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4 02:08:19| 人氣6,365|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黑門山上的劇團《天下第一包:鼎泰豐秘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7年10月28日,週日19:30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節目:黑門山上的劇團《天下第一包:鼎泰豐秘笈》

這戲我沒看完,所以我沒辦法寫什麼結構完整或文辭優美的劇評文章,只能想到用條列式的方法,戲沒看完的理由(但我總覺得這些應該是導演謝念祖和顏美珍要給整個劇組的筆記)大致如下:
【1】 Crew在擺設桃花源餐廳庭院的時候,不慎踢到了保麗龍做成的「石桌」和「石椅」,立刻讓人覺得這些庭院石桌石椅失去道具的說服力。
【2】 安排桃花源餐廳老闆(陳漢典飾)從左舞台第一道翼幕間的小縫隙下場,實在是有點扭捏奇怪,完全與桃花源餐廳的庭院氣勢不搭。不過,進入這個餐廳庭院的另一道圓拱門,也是用兩塊景片搭合起來的就是了,想說它煞有氣氛,可偏偏景片又是這麼寒酸。
【3】 以廚房發生火災為藉口,製造桃花源餐廳老闆下場的理由實在太牽強,同時之間,其他還在庭院裡的角色完全一無所動,紀少華(竺定誼飾)和李夫人(呂曼茵飾)還可以從容不迫地繼續對戲,真是莫名其妙。
【4】 明明說是要切蔥,為什麼卻在切麵團?
【5】 高中時期的紀少華和李小雨(侯念青飾),身上穿的學生制服都沒有繡學號和姓名,怪怪。
【6】 明明有小偷光顧鼎泰豐的廚房,紀老闆(李天柱飾)和張有信(金勤飾)以OS的方式喊了半天「小偷」,可是兩人卻姍姍進場,燈光給的也有點太慢了些,燈控睡著了嗎?還是場地的燈光線路有接觸不良的問題?
【7】 看看手錶,戲都演了二十分鐘了,還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劇情說是要扯什麼食譜秘笈的故事,可是懸疑緊張的氣氛與節奏卻遲遲未能展現出來。
【8】 相較於前面二十幾分鐘的悶戲,吳世偉(飾黃師傅)的出場完全是搞笑耍鬧的,但是其表演的風格與手法,真是千篇一律,和黑門山上的《人民公敵》、《戲劇原理》等戲中的表演方式,完全一樣。
【9】 瞎扯與超悶的劇本(吳世偉編劇)。
【10】 李夫人命手下以刑求張有信的方式,企圖問出鼎泰豐秘笈的下落,然後再加上「世上只有媽媽好」的低級趣味,甚至打手們以「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節奏下台、Crew藉此節奏換景,這一系列的low comedy,只是為了搞笑而搞笑,完全沒有統一的邏輯。為什麼其他段落的Crew換景就沒有音樂或節奏,超乾;而這裡卻有節奏?
【11】 舞台空間究竟有沒有設計(舞台設計楊金源),真是寒酸又難看,沒有任何風格,也看不出個章法來。
【12】 這樣的演出,在幾段暗燈換景的空檔,竟然還有第一排的觀眾鼓掌,引來部分瞎跟的觀眾也隨之鼓掌,真是嘔心巴啦,又尷尬。
【13】 紀少華的褲管會不會太長了些,都拖地了。
【14】 父親節父(李天柱飾)子(竺定誼飾)大吵一架,總算有了一點戲的感覺,連竺定誼都被自己的表演和情緒所感動了。
【15】 整個上半場節奏超慢,只能可憐兮兮地靠吳世偉(飾黃師傅)和陳漢典(飾桃花源老闆、記者、打手、開幕儀式主持人)來耍寶撐場面,沒說不能用《全民大悶鍋》和《康熙來了》那一套取悅觀眾的方式,但是否可以做些修飾或轉換,別這麼廉價,別把觀眾當猴兒耍。
【16】 幸虧陳漢典開始主持起中場休息的小籠包大競賽,容許觀眾可以中場休息二十分鐘。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台長: 于善祿
人氣(6,365) | 回應(1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董維琇
你沒看完是對的!看完你會罵的更兇。

