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1 11:27:33| 人氣7,8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與自然的擦撞 92-1-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與自然的擦撞

回溯一段古道橫越的記憶

藤蔓攀緣著荒蕪
也絆住過往的粉屑
探尋一些遺落的渣滓

斑駁苔痕檢視著鏽蝕的遺器
傾頹的牆垣
發現了廢墟 蕭索 以及
一段 擱淺的歷史

掏出了背包裡所有的裝備,一件件攤開在家裡的曬衣桿與閒置空間自然風乾;衣物帽襪,全交給洗衣機的強水流運轉清洗。煮完晚餐,食物的香氣與溫暖漸漸散逸而去,屋子裡開始泛起中海拔腐葉、枯木、攀藤、苔蘚、蕈類種種潮濕的氣味。平地的空氣中似乎持續著寒流的威力,關起門窗依然覺得森森冷冷地,足夠與山上的低溫匹敵。泡過洗衣粉洗淨的保暖手套、刷子刷洗乾淨的雨衣雨褲,卻怎麼也揮不去曾經浸滿泥沙雨水,在倒木、青苔、泥土上頭幾度摩擦過,彷彿帶著濕濕霉霉味的雲南普洱茶永遠也沖不清。一再提醒著我,那寂靜又充實的山中四日。

新年一開始,我和阿德又鑽進了鋪滿落葉與倒木的古道,踏上我們倆共同的探勘夢想。去年此時,我們在苗栗山中迂迴的北坑溪古道度過元旦假期,在野生梅花的清香中,被一群不畏人的黃山雀包圍;今年則從秀巒沿著霞喀羅古道到白石,往西南接佐藤古道至佐藤,再接根本古道出高嶺到觀霧。整個路程只有我們兩個人,連獵人也沒遇到。

寂靜的森林                         

背起裝備,行走在熟悉的霞喀羅古道。這個季節似乎是山中花朵最少的時候,除了開著白花的八角金盤、蓪草、與桃紅色的緋寒櫻猶自盛放;結實累累的山桐子、掉落滿地的大頭茶花、鋪地的烏心石花瓣、與紅透的山漆、楓槭,一同熱熱鬧鬧地點綴著隆冬的山色。或許12月以來,古道的每個週末都湧進許多賞楓的人群,附近的獵人也常上來打獵;此時,整個山林靜得像在休息、睡著了似的。只聽得見沙沙的落葉聲響,偶爾間雜一群嘻笑的鳥語。

今年冷得早,才不過1月,楓香的葉子多半落盡,有些已冒出新葉。不知道這般楓紅的景象是否能夠撐得到1月下旬?過了馬鞍之後天氣轉陰,森林更顯得闃無聲響。我們下薩克亞金溪取足了水,慢慢地走向白石紮營。溪谷對岸,遠遠傳來一陣刺耳的電鋸聲響,讓人不寒而慄。

夜裡既沒有3月份的莫氏樹蛙大合唱,也沒有小蝙蝠在廢派出所的屋頂裡旋轉飛舞,週遭的森林是這樣地寂靜,一點蟲鳴鳥叫聲都聽不見。窗外多雲屏蔽著大地,氣溫低得讓人不勝寒。


重回佐藤古道

清晨的陽光漸漸透進森林裡,白石的炮桐開始映照著晨曦的顏色。我們收拾好,穿出白石派出所的後門,走進佐藤古道。這段路常有獵人來此放吊子,路邊靠近水源處獵寮也不少。以往曾經在北坑溪古道看到一些以繩子和鐵絲製作的小吊子,在佐藤古道上看到的吊子卻是以較粗的鐵線製成稍大的圓形圈套,不知道他們想抓的是些什麼動物?

陽光時隱時現,讓人在緩上坡路段行進得有點無精打采,直到我們開始發現地上的紅檜落葉與毬果。剛開始只是零星出現的紅檜小樹,附近混生著鐵杉與台灣黃杉,漸漸地每抬起頭、舉起望遠鏡,發現溪谷對岸都是紅檜的大樹。古道遇到自然坍塌的崩壁,也有越來越多的紅檜小苗在此自然發芽成長,越往前走越是驚喜不斷!

