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汪精衛」是誰嗎?
台灣的年輕人好像已經對他不太聽過,但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說:「好像是個很壞的人」、「聽說他是個漢奸」(我是屬於前者。在國父紀念館的大廳有一幅畫像,上面畫滿了革命先烈和先進,汪精衛有在裡面,但是他的臉被畫得微側了一邊,似乎暗示他的為人有瑕疵,藝術手法極深。)至於大陸人,更是會對汪精衛這號人物罵得狗血淋頭。
諷刺的說,台灣年輕人最近一次看到「汪精衛」這個名字,恐怕是電影「色‧戒」的片頭,難不成汪精衛地下有知還要謝謝湯唯犧牲色相?
但如果問那些說汪精衛是漢奸的人,「汪精衛到底做了什麼賣國的事?」則十個有九個啞口無言。為此,我對汪精衛做了一番功課,發現他還真是有「千古的冤屈」。
汪精衛並不是他的本名,他叫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我早年以為是他的字)。「精衛填海」的故事家喻戶曉,想必是要勉勵自己為了抱負很有毅力。確實,汪精衛一直追隨國父革命,而且民國建立之後,在國民政府中央也有很高的地位。在抗戰之前,僅有的一次政治污點,是「寧漢分裂」。
我猜想,以蔣中正的性格,造成汪精衛長期受台灣官方的辱罵,可能主要是出自寧漢分裂。寧漢分裂跟賣國無關,是民國十六年北伐到一半,到漢口的時候,蔣中正和汪精衛不合,而使國民政府鬧雙胞的一次事件。那次的事件,真相知道得越多,越不利於蔣中正的形象(所以台灣教科書說得不多);簡言之,起因在於蔣中正而不是汪精衛,是蔣中正跟大部分的人不合,非要離去,帶著親信在南京組一個新政府。汪精衛也很有氣度,他沒有多久馬上知道了支持他的人(信任共產黨的一些人)是有陰謀的,便以道歉的姿態投靠了蔣中正的陣營。
後來直到抗戰前夕,汪精衛仍然一直擔任國民黨核心的幹部,形象良好。直到抗戰爆發,上海和南京相繼淪陷之後......
汪精衛由日本人的幫助,在南京又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自稱「國民政府」。
日本人建立這個傀儡政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以華制華,但是汪精衛的立場不是這樣。汪精衛早就知道中國的國力無法力敵日本,何況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早就完全淪陷了,繼續的零星抵抗只會造成更多的犧牲,甚至增加日本人屠殺中國百姓的口實。汪精衛為了保全人民的生活,建立這樣的傀儡政權有當時的理念在。汪精衛可能認為:「如果日本人靠著我這樣的傀儡政權,能夠安心確認這些淪陷區是他的領土,那麼他就不會再繼續燒殺擄掠,並且會願意支持這裡的治安。」要知道,戰場什麼都亂,如果南京繼續被歸類為「戰場」,而不是「領土」,那南京大屠殺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然而中國人的價值觀長期受到蘇武、岳飛、文天祥式的薰陶,只要投降就是不對,汪精衛便變成了頭號漢奸。汪精衛在他的自述中似乎對這個後果早有預知,但他曾經表示就算他因此被認為是壞人,為了人民真正的利益,他也願意這麼做(這是我個人的解讀;若是如此,他跟我目前的處境還真有點像)。
汪精衛是怎麼死的?病死的。病死在日本,然後葬在南京。抗戰一勝利,蔣中正立刻下令何應欽把汪精衛的墳墓炸毀。大陸淪陷之後,有兩處以上出現了汪精衛的跪像,其下場有如秦檜跪像。
知道了這些事之後,平心而論我不敢這麼快咬定「汪精衛是偉人」,畢竟我讀到的資料還太少,何況他的傀儡政權到底做了哪些細節,我也不確定(小心「色‧戒」只是一部電影,大陸拍國軍的事情根本是竄改歷史,看了「黃石任務」一堆鬼扯的景象真的很嘔),但是我意外的看到一些大陸的網友竟然老早就在為汪精衛抱屈了。
接著咱們從「寧漢分裂」,將話題轉到蔣中正的身上吧。從北伐前夕蔣中正在黃埔軍校的作為,到寧漢為什麼分裂,到北伐後一年就爆發的「中原大戰」,等等諸多事情,都可以看出一個共同跡象:蔣中正真是一個很差勁的人。張學良晚年終於能夠講真話的時候曾自述,他爸張作霖是有雄才沒有大略,蔣中正卻是有大略沒有雄才(我的解讀:張作霖有領導五十萬東北軍的才華,卻沒有以中國大局為重;蔣中正想領導全中國,卻沒有領導的能力),並諷刺蔣中正非常適合當皇帝。這些話在我看到之前就這麼覺得了,我的感受竟然跟張學良這麼相近,並不令我感到訝異。
他的差勁,還表現在許許多多的事情裡(有興趣的話起要研究研究這些事的始末),隨便舉例就一堆:
1.民國十六年在上海的「清黨」是怎麼清的?