你不覺得商業和藝術的結合,有她的途徑和階段嗎?!
看商業周刊的人會去看表演藝術的人有多少?
我認為這是需要開發的一塊
我認為許多的藝術工作者中,需要有人明白這部份
所以,濉然你不留情的批評這齣戲
這戲也的確需要再琢磨和改進
但是全然否定它
是不是會扼殺戲劇可能的一條出路

維琇隨便講
ps:竟然在前台沒看到你!!
2007-11-07 11:10:44
Y
我就會看
2007-11-07 22:38:26
于善祿
維琇

我還是簡單回應一下。
我知道有些人看了這篇筆記,卻沒有留言,也許他們正等著看有什麼回應或筆戰
所以不管我怎麼回應,大概都會被視為筆戰的開始,但這並不是我的初衷。

商業和藝術的結合,我知道的,以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為目前人類劇場史出現過的最典型,它的途徑和階段我這教劇場史的教書匠當然清楚;果陀劇團的中文歌舞劇十年來做得那麼辛苦,我都不敢稱他們為商業和藝術的結合,該團上周末在國際會議中心所演出的《我要成名》,我自己私底下的評價很高,但也不敢說那就是商業和藝術的結合。外表坊時驗團很努力地「暗殺」了《Q1》《Q2》《Q3》,Comedy Club每周每天都很努力地端出笑料短劇表演,我都不敢說這些就是商業和藝術的結合。香港劇場組合持續演了150場以上的《男人之虎》,可能比較接近華人劇場界裡頭的商業和藝術的結合範例,但相較於動輒幾年演出檔期的百老匯和西區,還有一大段距離。

看《商業周刊》的人會有多少去看表演藝術,沒做統計調查,你和我都不知道。但我卻知道,表演藝術工作者看《商業周刊》,並不一定就會將商業和藝術結合地很好;表演藝術工作者不看《商業周刊》,也有可能將商業和藝術結合地不錯。只能看《商業周刊》嗎?看《天下》可以嗎?《遠見》呢?《卓越》呢?……就算將書店裡頭所有的財經類和時事類的周刊和月刊全都看完,也不見得能夠將商業和藝術結合得很好。

我同意這是需要開發的一塊,《天下第一包》不是第一齣,也不會是最後一齣;但怎麼樣琢磨出好的一齣,或改進成更好的一齣,我不是創作者,我沒有辦法回答。長年下來,我只做評論,有一說一,不群不黨,就戲論戲。同一個劇團不太可能每個製作都盡臻完美,但是好是壞,我在LULUSHARP這個平台,盡量是如實以告。黑門山上的劇團過去有好作品,我也給過好評,未來也肯定會有別的好作品,我仍會給予好評;但這次的《天下第一包》,抱歉,我還是那些觀感和看法,在這裡頭,我並沒有從商業和藝術的結合這個角度下去觀察,只是純粹以一個觀眾的眼光,而不是所有觀眾的眼光(至少像樓上的Y,就是支持這樣的結合實驗的)。

你的提醒,也讓我再度回想檢視我那天所看到的半場《天下第一包》,除了內容涉及鼎泰豐(商業體)、該作品為售票演出、跟部分商業媒體合作宣傳之外,我找不到其它的「商業」質素,更找不到商業與藝術結合的絕妙成就何在。也許在這個消費時代裡,我們都可以想想這個問題:當商業與藝術結合之後,作品的主體性變成什麼?是Show Business嗎?但是我在《天下第一包》沒看到Show,也沒看到Business,若真要說,可能只有少量的low comedy,假設創作者以此為出發點與目的地的話,那我就無話可說了,它自然會有擁護這種類型戲劇的觀眾,不過我還是會選擇離開,因為商業和藝術結合之後,大部分會成為消費品,而觀眾有權決定要不要買。

LULUSHARP在浩瀚無邊的網路世界裡,只是滄海之一粟,它沒那麼大的能耐扼殺一齣戲的可能出路,何況我也不是當朝為官者,能夠一語定江山,那也不是我的性格作風。

PS中場離開的時候,我有走過前台,停留了一下,我也在想,能不能看到你,但我也沒看到你。

善祿
2007-11-08 00:15:38
ching firefly
善祿老師在該篇評論的第一段即有提到
...這些應該是導演謝念祖和顏美珍要給整個劇組的筆記...
同時詳細的以條列式方式述明
清楚可見一個劇評人的氣度
也感受到之所以責之深