檜木林

在幾處潮濕又照得到陽光的溪谷,滿佈了十幾棵以上的檜木成林,遠遠望去、一片粉灰紅棕的顏色。看多了檜木的氣質神韻,遠遠地一眼就可以將他們指認出來。它們不像立在稜線上的鐵杉那般氣宇軒昂,即使長得很高大,塌垂的枝條與灰棕的顏色,卻是一付羞赧謙遜的模樣。三年前來走佐藤古道,我們只顧著注意古道路況,沒想到這裡竟也是檜木原鄉。與生長在陽光充足稜線上的鐵杉相比,檜木喜歡的環境較為潮濕,看久了根據經驗法則,也可以準確無誤地找出檜木的生長位置。

大霸西北稜

走了很久,我們終於在下午的時候碰上了大霸西北稜。先是在底下腰繞,繼而橫越它的鞍部。阿德似乎感動得無可壓抑,直說感謝我帶他來大霸西北稜。以前問過阿德無數次:大霸西北稜該從何算起?阿德都是十足把握地回答我:從李棟山、東穗山、石麻達山、霞山、石鹿大山、佐藤山、檜山、境界山、伊澤山、上到大霸。

而今天我們竟與它正面遭遇了!大霸西北稜,這是一條多麼壯觀的大稜線,我們現在正要穿過它,從薩克亞金溪流域進入霞喀羅溪流域。

鞍部大而寬廣,樹蔭濃密陰暗。東側較潮濕,密佈著箭竹林,西側則較乾燥。稜線上還有嶄新的雨布大獵寮。我們走到西北稜的西側,此時下午斜照的陽光正暖。

抉擇

原來希望能循著日據時代地圖上鞍部往佐藤的西北向古道行進,沒想到阿德找了一陣子路,還是跟之前的學弟們一樣找不到這條古道。於是考慮了兩個選擇:一是沿著鞍部往檜山的西南向古道到檜山,隔天再沿根本古道輕裝來回佐藤;另一是直接沿稜線下切200公尺下到下方的根本古道到佐藤。後來我們嘗試比較冒險的後者。果然阿德的推測是正確的。下切稜線之後,附近根本古道的路跡清晰,我們順利地走上根本古道。

鞍部往佐藤駐在所似乎也很少獵人在活動,雜草藤蔓與雜木滿佈,接近佐藤時,路面上有大群的山葵恣意蔓生,有些正開著白色花朵。應該是日據時代就有人引進此地種植,之後荒蕪了60年,卻也留下那個時代的記憶。


膠彩畫幅

  下午四時的陽光,斜照著落盡了樹葉的赤楊。
  黃暈沾染了灰白斑駁的空枝條,襯扥在晴朗的藍天之下。
  古道冬天的顏色,適合以膠彩來詮釋,
  一張張泛著金粉與銀粉的畫幅,
  越是接近黃昏,顏色越加飽和。

靠近溪邊的潮濕地,也生滿了綠意盎然的咬人貓、樓梯草、與棣慕華鳳仙花。依路況判斷,獵人應該很少來到佐藤狩獵。斜坡道上與平台附近都已長滿了粗壯的赤楊,以銀灰色粧點冬天的容顏。佐藤駐在所規模氣勢宏偉,駁坎與斜坡道特別地高大壯觀,建築形式整齊對稱,一、二層以中央斜坡道切割成四塊平臺,每塊長達五、六十公尺。比起白石、田村臺,都氣派得多了。第三層只有半層,地處高處、視野絕佳。後面散落一地的酒瓶,可能是以前設置「酒保」的位置所在,也可能是駐在所長官的住所。

  傍晚的時候, 我們正在佐藤駐在所第三層看著夕陽西沉;金黃色的光線穿透了枯枝上飄垂的松蘿,映在我們欣喜的臉龐。佐藤的傍晚竟是這樣迷人的美麗。隔著底下的霞喀羅溪,對岸就是清泉往觀霧的路了,打開手機還收得到訊號。

  夜裡,溪對岸的山坡上猶亮著幾盞寂寥的燈火。附近的山羌、飛鼠、貓頭鷹,叫聲不斷。空氣中飄飛著冬季的流螢,在黑暗中一明一滅。夜晚密密麻麻的的星星穿過枝條交織的空隙,在寒風中閃閃發光。

  或許是地處偏僻,從田村臺過來的根本古道因為坍方損毀,佐藤才能夠在六十年後依然保有他的完整,並未為造林破壞。

「年輕人的路」

  清晨醒來,帳棚外居然滴著雨點,天氣也比前一日冷了許多。雨時大時小,伴著帳棚外的風與吹落葉子和雨滴的聲音,有時真讓人分不清楚雨停了沒有。似乎等不到雨停,只好穿上雨衣雨褲、收拾好背包,今天就要開始走上「年輕人的路」了。

  從清泉經石鹿、田村臺、根本、佐藤、檜山、高嶺、上大霸的這段路,在日據時代原是越嶺警備道路的一部份,後來被訂為「國民健行道路」。在早年大鹿林道未開通前,是爬大霸尖山的熱門路線。當地的泰雅族從前稱之為「年輕人的路」,意思是體力好的年輕人走的路。現在登山的人則通稱田村臺到高嶺這一段叫做根本古道。

