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20 07:00:00| 人氣2,1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二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9-8-6 (週四) 
觀高工作站--觀高坪--高繞路叉路--八通關西峰--八通關山--八通關西峰--高繞路叉路--八通關草原--巴奈伊克山屋--中央金礦山屋


清晨四時半起床早餐、收拾、重新整理打包背包。六時五分離開山屋,出發時間比預計的略晚。穿出觀高工作站後方的森林,在直升機停機坪的福衛二號衛星對空標誌看見一隻小山羌,但牠有些驚慌地舉起尾巴離開,留下一個白尾的身影。

早晨沒有雲霧的遮擋,在觀高坪附近,是隔著陳有蘭溪眺望對岸的玉山群峰與金門峒斷崖的最佳位置。

回到觀高坪之後前行不遠,便遇上步道封閉,改行高繞路的指標。高繞路先穿過一片以雲杉為主的森林,偶見幾株紅檜,森林下層則以玉山箭竹為主。


P_20200806_060516觀高工作站的清晨.jpg


P8060301觀高工作站出發前,後方應是八通關西峰.JPG


P8060303八通關西峰與八通關山.JPG


P_20200806_061636從觀高工作站上行.jpg


P8060306從觀高工作站穿過一片森林上行,在觀高停機坪遇見山羌(對空標誌左前方,小徑右側靠近箭竹林處).JPG


P8060307只有0.5秒時間,山羌已舉起尾巴奔逃(畫面中間,小徑的左側).JPG


P8060309回到觀高坪.JPG


P8060311從觀高出發,循著古道續行.JPG

今天從觀高往八通關,需走過一段好高好長的高遶,共3.4公里。

P8060313過往,觀高至八通關之間只需一個小時左右,古道行經與金門峒斷崖相對的八通關斷崖,拉著鐵鍊即可安全橫渡,當時觀高、八通關都是古道熱門路線上,很重要的宿營地。根據查閱的記錄,八通關斷崖101年5月發生大坍方崩毀,如今只能走兩個半小時至三小時的高遶,繞過八通關西峰下方,方才抵達八通關草原。來訪的隊伍已減少許多。


P8060315從觀高附近往南眺望,背景是玉山北峰、玉山主峰、玉山東峰;前景是陳有蘭溪向源侵蝕劇烈造成的金門峒斷崖,曾有地質學家估計
金門峒斷崖每年移動達5.8公尺。亦有地質學家主張,地勢平緩的八通關,很可能是荖濃溪上游曾遭陳有蘭西河川襲奪的遺跡;未來陳有蘭溪極可能再發生河川襲奪,奪去荖濃溪上游的河水;而假以時日,玉山北峰、北北峰也有可能隨著陳有蘭溪日朘月削的向源侵蝕而消失。

(註:陳有蘭溪屬濁水溪流域,荖濃溪屬高屏溪流域。)

陡上稜線之後,高繞路進入鐵杉林,森林裡有許多細碎的鳥叫聲,讓我想起曾在夏季的高寒植物森林遇過的煤山雀、火冠戴菊鳥與鷦鷯,只可惜手中缺了一副望遠鏡。從森林的空隙俯視可見下方的觀高工作站。再往上爬一些,開始撿到幾枚冷杉的毬果,暗示我們逐漸進入冷杉森林。

冷杉林間有一處還算舒適的營地,左前方傳來清脆的流水聲,前行不遠是一條郡大溪上游的支流(與陳有蘭溪同屬濁水溪流域),泉質清冽,我們在此將背包裡的水瓶裝滿,繼續前行。

P_20200806_070352高繞路穿梭在高大的鐵杉林間.jpg


P8060322過倒木.JPG


P_20200806_074748森林中營地的活水源,郡大溪上游小溪.jpg


P8060325距離觀高一個多小時的森林中的營地.JPG


P8060326繼續循稜線上行.JPG


P8060331一路陡上.JPG


P_20200806_082050過崩塌地.jpg


P8060333過崩塌地.JPG


P8060334看見遠方位於陳有蘭溪與沙里仙溪匯流處的東埔一鄰.JPG

關於觀高至八通關間的高繞路段究竟怎麼走?要重裝上八通關西峰後,直接下到八通關山登山口接回古道嗎?還是從高繞路單攻八通關山回來,進八通關草原接回古道呢?

