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2年9月3日
◎「Our Daily Bread」──領袖的缺點
★哥林多後書 3:1 - 5
1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麼.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麼。
2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裏、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
3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 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
4我們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纔有這樣的信心.
5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 神.
----------------
上帝的想法往往與我們不同,我們傾向於把領袖和主人列為同等,而上帝則把領導地位和事奉劃上等號。我們希望得到力量來為上帝工作,上帝卻要通過我們的軟弱來顯示祂的力量。我們吹噓自己的經歷,使別人敬佩我們,上帝則使我們失敗,好讓別人知道如果沒有上帝,我們就什麼也作不了。
我們過於注重領袖的個人品質,往往會被領袖的智慧、學歷以及他的魄力所左右。下屬逐漸會認為某位領袖不會做錯事。然而,這種對領袖的阿諛奉承只是一種「人本主義」的表現,也就是把人作為一切事物的衡量標準。更糟的是,這也是一種偶像崇拜,而不是崇拜上帝。
所以上帝使領袖垮台。領袖在失敗、猶豫不決和一無所成時,就會變得謙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打破追隨者的幻覺,改變他們對領袖的過度依賴。這一切也提醒了我們,不論是領袖,還是追隨者,我們都是用「泥足」走人生。最終,真正值得我們一提的是上帝的良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承認「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上帝。」(哥林多後書 3:5)DHR
●惟有我們看到自己軟弱的時候,才能得到上帝的力量。
**********
★金錢城市面面觀
(3)金錢整體觀:文化範疇
從直昇機上看,街道上的人車都融匯成動態潮流,我們不再關注個體及其彼此間的互動關係,我們全都屬於這個大都會的一部分。金錢的這種全城整體觀,包含我們對金錢一致共通的假設,對金錢的文化觀點詮釋。金錢有價值的觀念伴著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金錢是「價值的儲存庫」,也是我們「交換的工具」。
在家庭裡,(一般)不會收取清潔、打掃、煮飯、照顧孩子、整理庭園等等的費用;也不會付錢購買每一餐飯。從前在氏族、部族裡也是如此,不過最後由於純然以貿易的交易變得極其複雜,因而發明了金錢,做為所接受貨品及服務的借條。金錢在交易的時刻立即產生價值,金錢只是表徵,基本上本身毫無價值的標記,理論上,代表在某個時刻對某人有某種價值,世界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從來不碰那玩意兒!例如艾克森(Exxon)石油公司無法用金錢賠償買通一群愛斯基摩人,因為他們根本不用錢,在他們的文化中,錢完全沒有價值,金錢只有在固定的文化協議中是「價值的儲存庫」和「交換的工具」。
像「更多就好」、「成長就好」的文化假設也養成我們微妙的經濟偏見心理:在有意無意之間,我們以物質的尺度標準──薪水高低、房子大小、存款的多寡──來衡量自己與他人的重要性。從這種全城金錢觀著眼,可以清楚看出一種非正式的階級制度,同時適用於他人及自己。
……從某個角度來說,杰森的「金錢一點都不重要」之態度跟妮達以有形物質擁有來追求幸福快樂一樣拘束、受限。因為他拒絕參與文化概念下典型的工作與金錢遊戲,而致生活選擇極其受限,他發現為了勉強對付過日子,所花的時間與所做的交易超過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
在這個角度下,我們的瘋狂金錢概念看起來似乎很理性,但其實也只不過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在這個層面知道有所謂「哈佛管理學院」或「華爾街」。這個層面的教育雖然很能啟迪人心,但這種視角觀點還是無法提供統一、一致、真實的金錢定義,讓我們能放諸四海而皆準,了解金錢面面觀不一定就能找到真實定理。
**********
在陳之藩先生所著的旅美小簡中,有一篇「哲學家皇帝」,作者提到「我很欽佩在綠色的大地上,金色的陽光中,一個個忙碌得面頰呈現紅色的青年。」「然而,我在湖邊凝想了半天,我總覺得,這個美國青年畫幅裏面還缺少一些東西。甚麼東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我在此三四個月的觀感,可以說:美國學生很少看報的,送報而不看報,這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哲學家皇帝』,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抱負與遠大的眼光;可惜這一點,美國教育是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
「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民主確實需要全國國民都有『哲學家皇帝』的訓練。在哲學家皇帝的訓練中,勤苦自立,體驗生活的那一部分,美國的教育與社會所賦予青年的,足夠了。而在人文的訓練上,卻差得很多。」
『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喔,己經二十年了吧!自高一讀到這句話時,它就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現代專業的教育,使得「多少專家都成了人事不知的狗。」更妙的是,我們對專家的話語,更是未經思索地「照單全收」,因為他們是專家嘛!
古有明訓:「學而不思則罔(無也);思而不學則殆(危險)。」您覺得呢?
在「金錢整體觀:文化範疇」中,我們常把人物質化──「在有意無意之間,我們以物質的尺度標準──薪水高低、房子大小、存款的多寡──來衡量自己與他人的重要性。」
◎聖經對這個層次的看法──金錢的世界層面──這個世界是「錢在做人」,但聖經的看法是靈魂在做人。
★哥林多後書四: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哥林多後書十二:15
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
★雅各書二: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
★馬太福音十:28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
★馬太福音十六: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六:24-3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
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 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