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2-30 23:19:03| 人氣3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廢墟少年』書摘之十 (~給脫隊生家的溫暖 張瀞文 & ~看見廢墟少年之後 李雪莉、簡永達)

***關於教育與社福系統合作的中介教育:
「他們來到飛夢林前,都有過一段家庭撐不起、學校接不住的故事。...在來到飛夢林前,他們就像活在蒼蠅王中的荒島上,試著自己長大。」(P266)
「我們做的是跟幫派、會館和毒品搶孩子。...孩子在哪哩,我們就在哪裡出現。」(P267)
「飛夢林...是合作式中途之家,是教育部為中輟生所設計的中介教育的類型之一,在學校之外,為失去家庭(或有家庭卻無功能)及失學的國中生(少數國小高年級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課程和一個家。
...請學校老師來家園中上課,由家園統籌規劃晚上的住宿和白天的課程。
...由教育處設計適合孩子的課程,由社會處負責建構孩子失落的家庭照顧,學園和家園對等合作。教育和社福兩個系統合作,...」(P268)
***所謂問題學生:
「最初是源於」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心痛與無力,和微小的心願。
...眾人眼中的問題學生,其實是高離婚率、家庭失去功能、社區和家族力量不足,而被犧牲的孤單少年,這些孩子幾乎沒有根,在廣大世界裡飄渺、無處附著。
他心疼少年們在生理、心理變化最大的時候無依無靠,懷疑生命、沒有自信。...這群孩子在國小四年級(甚至更早)功課沒跟上,就被放棄。積極反抗的,作業不寫、上課嗆老師;消極抵抗的,人來了學校,心卻是空的,安靜坐著,沒有任何學習熱情。
...學校老師無暇理會,課程也無法顧及他們的需求,中輟離開學校後更是飄零。」(P269-270)
***學園,教會比教完更重要的共識:
「看著這些投入學習、和老師互動良好的孩子,很難想像...;他們臉上,已不是過去防備與憤怒的線條。」
「被友善對待和看重,是身為人的重要需求。...孩子臉上的放鬆和自信是之前沒有的。...老師們的共識是,慢慢上,教會比教完重要,.,.學科學習要教給孩子的,除了基本學力,還有學習態度與信心,希望在過程中帶給學生我學得會的經驗。」(P272)
「技職課程及考照,讓他們培養一技之長,取得未來工作的能力;而體育(課程),...都能培養孩子們的安全、自信、團隊與紀律。」(P273)
***家園,建構對家的想像:
「不僅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藉由大哥哥大姊姊或老師向家人般的陪伴,提供孩子對家的想像和溫度。
...家園經過設計,讓孩子從家庭的日常中學習社會互動、財務管理,也要做家事、學友愛和分工。」(P274-275)
***回看體制內教育:
「他們在原有的遊戲規則下是魯蛇,但在飛夢林,幫他設立目標:...要拿兩張證照,多數孩子做得到。
...孩子就像海上航行的船,當看見前方有小島,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時,他們通常就願意努力,在足夠的陪伴與何事的帶領下就能達到。
我們在體制內,應該要為每個孩子設定屬於他的目標。」(P276)
***我認為,這是中介教育對於體制內教育最重要的啟示了。
「南台灣這塊七甲大的土地,曾是無家可歸風災災民暫時的家,這些年成為中輟或瀕臨中輟孩子暫時的家,讓這群在主流裡被甩出來,無法跟上隊伍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學習。」
「體制這個部隊,共同規範太多,部隊行進講求效率,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部隊的移動,他勉強在走,走不動就被甩出來。」
「這些孩子身上有傷,他需要小一點的水盆,原來的大池子不適合療傷,這群孩子需要慢工出細活的對待。
飛夢林在主流教育的大部隊中創造了一支小部隊,接住了脫隊的孩子。孩子不是跟不上,只是需要不同節奏的小隊伍,等待與陪伴他們。」(P277)
***這確實是體制內教育的情況。當體制內教育的學科要教那麼多的內容,又未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起點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時,總有孩子漸漸跟不上快速的節奏,被甩出來,被放棄,被邊緣化。
而若實驗教育能向此中介教育學習,創造另一支小部隊,接住脫隊的孩子,為每個孩子設定屬於他的目標,或許對於無法適應體制內學習的孩子,是有幫助的。
==============~看見廢墟少年之後=================
***真正的平等,生命價值的平等:
「在貧窮邊緣苦苦掙扎的少年,他們的生命價值與其他家庭資源充足的少年,不應該有差異,但這群弱勢少年卻很少被有權者真正看見。
...我們每天被海量的資訊淹沒,但人們處在自己的同溫層裡,對於貧富落差見大的社會實況卻懵然不知。」(P280)
***少年為何不需要一次性的愛心與善意投入?中產想像的盲點:
「少年的處境艱難,需求也遠比我們所想的複雜,不是把所有中產世界的成功經驗套用在他們身上就可以了,相反的,這群少年需要生活、教育、職業、理財整體的協助方案。
因為這群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很早就不在主流社會的軌道上,他們可能不善於人際互動,不一定有最基礎的學力,也可能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因為他們年輕,如果能早點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他們就有機會重新開始。
目前政府跨部門在協助少年的政策上,仍沒有一個全面性的整合,...,但隨著孩子最早的生活單位--家庭提早的解離,這群孩子很早就與其他有完整家庭的孩子,遭逢不同的生命階段和處境。當他們面臨更複雜的環境時,我們無法在以中產想像的解方,或是如目前政府部門所習慣的,被動地等待問題上門。
這些回應某種程度點出了跨部會之間資訊毫無流通、政策並為彼此銜接,顯然底層少年的議題,向來不是政府關注的核心。」(P281-282)
***國際人權委員會的關注:
「廢墟裡的少年專題受到國際(人權委員會)委員們的關注,特別是少年在長工時、高危險的條件下工作,以及這對他們健康與人格發展的危害。
因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不只在保護,還必須為少年培力;兒少權益並不是私領域議題,政府應盡力削減家庭對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每位少年發揮所擁有的潛力,讓他們對自身的未來仍懷抱希望。」(P282)
***值得努力、創造性的解方:
「政府殘補式和分割式解決少年困境,民間團體努力尋找適當的途徑,培力少年。在家庭崩解之際,底層少年們需要更多大、小環境的整體支持,且絕不是金錢、物質這麼簡單。
1. 老師們有意識地給予少年關心和信任,提早拉少年一把
2. 創造可容留的空間給提早自立需要的少年
3. 社工長期穩定陪伴離校少年,更長時間等待改變契機
4. 良好制度與環境,更多訓練和工具,給助人的社工和生輔員
5. 實驗教育應為底層少年撐出空間,提供技藝性老師、師傅
6. 社區為基底的更多民間團體協作
7. 更多雇主看重學習潛能而非學歷,從社會企業角度,等待少年提供有前景的工作和資源」(P282-283)
***讀完這本書,我們立刻能做的改變,是對於底層家庭和少年們的同理,
「在他們的圈子裡,起作用的是少年們的朋友互助群體,工作、借貸、情感都是,也因為圈子太小,他們其實沒有額外的資源,好好改善生存的處境。
將少年的世界與周遭更大的世界連結起來,才是拉他們離開泥沼的關鍵。
...他們必須自立,必須擁有活下去的能力,重建自信和自尊是個為十數年的緩慢過程,我們要創造能動的起點。
...走出廢墟,需要的不只是個人的意志,更需要社會的看見、協力與信賴。」(P284-285)
原文出處:『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簡永達 著 衛城出版 2018年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3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筆記:閱讀『廢墟少年』後記
此分類上一篇: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