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22 01:05:50| 人氣10,0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蠟燭於倒置的廣口瓶內燃燒,瓶外水被吸入的原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圖:新北市新店區獅頭山(小獅山)風景宜人。

 

蠟燭於倒置的廣口瓶內燃燒,瓶外水被吸入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上網搜了一下,看看有什麼網友會問這個問題、怎麼問?又有誰會去「半瓶子水」?他們又說了什麼?令我訝異又憂心:這個問題目前在臺灣的科普狀況很糟。

可能糟到不是只有學生二愣子,恐怕很多老師也說不清楚,因為這些網上學生他們說老師給他們的解釋,甚至都已經出成考題了,答案也並不正確。接著,他們提出來的問題被一群同樣是學生的亂答一通,大都沒說到重點且錯誤連篇,最後不了了之,或是提問的人還以為那是對的。

我就不說那些荒腔走板的小孩子胡謅了,我憂心的是怎麼好像很多「老師」都以為原因是「氧氣的消耗」?還列為考題,要學生說,水位上升吃掉瓶內的體積的比例是五分之一?

說氧氣的消耗並非完全不正確,問題在於這麼單純的說,並不能說清問題的本質。我猜就是因為這個解釋不能這麼單純地說清,才導致目前小學教材已經刪除了用這個實驗證明「蠟燭燃燒需要氧氣」,而用別的方式取代了。

蠟燭燃燒雖然會消耗氧氣,但是也會製造二氧化碳和水。這兩個物質的莫耳數不但不會比消耗的氧氣莫耳數少,反而是多!每消耗一莫耳的氧將碳氧化,就會冒出一莫耳的二氧化碳,這部分已經確定是不會減少氣體體積了。另一部分是每消耗一莫耳的氧將氫氧化,就會產生兩莫耳的水蒸氣,因此氣體的體積應該是不減反增!

同溫同壓下,同莫耳數的氣體具有同樣的體積,這個原理當年衍生了出「氣體反應體積定律」,即反應與生成的氣體莫耳數比,會等於體積比。

所以,物質氧化消耗了氧氣,並不是水位上升的直接原因。至於有人發現這點解釋不通,又去猜(猜的人包括老師)是因為「蠟燭加熱了瓶中的氣體,使體積膨脹;冷卻後,體積收縮,所以才吸水」,更不符合實驗所見的現實!如果真是因為蠟燭加熱使氣體膨脹,那蠟燭燃燒加熱的過程,廣口瓶應該會冒泡才對,然而事實上不但沒有,水位反而邊燒邊上升!說什麼蠟燭熄滅後水位才上升,也是自圓其說下的「睜眼瞎話」。

答案:其實是水蒸氣的凝結!

由於瓶內氣溫顯然不是100C,蠟油中的氫原子一旦氧化成為水蒸氣,又離開火苗,就會迅速凝結成體積「忽略不計」的小水霧!依據理想氣體方程式,100C的水蒸氣凝結成100C的水滴時,體積會縮小一千七百倍!吸力超強!

這才是蠟燭於倒置的廣口瓶內燃燒,瓶外水被吸入的原因!

我們應該從這個解析知道:

1.這個實驗不適合用來當作「物質燃燒會消耗氧」的證明實驗,否則是騙小孩、誤導小孩、讓小孩不知道含碳物質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讓小孩不知道含氫物質燃燒會產生水,越解釋越解釋不清,越教越笨!

2.如果拿純碳去燒,水位根本不會上升!

3.要不然就學拉瓦節去燒鋼棉(不過這個真的很難做,廣口瓶朝上的我操作過,就很難了,廣口瓶要朝下還要潛水,鋼棉怎麼丟進去?)順便緬懷拉瓦節是怎麼變成化學之父的。

4.拿不同碳氫比例的碳氫化合物去燒,水位上升越多的,含氫比例越高。

5.這個實驗可以拿來作為「碳氫化合物的氧化化學式」、「氣體反應體積定律」、「理想氣體方程式」三個東西教完後的統整操作,操作完之後,當成一個專題去討論。

 

附帶一提的是,這個實驗在實務操作上干擾的變因很多,有許多師生將這個專題的各種變因加入後,發現幾乎每個變因都對實驗結果影響,我個人也在這篇文章發表後的數日內反覆操作,發現不同品牌的木炭就會有不同的水位上升程度。這有可能是不同品牌木炭的碳純度不同,天然木炭多少帶有尚未完全碳化的含氫物質,導致水位依然有上升的現象。此外有同好在實驗後分享的內容表示,燃燒物熄滅後水位的確有上升的現象,我也發現了確實存在而且明顯(這點燒木炭的反而明顯,而且燒木炭的,熄滅後水位上升的時間拉得比較長,大概要五到十分鐘。有可能是炭火本身的溫度真的太高了,在罩下的過程中很難避免罩下密度較小的熱空氣團,導致放涼五分鐘後,水位仍會緩慢上升)。

針對「瓶中二氧化碳溶於水,導致瓶內氣體減少、水位上升」一論,我特別用了「汽水」(過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和「無氣汽水」(飽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代替培養皿中的水,發現不但用「無氣汽水」水位上升的現象絲毫不變,就連還在冒氣的「汽水」,也無法阻止水位的上升,可見瓶內二氧化碳溶於水中造成水位上升的因素微乎其微。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長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