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05 22:14:01| 人氣4,4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認識神秘霜毛蝠到自己動手做蝙蝠屋 106-8-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約六七年前(2010年)曾從新聞報導得知,新竹市赤土崎眷村附近一處二戰時期遺留的廢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煙囪牆縫,發現了數百隻臺灣罕見的霜毛蝠聚居之處。
一種屬於北方、寒溫帶的蝙蝠,為什麼會選擇在台灣低海拔的城市裡落腳呢?
事實上,赤土崎附近離我當時上班的地方很近,也是我們假日時常活動的區域。但或許我們容易走著慣常的路線,造訪固定幾處地方,用固定的一副眼鏡看待世界...,許多越是生活中的、距離近的事物,也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當時的疑問就此打住,被生活中更多排山倒海的事物稀釋。

直到今年八月初,我們在清大聽了一場關於霜毛蝠與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廢墟保存的演講:『看見 傳說中的霜毛蝠』。
第一位演講者是研究蝙蝠的特生中心鄭錫奇組長。他在演講中提到,蝙蝠是變溫的哺乳類(哇,以前還以為哺乳類都是恆溫動物呢!),體溫最高攝氏40度,冬眠時降至攝氏4到10度,最長壽可以活30~40年,相當於200~300歲的人瑞!
保育生物學中有「庇護物種(保護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指標物種」(indicator species);蝙蝠和蜜蜂同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傳粉者,屬於基石物種。
至於霜毛蝠,原是一種屬於北方、寒溫帶地區的蝙蝠,是溫帶物種,主要分布範圍在中國華北、俄國烏蘇里江流域、韓國 、日本。臺灣的霜毛蝠,可能是目前已知全世界分布的最南界。因此,臺灣的霜毛蝠的生態地位,其實與櫻花鉤吻鮭是相當的、難分軒輊的。

臺灣的霜毛蝠模式標本,於1952年由David H. Johnson(美國學者)在台中縣東勢馬鞍寮採集,那是一隻死亡的雄性霜毛蝠。之後經過五十餘年都未曾有過發現記錄。直到2006年才由陳家鴻(我們私下都稱呼他雪霸蝙蝠俠)在觀霧捕捉到一隻雌性霜毛蝠。
然後就是2010年,媒體報導清大附近眷村的日治時期廢墟,發現為數眾多的霜毛蝠聚居(粗估約有五百隻)。但不同的是,這次發現竟然是在平地的建築物中,而且是因為繁殖而聚居的族群,多數為在此廢墟育幼的雌性霜毛蝠。幾百隻蝙蝠的群集,蝙蝠媽媽出去覓食回來,要如何從密密麻麻的蝙蝠當中找到自己的寶寶呢?只能夠先發出聲音找到寶寶大約的位置,再聞氣味。如果蝙蝠媽媽找不到寶寶,小蝙蝠很可能會餓死。

這段發現記錄,同樣讓我們感覺分明距離很近、卻又似乎遙遠。
當時為什麼沒有打鐵趁熱,去大煙囪看看呢?觀霧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地方,為什麼沒有想過問問研究蝙蝠的蝙蝠俠呢?

鄭錫奇老師帶來一隻因前肢第四趾骨缺損導致翼膜無法撐開,而不具飛行能力的霜毛蝠亞成體,讓我們透過這次的演講,得以近距離看見霜毛蝠。這隻霜毛蝠亞成體,在離開飼養箱之後,便不時地朝著圍觀的我們張開嘴、轉動著頭部,牠正發出超音波,探測、了解周遭的環境;就像101年暑假,我和小瑀魚在觀霧看蝙蝠俠進行蝙蝠繫放,蝙蝠離開布包後準備起飛前的行為。鄭老師說,這隻亞成體雖然由人所飼養,像寵物一般被餵食麵包蟲,無法在飛行中覓食,但仍會本能地做出起飛的準備動作。

01 霜毛蝠 俗稱東方食蟲蝙蝠 模式標本照片 1952年由美國學者David H. Johnson在台中縣東勢馬鞍寮獲得一死亡個體,現館藏於美國史密森(Smithsonian)博物館 

圓圓的耳朵、一身棕褐色毛髮的霜毛蝠。
霜毛蝠毛髮末端為淡黃色且毛質纖細柔軟,全身有如灑上糖霜般的色澤,因而被稱為「霜毛」蝠。其毛色變化從8月的霜白色,到1、2月的金黃挑染,在3月又恢復到典型的糖霜白(如圖),整個過程類似鳥類的換羽,在蝙蝠中甚為罕見。