2.民國二十四年在對匪第五次圍剿中,共軍逃到西康為什麼過得了劉文輝防守的瀘定橋?共軍如果在大渡河邊全被剿滅,或是更早在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就被剿滅,何必需要靠西安事變才能苟活?(我前年有個學生聽到這段歷史時,她竟然問:「共軍經過這麼多省,中間的守軍都在做什麼?」問得真好!)
3.民國二十六年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死這麼多人?難道只是日本很強嗎?那根本是兩場不知道在打什麼的混戰!
4.民國三十七年的徐蚌會戰是怎麼打輸的?看了真叫人捶胸頓足!我們的五十萬人全是白白犧牲!黃百韜將軍是這場戰役中唯一清醒的人,但到頭來落得全軍覆沒,壯烈犧牲,為什麼?民國三十六年的張靈甫將軍又是怎麼死的?黃百韜為了洗清他對張靈甫的愧疚,竟然無畏的選擇了張靈甫的末路,何其忠烈?而背後的蔣中正,一年來卻是如何處理渙散的軍心與民心?
總而言之,蔣中正是一個缺乏政治魅力、軍事智慧,領導無方,又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以剷除異己為第一優先的糟糕人物。要不是因為蔣中正的這些特質,要不是因為蔣中正如何的不可理喻,國父一死,怎麼就開始有這麼多的軍事領袖、政治領袖、學界文人,都跟他不合?每個人物,從民國十四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無論是誰(包括美國人)幾乎都是跟他相處沒幾個月就不歡而散,甚至發動要「反蔣」。
早在國父臨終前,遺囑就是儘速「召開國民會議」,要不是他突然逝世,主動邀請他北上談論國事的馮玉祥等軍閥,難道真的沒有誠意,也不可能和國父達成和平協商嗎?結果國父一死,蔣中正根本不會接續。好,他不會軟的,來硬的也好,北伐終於在民國十七年成功。那可以開國民會議了沒?還是沒有!不但沒有,隨即又爆發中原大戰!因為所有的人都反他!包括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他後來還當了副總統!為什麼蔣中正跟他打過仗,他還當副總統?這不是把打仗當兒戲嗎?)這幾個比較識大體、顧大局的一些「比較好的軍閥」也反他!(請看閻錫山的一生,他真的是一個偉人,至今山西人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中原大戰前夕,他還苦勸蔣中正各退一步不要打仗整整一個月)中原大戰這件事台灣的教科書都不敢提,因為太丟臉了,北伐剛打完又打仗,而且是個莫名其妙的內戰,是國民黨自己的內戰,連打共匪都不是的內戰。
有人可能猜測:會不會這些軍閥太不講理了?如果他們都挺蔣,不就沒事了?恐怕挺不挺蔣不是重點。打從北伐結束,張學良從頭到尾都挺蔣中正,但是下場是什麼?都是蔣中正太霸氣了。要我,就不理所有軍閥的想法,直接辦理選舉,能來投票的就來投票,選出國大代表,馬上開國民大會,讓行憲紀念日提前到民國十九年!
這些軍閥真正反蔣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行徑跟其他軍閥沒有兩樣!他只想「打贏」,毫無治國的氣度。真正的政治家,應該像國父一樣,不想做大官,只想功成身退。說什麼「訓政時期」、「抗戰沒空行憲」全是藉口。一旦南京開了國民大會,民心向背一確定,嚐到民主甜頭的地區人民勢必支持政府;人民一旦支持政府,軍閥招不到兵,根本就沒戲唱了。別說軍閥,就連當時國家的心腹大患——共匪,都會自然瓦解,不需要像貓追老鼠搞了五次圍剿,全中國都繞了一大圈還剿不滅!你就開國民大會嘛!開了會,有了政府組織,就可以設立國防部,然後開始全國徵兵,並讓大家來討論共產黨有什麼不好、他們有哪些叛國行徑、政府的理想又是什麼;不要任他們在鄉間胡說八道而政府也不曉得他們胡說了什麼。這種彼暗我明的鬥法,只會讓他們更加流竄、壯大。
「抗戰沒空行憲」真是藉口。如果抗戰就不能行憲,那民國三十五年十月終於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真的是因為國家穩定才開成的嗎?根本不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一投降,國家就被共軍佔領得千瘡百孔!打從九一八事變就被共軍盤據了十四年,最後直接由蘇聯交給共軍的東北根本就無法接收,而華北平原的廣大鄉間、華中的山區也早就是共軍的地盤了,很多地方無法進行國大代表的選舉,國大代表只能盡量在還可以辦理選舉的地區產生。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國民大會也可以開。但是當時,民心已經盡失,政權都快被推翻了,人家當然不理你啊!
混亂的時代,誰是偉人?誰是罪人?要不深入了解歷史的真相,還真不能判定;不過,深入了解歷史的真相之後,恐怕在這項判定上,又陷入了更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