反覆閱讀研究幾份不同隊伍的登山記錄,斟酌爬上山頂的時間與展望,我們選擇先單攻八通關山。

從觀高坪出發後約莫兩小時,會在高繞路遇上往八通關西峰的叉路。叉路口放下大背包,換上小背包,輕裝往返八通關山。

P_20200806_083636在高繞路往八通關西峰叉路前換上小背包,朝八通關西峰與八通關山前進

出森林後,陡峭山徑穿梭在箭竹草原、玉山圓柏與刺柏及銳利岩石間,爬上山勢陡峭尖銳的八通關西峰。然辛苦之後最大的欣慰是環顧四周絕佳的展望,昨日下午被雲霧遮掩的玉山群峰、金門峒斷崖與八通關草原,都隔著溪谷在視野裡清晰現身了。

P_20200806_083841往八通關西峰.jpg


P8060338漫長又辛苦的高繞路程,始終是玉山群峰與金門峒斷崖與我們隔著溪谷相望.JPG


P8060339俯瞰陳有蘭溪.JPG


P8060340遠眺南二段與南一段,照片中間偏左尖銳的山頭是南二段的達芬尖山,右邊最遠尖銳的山頭則是南臺首嶽--關山


P8060342出森林,前往八通關西峰.JPG


P8060343出森林,前往八通關西峰.JPG


P8060345八通關西峰山頂.JPG

從西峰前往八通關山,則要先陡下至鞍部,沿稜線右側山徑至八通關山下方的三叉路(往下至古道上的登山口、往西峰、往八通關山),再陡上八通關山。

地圖上,八通關山與八通關西峰並未位於中央山脈脊樑上,而是從秀姑巒山往西延伸出的一條最接近八通關草原的支稜。

回憶二十四年前從古道爬上八通關山,只記得碎石岩塊與坡度陡峭,山頂雲霧籠罩,並沒有太多展望。今晨首度從西峰走稜線上八通關山,從不同角度,重新體認了這兩座山陡峭尖銳的面貌。


P8060348前往八通關山的路徑,位於稜線的右側.JPG


P8060349先陡下到鞍部,再陡上.JPG


P_20200806_091227往八通關山.jpg


P8060359俯瞰觀高工作站與停機坪.JPG


P8060361前景是尖尖狀似金字塔的八通關西峰,背景是玉山群峰.JPG


P_20200806_094919由左而右是秀姑巒山,秀姑坪,最右邊是大水窟山.jpg


P8060365第二天我們從觀高走高繞路段,先爬上又尖又陡峭的八通關西峰,再爬上八通關山


P8060368回程從岩壁陡下.JPG


P_20200806_100118往八通關西峰回程.jpg


P_20200806_100223從八通關山折返西峰的半途。西峰與八通關山都很陡峭,有不少攀上爬下,並不是很好走


P_20200806_103003從八通關山下的三叉路往八通關西峰回程途中。阿德和小瑀魚被我戲稱為小藍和小紅.jpg


P8060373從鞍部爬回八通關西峰.JPG


P8060374樹蔭下暫歇,躲避夏陽烈焰.JPG


P_20200806_105117陡下西峰的箭竹草坡與俯瞰陳有蘭溪.jpg

輕裝來回,不用重裝爬上八通關西峰再爬八通關山,讓我們能夠好好感受前往這兩座山路途的風景,其實是個好的選擇。回到高繞路上的西峰叉路口稍歇片刻,我們又揹起大背包,繼續循著高繞路前往八通關草原。

P8060382回到八通關西峰叉路小歇片刻.JPG


P8060385高繞路段有時仍需要拉著鐵鍊或繩索通過崩塌地.JPG


P8060388從八通關西峰叉路出發後,再前行約20~30分鐘,終於可以看見下方的八通關草原了,3.4公里的高繞也接近尾聲.JPG

出森林之後進入八通關草原,才發現正午時分的八通關陽光熾烈,幾無遮蔭。我們在一株二葉松樹下午餐,前幾天感冒還沒完全好的小咕嚕則在鋪滿松針的山徑上就地躺著補眠。

P_20200806_114524從高繞路下行八通關草原.jpg


P8060391正午前的八通關草原很難找到遮蔭,我們在一棵樹下午餐後,在離開八通關草原往中央金礦出發前合影。


P8060392草原上仍留有日據時代八通關駐在所的水泥門柱.JPG


P8060394離開草原不久,又遇上一處崩塌而改行一段高遶,高繞接回古道之前經過一處小溪谷,我們在這裡裝滿水。

過八通關之後不久,古道又恢復了曩昔記憶中的平緩易行,順著山勢拉出各式曲線,橫切過稜線與溪谷,在臺灣二葉松森林的遮覆下,以蓬鬆、彈性且泛著清香的松針,回應著登山者的輕重緩急的步伐。

P8060396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397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398過了八通關之後,穿過二葉松林下的八通關越西段,恢復了印象中的古道面貌.JPG


P8060399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_20200806_135433午後,行走在平緩、鋪滿松針的八通關越西段的小藍和小紅.jpg


P8060402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_20200806_140434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403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_20200806_140642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404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_20200806_140750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410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411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P8060413古道的各種曲線.JPG

事實上,八通關之後古道沿途的二葉松林,除了景觀上的優美之外,根據回來之後閱讀到的一份資料,還是日據時代臺灣重要的松茸--臺灣松口蘑的產地。尤以南駐在所、躑躅山駐在所、秀姑巒駐在所、巴奈伊克駐在所產量最高,是重要的臺灣松口蘑產地。產季在六月至九月間,只是此行我們並未特別留意松茸,就算有遇見也並沒有認出。但下山之後讀到這份資料,仍讓我驚嘆不已。(參閱資料 http://isivatan.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html#more