因為整個劇組皆一時之選
在宣傳時讓人期待甚大
可是沒跨過濁水溪
南部人無緣看到
不過看過善祿老師給的筆記
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問題出在哪
亦是自家劇場人應引以為鑑的寶貴建議
2007-11-08 10:27:59
董維琇
謝謝你囉
1.我不擅長篇回應,疏失總是難免,所以自己還是免了獻醜
2.「看商業周刊的人會去看表演藝術的人有多少?
」後來我發現我少打了「雜誌」兩個字...我要打的是「表演藝術雜誌」,意思是同樣放在雜誌的平台上比較,不是ㄧ個雜誌,一個表演藝術......(好像愈講愈不清楚!!)反正,你知道啦!!我的意思就是我們得從看商業雜誌的人裡挖觀眾。
3.我相信對黑門而言,向鼎泰豐的取經,有不少的收穫(在企業的經營上,對品質的要求上等等)。這樣的模式以後是不是可能〝喬〞出一條康莊大道,每個劇團都可以試試,就我的立場而言,......(你知道我的立場)...我是開心樂見的!!
4.罵到谷底了,下次,不可能再糟了!!(我是指對你啦)
2007-11-08 10:28:30
于善祿
劇場與任何領域的合作,或對任何領域的取材與借鏡,求新求變,本來就是劇場史的本體,猶記得去年黑門的《戲劇原理》當中,國源老師所扮演的戲劇教授,戲中說他研究劇場理論多年,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變」,這的確說到了真髓。我在即將出版的《劇場事》第五期裡頭,也有一篇小文章在討論劇場與科學之間的關係,或許到時候大夥以可以參考看看。寫到這邊,我也想到,戲劇取材商業的例子近些年頗多,我去年也在LULUSHARP寫過一篇文章:【「大雪」前夕看《立秋》有感】,該文最後一段就舉了幾個例子(《十三行商人》、《胡雪巖》、《立秋》),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去看看。(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ushanlu/3/1276536033/20061208033236/#centerFlag

開拓不同領域的觀眾,或者是罕至(或不曾至)劇場裡頭看演出的觀眾,這絕對是每個劇團辛苦排練製作多時,最大的一個期望。我看差事劇團的戲,常可以遇見社造與左派的觀眾,看王墨林策劃的行為藝術節,常可以遇見美術界的觀眾,看果陀劇團的戲,我最輕鬆,因為多半都是各行各業的上班族,我一個也不認識,完全不用到處打招呼,可以看演出看得最投入,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可舉;不同的劇團、不同的製作,就應該設定不同的觀眾族群,尤其在消費時代裡,「大眾」、「小眾」、「分眾」等概念,有時很模糊,有時卻要很清楚,有多少料,就端出多少菜,過於「膨風」,就容易露餡。想要通吃,很難。

商業和藝術的結合,在操作技術上還是要小心謹慎,我想我們都知道,民國初年的文明戲就是操之過頭而把自己的藝術生命給斷送掉了。大夥互勉之!

