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28 12:13:32| 人氣9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時光履痕 110-1-24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學期T老師因病況無法繼續帶竹中讀書會,反倒讓和老師住在同一社區的我,有了更多認識老師和交流交心的機會。

除了讀書會相關的討論,老師又另借我心理學與青少年輔導的書籍閱讀。從閱讀陳志恆的書,感受到心理師與輔導老師需要內心穩定、柔軟且強大的力量,或許這也正是我喜歡找T老師說話的原因。更希望自己往後無論是身邊的、學校的或暑期高中生營隊中的青少年,面對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更加自在與從容。

當然,跟T老師的緣分,還有部分原因是老師特別喜歡和欣賞小瑀魚的緣故。

去年小瑀魚曾因某次社會科作業訪談T老師對於社區環境的看法,這週日則把握學校綠島課程不排課的週末時間加緊做寒假作業,再次訪談T老師。

短短一小時,老師簡短卻精要地回顧她的生命經驗,分享許多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感覺老師從竹中退休後的這些年,從還在尖石國中帶課輔、馬偕醫院擔任心輔志工、帶領六個讀書會,到現在漸漸地放下一部分,讓許多時間回歸獨處的生命階段,日子是過得更簡單、輕盈、更從容與滿足了。

結束拜訪前,老師又另外翻出幾本書借我閱讀。 其中一本『地海巫師』,正是一年半前我用半個暑假讀完的勒瑰恩「地海六部曲」中的第一本。當時覺得,這套書裡頭有道家哲學,亦有那個學期所教的生態學,以及生態中心主義的深層生態學。

然而其中關於「陰影」的部分,卻總讓我覺得其中另有深奧寓意。

T老師告訴我,『地海巫師』談的其實就是「陰影」(榮格心理學),旭亞老師會以此書深度探討榮格心理學的陰影。直至此刻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一本好的小說能夠經歷一段不算短的歲月考驗,而在不同時代、不同讀者的理解中,一再離析出新的、深層意義,便是如此。

離開T老師家之前,除了小瑀魚和老師合影,我們又各自伸出一隻手,留下一張分別代表生命不同階段的相片(十幾歲、四十幾歲、六十幾歲)。在歲月的面前,我們都只是時空中的旅者而已。

*一年半前的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地海六部曲』 108-6-10~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79565429?fbclid=IwAR1pIUe8CxM1WAqwMI0hrB9q7aB8BhPyislPRB5D9qYSKbOlwfmzLk1Zc4w

*故事裡的心理學:《地海巫師》~愛智者書窩

「哪怕是大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真名。」 「真正重要的東西只能透過沈默來教導。那些喧嚷嘈雜的道理雖然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總是讓我們脫離內在越來越遠。」 「世界就是我們內在的延伸。」

「意識自我越是強硬,潛意識就越是騷動不安。 人的潛意識動機往往跟意識層面的態度相反。」 「點亮一盞燭光,就會投出一道陰影。」 「影與光是同一件事的兩個現象。」 「重要的從來就不是避免犯錯,而是反省與補救。」

「明知前方有困難,我們是選擇留在舒適區,還是選擇冒險?這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大人。齊克果說:『所謂的保有信心,就是勇氣十足地保留疑惑。』很好地說明了長大的兩難。並不是年紀增加就算大人,真正的大人是心理成熟的人。從這個觀點看,許多所謂的「大人」並沒有真的長大,只是年紀變老。如果只懂得順著安排好的人生往前走,那完全說不上勇敢,這樣的人生也沒有什麼好稱道的。」

許多時候溝通都是非語言的。若一位老師只仰賴語言去說服、去教導,效果通常很有限。因此我很反對純以行為改變技術、溝通技巧這樣的方式來輔導和教育學校裡犯錯的學生。明明它的成效並不特別凸顯,卻有許多老師迷信這樣的手段,只因為它被放在書本裡,有著明確的步驟。這樣說起來,人們似乎對程序帶來的安全感更為重視,而不是成效的大小。

人類的情感經驗發生在語言習得之先。光從這個簡單的事實就可以推論,語言絕不是安撫情緒的唯一工具,甚至不是什麼有效的工具。只懂得訴求意識,也就是訴求規則和程序的老師絕對是不合格的老師。哪怕念到了很高的學位,熱衷編寫各種教育計畫,貌似專業的教師也是如此。他們根本不懂得人心的柔軟,只想控制學生的行為而已。」

「許多心理上未完成成年禮的青少年,之所以會以身試法的原因就在這裡。他們的潛意識謀求對抗,所以總會在各種地方找尋機會,一句無心的話、一個眼神、或者一個看似熟悉的背影都會激起他們的攻擊。做為大人的我們,有時需要給他們的不是保護,而是一個恰當的出口讓他們發洩怒氣,或者發洩恐懼。」