落葉編織的地毯

  古道上的乾燥處,散落著各種倒木、斷殘的枯枝、落葉。各種深深淺淺、黃、棕、深褐、黑色的落葉,以皺縮、捲曲、平展的形狀,編織著古道路面的各式紋理。古道的潮濕處,則滿佈著苔蘚、蕈類、蕁麻科…各種喜濕的植物。

  走在又冷又濕的頹圮步逕,常需要鑽行多刺的薔薇荊棘。阿德並沒有帶山刀砍路,遇到纏繞紛亂、千頭萬緒的藤蔓,就赤手空掌地撥拂彎折,清理出一個我們兩都可以通過的洞。

  檜山稜線前後的檜木林林相優美,曾在日據時代的登山紀錄中讀到這一筆,卻不如這次親身走過一遭來得真切。我們幾乎是沒走幾步路就發現一些紅檜的巨木,在冷雨、漾著迷霧的森林中,響起會心的讚嘆。最大的直徑應該超過了兩公尺,而前一天在稜線另一側看到的那些檜木,都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將發現檜木林的位置標記在地圖上,寄給聖傑學長做後續的調查研究。

  從尚未到達檜山駐在所之前開始,上方的山腰上就隱約有另一條路與根本古道平行,而且高度漸漸下降,最後在檜山前與根本古道交會。這就是地圖上由西北稜鞍部往檜山的佐藤古道。兩條古道的交會處前後,疊石駁坎清晰工整,令人暗暗稱奇。


崩壁的挑戰

  古道上最難過的是遇到自然的大崩塌。沒有想到除了學弟紀錄中靠近檜山的崩壁之外,在檜山往高嶺的路上還有另一處,令人攀爬得冷汗直流、手腳發軟、不敢回頭的大崩壁。阿德的手腳都比我長,動作也比我靈巧敏捷,他在找路下切橫度過大崩壁之後,就直接尋一處爬上崩壁另一端,接回古道。誰知他找的路這麼陡,我只能盡量抓著少得可憐的植被,又要小心腳下那些不太穩、太用力踩可能會坍下去的岩屑土石。我已顧不得自己到底撞傷了哪些地方,只能專心往上爬。接回古道,彷彿運動到身體所有的肌肉關節,也耗盡了全身的氣力。

  鋒面到了之後,天氣開始穩定,漸漸地放晴了。遠方可以看見我們早上從佐藤山的稜線下方過來,而群山沉靜簇擁著的雲海,就是從底下霞喀羅溪流域升起的水氣,彷彿安睡在綠色搖籃裡襁褓中的嬰孩。古道又漸漸地開始沿著稜線腰繞,離稜線越來越近了,上方的樹林透著下午的陽光。

造林的破壞

  我們終於到了下一個越稜點,與這條從檜山往結城山的稜線交會。翻到稜線的那一頭,就要進入馬達拉溪流域。此處有一個林務局的界碑,附近看到一些柳杉、台灣杉、巒大杉的人造林。地圖上由此往高嶺的路看起來距離很近,沒想到遠比我們想像的困難與費時。因為造林之前的開墾與伐木,以及造林的失敗,造成一些多刺難纏的薔薇荊棘、與比人還高的芒草的大量生長。而且古道經過的溪谷,也因集水區被破壞,大部分都已乾涸。經過這些地方,明明路基還在,卻掩蓋在濃密的芒草荊棘叢間,往往鑽進去就動彈不得。阿德開路的雙手很快地佈滿了小傷口,全都是芒草的割傷、荊棘的勾刺與刮痕。遇到比人還高的芒草時,阿德只好以整個身體加背包的重量壓在芒草上頭開路,不多時就感覺疲倦了,可是這樣辛苦的開路,還是只有向前推進一點點的距離。

  我們已經無心停下腳步欣賞滿地的紅葉與黃昏時天邊的彩霞。接近天黑時,阿德算了算我們身上背的水,決定在古道一處寬平乾燥的松針上頭紮營。天色完全暗下來之後,帳篷外又是滿空的星斗和山羌的吠叫,陪伴我們度過這乾冷的夜晚。

鋪滿松針的高嶺

  清晨起來放在帳篷外的雨褲、鞋子、背包套都結了冰。在外面站久了,手指也被冷空氣凍得僵直。昨晚的氣溫可能在零度左右,但是地表的松針卻是乾的。遠方已經可以清楚地看見雪山的積雪。我們等到太陽翻過稜線,才收拾著準備出發。