善祿
2007-11-08 15:42:39
楊金源
于老師:
謝謝你對這齣戲的建議,也謝謝你對舞台設計的指正。我也希望你幫我們這些劇團尋求一些出路。在北藝大的學期製作,舞台佈景道具的預算是15萬元上下。但是別忘了,我們有免費的學生組員crew以及花教育部鐘點費的導演老師與設計老師。如果把這些看不見的support算進去,我們佈景的預算可是要增加好幾倍的。每齣北藝大的學期製作都是好幾百萬的製作,也只有在學校才有這樣的揮霍。
天下第一包的舞台製作經費也是15萬。我必須在這15萬元裡面做完所有的佈景。我對於能以這樣的經費製作出這樣的佈景不覺得汗顏,如果用寒酸來形容這些景,何不說「何不食肉糜?」我很遺憾你沒有看下半場。下半場是非常精采的,有兩三個場景是用得非常妙的。看完最後一場戲的觀眾,絕對是抱著肚子出去的。真可惜,你沒有給劇團及你自己一個機會。太憤怒了,是嗎?
我也在早期的PAR寫過幾篇劇評,果陀的開錯門中門就被我罵得很慘,汪老師的1997記得香港也是,屏風的京戲啟示錄我則是有褒有貶。做一個劇評罵人罵戲很過癮。幾年後,我成為一個劇場技術工作者,我就不再罵人罵戲了。最多關起門來罵,說難看。
在耶魯求學的那段時間,我發現整個學校都是professional school的教育,一年浩浩蕩蕩開出將近十個大戲和數不清的小戲。然後,我們TD研究所的同學,最愛嘲諷的對象是dramaturgy,因為他們總是安靜地坐在觀眾席的一個角落,彷彿與整個學院都隔絕了…
回國以後,我沒有再寫過一篇劇評,但是看劇評常常看到吐血。要罵戲很容易,要做戲可就沒那麼容易。當我看到這些劇團在非常艱困的情況下,依舊昂首闊步地走上舞台,把他們在各種限制下能做到的最大可能性端上來,我無話可說。如果要我去經營一個劇團,殺了我吧!太困難了,在這個沒市場可圖又常挨罵的台灣社會。
對於于老師您的批評,我不會太難過。因為,那就是某一份觀眾意見調查表;我在更多更多的觀眾意見調查表裏,也看到了觀眾非常良好的反應。誠如念祖說的,你們的批評,是劇團前進的動力。好的評價、壞的評價,都代表一個觀眾跟一個劇團之間的良好互動。只是,我在你的字裡行間裡,很難找到說服人的力量,譬如,你會用莫名其妙這樣的字眼,又會用噁心巴拉來評價不小心鼓掌的觀眾。請問,如果是你課堂上的學生這樣寫劇評,能說服你嗎?如果我看到觀眾用同樣的語氣寫意見調查表時,大概也就看看罷了。
最近,屏風將我十一年前寫給京戲啟示錄的劇評登在他們新版的京戲啟示錄的節目單上。老實說,我再看了我當時寫的劇評,除了很用功,做了很多功課,只有兩個感想:看不懂,以及,幼稚。很慶幸的,我現在不用再寫一些我未來不再想看的文章了。
2007-11-08 16:21:32
Joscha
我沒看戲 也沒參與這製作 所以沒資格說什麼 倒想說說那民國初年的文明戲

文明戲是因為玩過頭了才斷送生命的嗎?這項延續五四文人的評價已在晚近被學界重新檢討 背景是大陸逐漸淡化的意識形態和整個對近現代文學藝術史書寫的重估 比方說 過去被五四價值觀貶到不行的鴛鴦蝴蝶派 現在都被重讀(相較於以前的蓋棺論定然後就不去讀) 重讀的角度之一 便是以「職業文人」和「市民文化」看待它們

文明戲也是 除了「中國旅行劇團」之外 49年以前的話劇史 幾乎就找不到劇場人真正進入市場 靠賣票謀生的經驗了 我想這也是文明戲值得重新研究的地方

文明戲確實有玩過頭的地方 不排戲 態度隨便 上場瞎掰 都是水準低落的表現 但也有重視藝術的團體和個人 例如春柳社 他們重視劇本 不搞臨場即興 重視寫實風格的維護 但捧他們場的觀眾屈指可數 大家苦哈哈地過一天算一天 等陸鏡若掛了(很可能是過勞死) 團也就掛了 同時 真正賣座的 反而是那些比較不嚴肅的團體 如新民 民鳴 民興

黃飈在《海上新劇潮》(2003)書中說:「辛亥革命前後這些話劇社團之所以短壽,終究是因其經濟力量太薄弱。它們缺少資本,演劇的各種開銷經常是借來的,都要靠賣座的收入還債,賣座不好,自然難以支撐。」(p. 143-4)這句話大概可以翻譯為,文明戲完蛋的原因,不在不夠藝術,在不夠商業。

不論如何,文明戲的評價問題很難一語斷定,而怎麼看待自力更生、連政府補助都沒得申請的文明戲,很大程度也牽涉到怎麼看待今天的劇團,怎麼看我們自己。
2007-11-11 19:40:24
顏美珍
我同意于善祿先生給的筆記,真的很阿們.
但看楊金源設計的回應時,我掉下了眼淚!
2007-11-12 17:12:07
jason
爛戲很多 錢很少 學者很生氣 學生搖頭點頭 藝人哭著說不是我的錯