「我們都想變成誰,特別是孩子。他們長大後想當警察、老師、太空人、或者醫生、護士,有些時候,甚至單純地想當個大人而已。因為大人可以喝咖啡、可以熬夜看電視、可以玩手機。但這些表象的後面都有我們看不見的代價。是的,一切都有代價。最嚴重的代價就是失去自己。心理學家發現,人很容易因為角色的變換而執行不合理的命令,這是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根本不用強制。許多青年人對自己發誓:絕不成為眼前那個令人討厭的大人。但當我們開始擔負某種任務時,卻很快地就會讓那角色在自己身上生根,直到原本的自己消失。我們用對人格面具的過度認同來稱呼這個現象,同時也說明了自我其實是很容易迷惘的,讓自己依附在某個角色身上確實方便而且安全得多。冒險雖然危險,不冒險卻失去自己。安全固然可喜,但拒絕冒險同樣可憂。」

「這就是所有美好遭逢的秘密:轉身。光明無法擊敗陰影,黑暗也無法擊敗黑暗。為什麼陰影會知道格得的真名呢?師傅聽完這一切已經明白了,但只有轉身和他相遇,格得自己才會得到答案。溝通的失效往往跟此有關,因為我們從未轉身。我們站著和孩子說話,而不是彎下身來。我們假裝和眼前的人對話,但心裡頭盤算著的只有自己的想法。轉身不只是姿態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那是一種只有「我與你」的世界,沒有他人可以替換,沒有。」

「孩子的貴人不一定是父母,而是能在人生的轉折點中帶領他們走過的人。紀伯倫在《先知》書裡談孩子,『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真正的成就不是孩子的成功,而是孩子的成長。那些通過了現實考驗的孩子不見得就通過了人格的考驗,這在現代社會中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這樣的孩子往往在拿到好成績,進了好學校後不見得會繼續買父母的帳,他們在知識上面超過了父母,但偏重世俗成就的結果,就是他們學會用世俗標準的眼光回頭評價自己的父母親。這是一件再悲哀不過的事。是什麼讓這些孩子的人格走樣的?社會文化固然影響很大,但家長本身也難辭其咎,因為孩子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透露自己信奉的價值觀。只有人格可以教導另一個人格,這件事我們無法讓他人代勞。」

「做為幫手,伙伴不見得真的提供什麼實質的用處,因為功課一直在英雄自己身上。但是做為見證者,伙伴卻穩定地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否則英雄就無法走到最後。」

「陰影無時無刻不跟隨著我們身體的行動而行動,它就是我們生活的見證。考量到自我與陰影的密切聯繫,當我們說自我投射出陰影的同時,也可以反過來說是陰影投射出自我。如果我們的人格總是向著光,向著他人的肯定,那麼陰影就在深淵、在地府,在那個無善無惡的地方。因此格得與陰影的戰鬥,幾乎可以說就是格得與自己的戰鬥。那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停向上攀爬、奮力追求地位的人,其所搏鬥的對象經常也是內心的黑暗。當現實中的成就被餵養得越大時,陰影也跟著肥壯起來。換句話說,一個偉大的英雄,他的陰影也是巨大的。陰影終究不是什麼具體可見、可摸可碰觸的東西。當我們使勁地向它揮拳時,那力道必會紮紮實實地反饋在自己身上。光明與黑暗是兄弟,是伴侶,誰也不能逃開對方。真正的勇敢永遠是向著幽冥地府而發的。」

「光明與黑暗都無法驅離陰影,因為陰影不是源於別處,他就源於光明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有與他正面相遇。......光明源於黑暗,但其實黑暗也源於光明。陰影是我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在社會化的過程裡被我們拋棄而剝落。但那些被否認的殘餘物仍會試圖回到他應有的位置,要求被意識的自我給承認。這就是為什麼格得終於知悉了陰影的名字,陰影就是他自己。他們相遇互擁的那一刻,光明與黑暗交會合一,格得獲得了完整,得到了自由。因為他終於與內心的自己保持一致。」

「開闊海也是我們內心無意識的源頭,從沒有人從那裡駕著船來,也沒有人任何想從那裡尋找答案的人成功回來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樣的地方。任一個曾走進開闊海又順利返回的人都會體驗到眾生一體的慈悲心,因為那裡會教會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這一點上,眾生是如此平等。不論富貴貧賤,不論外表血緣。那裡是黑暗所能躲藏的最後之地,那裡什麼都沒有,除了被否認的自己。」

https://philosopheroccultism.wordpress.com/2019/03/06/%E3%80%90%E6%95%85%E4%BA%8B%E5%88%86%E6%9E%90%EF%BC%9A%E3%80%8A%E5%9C%B0%E6%B5%B7%E5%B7%AB%E5%B8%AB%E3%80%8B%E3%80%91/

台長: 玉山薄雪草

CC
到處逛逛~ http://www.twsex19.com
2021-01-29 17:17: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