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是開玩笑的,也不是開玩笑的。
這三天,短短的七十二小時之內,我過去六年都沒什麼香氣的裹腳布盒,竟然引來了這麼多人來聞。真不知道是「非死不可」的力量,還是因為某件事的引子,竟然使去年那篇封塵的「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變成了當紅炸子雞,被「說讚」的次數從0攀升至一千八百多!剛剛我回家時還只有一千七百多,現在一小時內又增加了一百多,天知道前天晚上,也只有120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單純的巧合嗎?如不純是巧合,那是不是因為前天,我在聯絡簿上為了辦理地下校外教學,公告了我的網誌,而讓多了一點點的家長來看,他們幫我轉寄的呢?當然也可能,第一批回應的人,就是我班上的家長吧?
這件事發展最初的24小時,我有點擔心我會被圍剿了。因為不能說的真心話,變成大家都來看了。但是,第48小時,我又發現了踢館的人是極少數,且支持群所流露的熱情,使我穿上了一件溫暖的外套。
其實我不怕踢館。因為我已經在我的黑板上寫五天「聞過則喜」,並把這個理念,在這個我帶了快兩個月,自認為帶得很好(九年來最好的一次)的班級,宣揚了快兩個月。每次有學生踢館,我們就為其他同學開啟了一個知識之窗。踢館之後,我跟學生的感情更好了。事實顯示,那些會在課堂上挑我毛病的學生,都是我最疼愛的、認真的榜樣,他們的活力,以及他們在班上所帶領的所有舉動,將這個班級的向心力建立了起來。坦承的講,如何凝聚班級的向心力,是我七年導師生涯的弱點,甚至可以說是敗筆;而這班的學生,一直在幫我做。
如果沒有人踢館,我們就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如果沒有人批評,我們就沒有機會讓別人知道,我們其實還有什麼沒有表現出來的東西。這三天,幾個踢館的人以為,我是一個不尊重學生,只會批評家長,而且只知道體罰的老師。但接觸過我的學生,都會深深感受我對學生的尊重,以及我值得他們追隨的地方。甚至於在前一所小學,連一位在三年級任教,從來就沒有跟我說過話的資深老師,都知道在六年級任教的我,對學生非常的尊重。就像我其他「談教育」的作品一樣。
除了體罰之外,身為一位師長(老師與家長),能夠教育孩子的「本錢」,實在是太多了。身教重於言教,言教勝於獎懲;獎懲之中,獎勵勝於懲罰;懲罰之中,非體罰勝於體罰。除了身教之外,還有太多的人格特質、環境氛圍,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體罰只是最後手段。我始終相信,在前述條件都很完備的情況下,有許多孩子是不需要體罰的,尤其是在他們脫離嬰兒期之後。為什麼有些孩子需要體罰?可能是先天的差異,也可能是前述這些後天的條件,並不十分完備,才導致他們需要用這麼不得已的手段;而且要知道,體罰,甚至於「處罰」的手段,都只有對「柯爾伯格道德發展論」中的「避罰服從階段」有效!過了這個時期就沒有用了!所以體罰不但效果有限,而且有黃金期的問題!
相對的,如果前述的「非體罰條件」相當的不健全,而只剩體罰,那麼體罰的惡果就會出現。有一位非常客氣的回應朋友說出了他家兄弟的事,並客氣的說體罰不一定有用。是的,我也在此分享(不該說分享,是分哀)我的兩個鄰居的例子:
我家左前方三樓有一戶三兄弟,我家的正左方一樓有一戶三姊妹。兩家都是高度體罰的家庭。三兄弟的家庭,在我小時候經常聽到打小孩的聲音,鞭打的聲音和小孩哭喊求饒的聲音響徹巷尾;至於三姊妹,更是經常打到街上,沿街打。當時我家雖然也打得很凶,但我還是常在想:「幸好我媽不至於這樣」,以及「是什麼事情,要打得這麼嚴重?」。沒過幾年,國小一直名列前茅、模範生、演講比賽什麼一堆的三姊妹(其中一個還當過童星),一上國中就變得像太妹似的(大姊還好,二姐變得最離譜)。至於三兄弟,國中之後簡直就是流氓;大哥還好,後來考上五專,好像比較懂得本分,有在唸書了,最近碰面得知他搬家後也結婚並有了穩定的工作;老三的下落我不清楚,老二則是到現在都還會半夜跑來砸家(砸店?他家不是店)。
我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我很清楚:體罰不是萬靈藥。在我宣揚體罰的重要性、必要性時,我只是想清楚的傳達一個底標:體罰不能偏廢,必要時,要適度動用。
這「適度動用」,牽涉到體罰的強度必須適當,更牽涉到「什麼樣的管教事項適用於體罰」,這是很需要理智的事,不是動不動就體罰,或演變成打小孩出氣的!民國九十六年六月,曾有個快要畢業的女生的媽媽,我在跟她談她女兒的偏差行為時,就阻止她母親用體罰的方法。我非常謹慎的交代:「萬萬不可!你不但不能打她,你也不要罵她,不要勸她,你根本就不能讓她知道我今天打了電話給你!你只能再忍一陣子,找到適當的機會,借題發揮,跟她聊聊你對這種事情的想法。因為這種問題如果不能改變她的想法,一切都是枉然,而她會更逃避你,逃避她的國中老師,你們將再也找不到開導她的機會!」
這是我教書八年始終不變也可以說的真心話,我希望大家多多理性交流,多觀察,多思考,少口水。各位要轉寄我的文章,請不要再問我。小弟的裹腳布竟然有人讀,已是叩首之幸!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