觀眾根本沒差 明天去看電影
2007-11-22 05:22:15
怎麼看楊老師您都在找
學生出去沒錢製作
不用一萬元
也有精緻到瞠目結舌的作品
先檢討自己必較重要吧
2007-11-28 09:13:41
藉口
是“比“較重要
2007-11-28 09:14:36
傅祺棠
老師:
我真是太喜歡妳ㄉ劇評了,我之前將你在轱嶺街的劇評拿給其他同學看喔!哈哈...
2007-12-14 12:34:35
MF
「【12】 這樣的演出,在幾段暗燈換景的空檔,竟然還有第一排的觀眾鼓掌,引來部分瞎跟的觀眾也隨之鼓掌,真是嘔心巴啦,又尷尬。」

你為什麼認為鼓掌的觀眾是「瞎跟」?
你如何知道他們是瞎跟的?
所以你是以自己對美感的認知為中心
而不相信其他人的判斷
只要跟你的意見不一樣
你就會覺得別人在「瞎跟」


你在回應的文章裡有提到
「你是以一個觀眾的眼光來看 而不是所有的觀眾」
既然如此
你怎能說 其他的觀眾都是「瞎跟」?
你當然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請不要如此揣摩別人的想法

「我再度回想檢視我那天所看到的半場《天下第一包》,除了內容涉及鼎泰豐(商業體)、該作品為售票演出、跟部分商業媒體合作宣傳之外,我找不到其它的「商業」質素,更找不到商業與藝術結合的絕妙成就何在。」

這是你在回應時所說的話
你說 你找不到
不代表其他的觀眾找不到
或許這正好代表你應該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離大眾太遙遠

據我所知
這齣戲的票房還不錯
美不是只有一個定義
請不要把觀眾都當白痴
在你看來好樣只有你一個人是明眼人 其他人都是瞎跟
市場並不是由你決定的

我很感動金源老師的謙虛
我認為他的舞台不是寒酸
而是盡量在有限的預算與素樸之間找到美感

當然
你的很多意見值得黑門山上的劇團好好思考
不容否認
就像你也不會否認其他觀眾也有自己的品味
如果劇團沒有考慮到你的意見
那只能說其他觀眾的意見比你更重要
2007-12-21 13:20:56
Dio
又一個&quot雖然我沒看過這部戲&quot的人浮出水面了,
畢竟懂的看戲又敢大膽說話的人不多了!!
1.多少觀眾看了多少水準低弱的舞台劇而誤認為舞台劇&quot就是這般&quot,台灣的觀眾已經對舞台劇有既定印象,能說是觀眾不是嗎?應該不是,而是製作群應該負責任吧;用什麼樣的心態作戲?希望給觀眾什麼?而不是一被批評就跳腳
2.票房好不等於戲好看,誰不知道現在有一半以上的觀眾是本著&quot看到爛戲是正常,看到好戲是幸運&quot的心理,大家都在賭運氣,這次賭輸了,會有下次嗎??說穿了...還是製作群的問題,劇場的積弱不振其來有因
3.至於舞台,還是要說15萬...已經是一部小劇場演出的所有費用了(當然不包含人事費用),我直覺想到晉惠帝...

大家都說做劇場辛苦,誰做劇場不辛苦!!但觀眾花了錢看了一場不甚理想的戲,難道活該做冤大頭,不要用劇場辛苦論來伐害觀眾,或是造成劇場&quot如此一般&quot假象,那只會成為劇場界的毒藥...
莫忘初衷
2007-12-24 02:20:15
Dio
畢竟懂的看戲又敢大膽說話的人不多了!!<<此指善祿師

補充...
2007-12-24 02:22:08
過路人艾莫西
不好意思路過插個話(其實也兩年了><)
我以前很喜歡黑門山上的劇團
是他們還在耕莘劇場
從推銷員之死開始.非常喜歡他們的風格
後來也看了公園...等等

不過一直到醫院風雲之我的右腿
我就沒再看過了
還寫了一封信給黑門山
說希望他們找回以前嬉鬧中亦有所物的風格
而不是只是胡搞!

當時他們也有回信給我
不過之後我就沒再看過了

前幾天看了台南人[K24]
忽然又想起黑門山
想說一句...這團過去真的有過好作品
而我也想念當時的那群人!
2009-04-30 04:08:25
董存駒
黑門山的工作夥伴加油!
不管人家是批評、是建議我們都謝謝他們,畢竟他們心裡還有黑門山,感恩再感恩。
希望將來有更好的作品獻給熱愛戲劇的觀眾。
2014-05-21 23:28: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