P_20200806_150730這是小咕嚕注意到的,古道在過溪處很高的疊石.jpg

我們在離開八通關草原前,遇到的一位揹著單人帳篷獨行的先生,他說,他已有一段時間沒來,想去大水窟草原走走。事實上,他對於觀高至八通關間的崩塌與高繞路的路況相當熟悉,他今晚將住在巴奈伊克,就在山屋前搭起營帳。其實,巴奈伊克是布農語,意為「絕佳之處」、「好地方」,他將獨享巴奈伊克的寧靜。

根據查閱的資料,日據時代因1928年6月「郡大蕃脫出事件」而設置的巴奈伊克駐在所,則位於現今古道的上方,在現今巴奈伊克山屋前方100公尺古道轉彎處上方5公尺小平台上,有長階梯連接越嶺道。(當年9月發布同時設立新高、巴奈伊克、躑躅山、南駐在所,11月底,新高和巴奈伊克駐在所先後落成,而躑躅山與南駐在所開工。)


P8060415巴奈伊克山屋仍維持二十幾年前的樣子.JPG


P8060418過巴奈伊克山屋後不久,會經過一處大崩壁,對岸的荖濃溪上游有一處瀑布.JPG


P8060419過崩壁.JPG


P8060421經過一座跨越荖濃溪支流的小橋.JPG


P8060422下午四時之前抵達中央金礦山屋.JPG


P_20200806_162441中央金礦山屋前取水的清澈小溪也是荖濃溪上游支流.jpg


P_20200806_162507中央金礦山屋前小溪取水.jpg

今天較早抵達中央金礦山屋,到了山屋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天空才開始飄下一點雨絲。

中央金礦山屋對於山行者而言,可說是五星級的山屋了。位於很避風的谷地,屋內空間很寬敞,分成上下兩層,都鋪設有睡墊,並且規劃了供山友放置大背包的空間;夜間有太陽能發電的電燈照明;屋前有避雨的炊事空間與露天的木桌椅。山屋門口的留言簿,讓山友們能提供各登山路線的最新資訊。

山屋下方不遠就有乾淨水源--清澈見底的荖濃溪支流;屋外裝有收集雨水的雨撲滿,而且水很乾淨,可洗手、洗菜;山屋右側設有一處很乾淨、沒有臭味的生態廁所。希望山友們能共同珍惜、維護中央金礦山屋的環境。


P8060424阿德和小瑀魚又做了兩菜一湯一飯,我們的晚餐.JPG

將近天黑之前,後面有一支要去馬博橫斷的大學登山社和社團指導老師,於細雨中抵達。在準備晚餐時,看見他們掏出長柄平底煎鍋,又聽他們討論著這幾天的菜單與食物,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早已過了準備豐盛菜單上山當作練體力的那個年紀。現在山行中的生活力求簡單,卻同樣容易滿足,更能夠有餘裕想想、感受山行中哪些東西對於自己是重要的。或許也是一種價值澄清的過程。

為了明日凌晨摸黑出發,我們在就寢前準備好明天要出去一整天的食物、水、保暖衣物和風雨衣,整理輕裝背包,並將頭燈換上全新的電池,阿德另多帶了幾瓶水、煮水用的套鍋,才放心入睡。


 

對照一份日據時代1939年的地圖,當時八通關越道路的秀姑巒駐在所,就位在現今的中央金礦山屋附近。另外一份資料則提及,秀姑巒駐在所在對岸,與中央金礦山屋隔著荖濃溪,比中央金礦高約40公尺,前有長階梯連接越嶺道。而八通關越道路在秀姑巒駐在所前橫渡荖濃溪的地方,應該就在中央金礦山屋前小溪附近。

過荖濃溪之後,古道繼續往躑躅山駐在所(杜鵑營地)--南駐在所(南營地)--大水窟駐在所、州廳界前去。這是八通關越道路的西段。

至於我們2003年7月走八通關越道路,當時往杜鵑營地的叉路指標,是在過巴奈伊克山屋不遠,指引山友順著一條小支稜而下,橫渡荖濃溪。記憶中,那條路是1996年當時就已存在,但它反倒不是原來八通關越西段的路線,而是以溪底獵路開闢的捷徑(另一說法是清古道舊路,不知何者為真)。但這一次來,那處循小支稜往杜鵑營地的指標已經拆除,現在往杜鵑營地的路才是走日據時代八通關越道路的正確路線。

延伸閱讀:

若對於巴奈伊克駐在所及秀姑巒駐在所有興趣了解更多,可參閱這篇

http://isivatan.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_14.html

以及這份日據時代的地圖


1939年八大秀(來源:中研院百年歷史地圖).jpg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一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二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三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109-8-5~8 之四

【立秋】山行水路:八通關-大水窟-秀姑巒 敘事書寫 109-8-5~8

台長: 玉山薄雪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