士洛桑劇院《史迪夫特的事物》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0年8月13日,週五16:45

地點:臺北啤酒工場347成品倉庫

演出:瑞士洛桑劇院《史迪夫特的事物》

 

關於這個作品,我有一些聯想。冰島歌手碧玉曾參與演出的電影《在黑暗中漫舞》,許多人都記得片中的經典畫面,就是碧玉在一座工廠裡頭,隨著機器運轉的聲音,翩翩起舞。十幾年前,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和臺灣的年輕劇場演員,在藝教館合作演出《A片看太多了》,最受到眾人討論的是演出的下半場,舞台上空無一人,只有將近一個小時的乾冰與燈光的轉換;類似的做法,後來在新舞台的《戀人絮語》,也是有一段演出,只有投影、音樂,以及新舞台劇場舞台上的吊桿、吸音片等裝置的「表演」。沒有演員的表演,我們甚至還會記得王嘉明在實驗劇場的《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我想和你在一起》,只有預錄好的聲音演出……,以上這些聯想到的演出作品,其重點在於,即使場上可能沒有演員的演出,但仍有物理性的表演與變化,倘若作品能夠在這樣的情境中,依然透發出詩意與美感,那才真正是藝術的本色。

 

《史迪夫特的事物》這個裝置所構成的表演作品,最讓我感動的是看見聲音與音樂產生的過程,不管是五台鋼琴受電腦控制而奏出的巴赫《義大利協奏曲》合奏及變奏,或者是各種聲響裝置所製造出來的物理性聲音(如:人聲、水滴聲、蒸汽聲、物件間的摩擦聲等),結合了燈光轉換與舞台調度,讓我們確確實實地看見了聲音,並感受其顏色、溫度、速度……

 

在如此後工業的裝置環境中,我們還可以看見物理漸層富有詩意的變化,包括光影、影像、波光瀲灩、水波瀰漫與漣漪、煙霧繚繞、水滴濺影、氤氳的乾冰煙泡等,讓人懷想到前工業時期的大自然之美,但是當連樹林的四時光色變化,都可以藉由數位投影裝置來表現的時候,我們應該自我警惕,大自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作品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只是一種高度精密計算與控制下的幻境,但其可貴之處,或許正是「精算」與「控制」的物理之美,而非「數位」化的無限複製與無人性。

 

關於詩(時間藝術)與畫(空間藝術)的界限與優劣,萊辛曾在他的《拉奧孔》一書裡有過一番的辯證,他寫此書的那個年代(18世紀末,德國,浪漫初期),對於詩與畫究竟誰的藝術價值較高早已爭論不休,萊辛提出「生機盎然的片刻」,一舉提升了詩的藝術價值,有落槌定音的效果與影響力。不過,我在《史迪夫特的事物》中,看到的不只是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還藉由聲音與音樂的藝術表現,將作品提鍊出一種空無的神韻,從物理之美到詩意之美的境界,的確令人讚嘆再三!都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那麼倘若沒有了人之後(或之前)呢?或許正是自然與聲音吧!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61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