  到達高嶺之前,仍有好幾處芒草堆與荊棘叢要背著背包鑽爬出去。我不禁慶幸昨天並沒有摸黑繼續趕路到高嶺。

  高嶺的位置就在現今結城山登山口上方,古道腰繞過高嶺下方,從樹叢中鑽出,就與高嶺往觀霧的古道相會。從大門的斜坡道到駐在所的大門、平臺、土牆,全都被厚厚的棕色松針鋪滿。陽光下,空氣中泛著淡淡的松香。過去日本殖民統治遺留的殘蹟,此時卻只以寧靜溫和的樸素面貌現身。

  向著東方有一塊被削平的山頭,規模很像白石砲台。在大門口還撿到一顆殘缺銹蝕的砲彈殼與大門的門樞。

  松針底下還留有好幾個以舊酒瓶圍成的花圃。只是,這些都是過往即將被湮沒的歷史證據了。


尾聲

  離開高嶺,古道仍清晰地往茂義利(觀霧)迤邐奔去。只是這一段路,還可能會有更多未知的草莽、荊棘,我們只能目送著古道遠去,讓高嶺到茂義利的這段路,成為心中另一個待解的謎題,慢慢走下往大鹿林道東支線的路。

  正午前後,陽光蒸暖了空氣,也照透了晴空下的楓樹、栓皮櫟。楓香與青楓的紅葉,彷彿掛在藍天下的橘色、紅色星星,而黃得透徹的栓皮櫟,也像是在風中搖晃著黃色的羽片。在林道上走了一段,才遇見沁涼的溪澗可以大口大口地開懷啜飲。遠方的馬達拉溪河谷蒸起淡淡的山嵐,層層的山巒在霧靄繚繞下顯得更加層次分明。

  下到觀霧,積雪的聖稜線就像一個披著白色披肩的美麗背影,可那清亮的雪白,卻又像是高高漂浮在群山與藍天之上一般不真實。我和阿德緊握著雙手,慶賀我們終於走到觀霧出來,而以聖稜線的雪景作為此行的尾聲。


【後記】

  這四天我們就是在古道上,與歷史和自然擦來撞去,在我心中擦出了這些耀眼的火花。這次的古道探訪,雖然沒有被撞得鼻青臉腫,但是雙腿上留下的那些淤青也夠精采的了。

  我們找到日據時代文獻中描述的優美的檜木林,以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幾處警官駐在所,即使已經被次生的雜木藤蔓佔據,仍然看得出當年恢弘的規模與氣勢。荒廢的古道沿途,大自然在我們目光所及,展現著神奇的撫育能力:

  潮濕陰暗的溪谷、自然崩塌的林間空隙、陽光充足的水邊、森林底層的開拓地、向陽的稜線……各種各樣的環境,分別孕育出適應環境的植物與菌類,在此蓬勃生長。

  過程是艱苦的。宿營山中的傍晚,我們搭起帳篷,點起小小的頭燈,聽著飛鼠與山羌的叫聲炊煮晚餐;在寒夜的森林空隙仰視滿天的星星,聽著天上飛機劃過天空的聲音。每天睡覺前想想,覺得距離走完全程更近了一些,而對明天充滿期待。

  每當鑽過一段傾倒枯樹、荊棘榛莽,尋路橫切過一段崩毀的危險崖壁……發現八十年前的古道依然存在,即使已覆滿了厚厚的苔蘚落葉,過去那一頁塵封的歷史迎面撲來、在眼前翩然開展的感覺,卻很震撼!因為我們終於印證了日據時代地圖上,穿山越稜而來的一條虛線(佐藤古道)和一條實線(根本古道)了!

  而這樣的經驗,人生難得幾回行呢?

  第四天下午,我和阿德手牽著手散步在大鹿林道東線上,阿德突然若有所思地跟我說:如果要他再走一回從養老翻山越嶺而來,他不會想再來了。回顧所來逕,蒼蒼橫翠微。這四天的路程曾經讓我們充滿了震撼與驚喜,也曾經讓我們飽受挫折與傷痕。誰會願意再被兩個人高的芒草淹沒,被多刺的荊棘藤蔓纏身,被割得滿手都是深深淺淺的傷口與刺?

  我也是,不會想再來,有這樣一次感動的經驗,已經足夠。它們會停留在我的心底深處,漸漸積滿厚厚的落葉與塵埃,由耀眼的火花逐漸變成厚實的人生經歷,就像時間緩緩地將古道埋沒進高密的芒草灌叢中一般。                                                                      (2003-01-05於新竹)

 

相關閱讀: 踏著落葉前行踏著落葉前行() 佐藤古道隨筆霞喀羅祈雨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7,8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山行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陽春白雪 92-2-9
此分類上一篇:與子偕行--玉山去來 91-10-10~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