02 霜毛蝠亞成體 IMG_1012.JPG

03 特生中心 鄭錫奇老師為大家解說霜毛蝠IMG_1020.JPG

接著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趙家麟老師介紹日據時代遺留至今的廢墟--大煙囪的現況。
2010年,林良恭老師的團隊與農委會林務局發現霜毛蝠在大煙囪聚居。牠們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從冬季的居所(一般推測是中海拔山區,但無法證實)來到大煙囪的縫隙裡居住和繁殖,在八月上旬開始至九月初陸續離開。
霜毛蝠的數量,曾經多到附近居民晚上睡覺都必須掛著蚊帳。
然而這兩年春夏的觀察,來到大煙囪度夏的霜毛蝠數量明顯下滑,原因可能是大煙囪結構補強施工造成的干擾,也可能是結構補強完成後,讓大煙囪的裂隙變大,改變了霜毛福聚居處需要的微氣候條件。
另外一位光復高中的張鈞傑老師則分享他帶著學生觀察及調查霜毛蝠,並發現部份霜毛蝠居住在附近社區鐵皮加蓋縫隙的經驗。

04 大煙囪的由來IMG_1023.JPG

傍晚前,我們各自前往大煙囪附近的建美路集合,由趙老師和張老師帶我們進入廢墟。

05 探訪大煙囪IMG_1033.JPG

06 霜毛蝠住在大煙囪裂隙 IMG_1036.JPG

廢墟的地面,留有許多被稱為「夜明砂」的蝙蝠排遺,是一種中藥。

07 霜毛蝠排遺IMG_1046.JPG

站在大煙囪底下仰望煙囪頂端,彷彿仰望夜空中的月光。
張老師的簡報中提到,每一年當中只有一天陽光會從煙囪口直射進來,大家不妨猜猜看是哪一天。


08 探訪大煙囪霜毛蝠IMG_1051.JPG

09 大煙囪裂隙內的霜毛蝠IMG_1059.JPG

許多霜毛蝠就住在裂隙。我們來訪的八月上旬,已是霜毛蝠繁殖季節的最尾端。牠們從七月下旬陸續離開,但秋冬的居所,目前尚未發現。

10 大煙囪裂隙內的霜毛蝠IMG_1065.JPG

離開大煙囪後,我們前往附近社區巷弄間等待居住在社區公寓加蓋鐵皮屋頂縫隙的霜毛蝠群。據張老師和趙老師描述,牠們都十分準時地在18:30分左右大量飛出覓食。

11 社區觀察霜毛蝠IMG_1068.JPG

果然時間到了就陸續有霜毛蝠從民宅鐵皮縫隙飛出,為數眾多。
此時已是繁殖季末,前幾個星期霜毛蝠群體出動覓食的景象,更為壯觀。

12 頂樓加蓋鐵皮內飛出的霜毛蝠IMG_1080.JPG

我們在天色轉暗時離開社區,想著離開大煙囪的霜毛蝠,不知會到哪裡去。
真的是中海拔嗎?
我想起101年跟小瑀魚看過蝙蝠俠在觀霧的調查。以及83年冬天第一次去霞喀羅時,白石駐在所的寢室通鋪上滿滿的蝙蝠排遺(會是哪一種蝙蝠?)。
從2006年至今超過十年,觀霧未曾再捕獲過霜毛蝠。(為什麼?)
霜毛蝠秋冬的去處,仍是一個謎。



營造與其他生物共享的家的空間,始終是理德和小咕嚕、小瑀魚很有興趣的主題。
8/5那天下午在清大聽了霜毛蝠的演講之後,小咕嚕和小瑀魚對於8/6『蝙蝠屋DIY工作坊』製作蝙蝠屋感到躍躍欲試,也很希望能在我們家掛上蝙蝠屋,讓蝙蝠來住。但因為已預定要回外婆家,沒辦法參加製作蝙蝠屋的課程。
我們居住的社區鄰近冷水坑溪,並非發現霜毛蝠的區域。但傍晚時,在天橋上很容易見到東亞家蝠捕食昆蟲。幾年前,小咕嚕就曾在冷水坑溪畔發現一隻小東亞家蝠。而社區也有許多戶人家的頂樓,有類似的鐵皮加蓋,有可能提供適合蝙蝠居住的鐵皮縫隙。
理德查了關於蝙蝠屋的資料之後,便在社區收集了一些鄰居們不要的家具木板,自己用手鋸裁成長長短短的小木板塊。
8/8這天晚上,就讓小咕嚕和小瑀魚自己動手釘製、組合成蝙蝠屋。

13 釘製蝙蝠屋IMG_0971.JPG

14 釘製蝙蝠屋IMG_0975.JPG

15 釘製蝙蝠屋IMG_0976.JPG

16 頂樓屋簷下掛蝙蝠屋IMG_0965.JPG

17 蝙蝠屋IMG_0964.JPG
根據老師們的觀察發現,蝙蝠比較喜歡利用懸掛高度超過四公尺,面向東、南方向的蝙蝠屋。
理德將這兩個蝙蝠屋掛在我們頂樓採光罩外頭的屋簷下。
之後,會不會真的有蝙蝠來使用我們的蝙蝠屋呢?真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
1. 霜毛蝠
2.  07-04-08 觀霧 捕獲台灣唯一活體霜毛蝠
   
3. 臺灣蝙蝠學會完成新竹地區霜毛蝠的族群生態與食性研究報告


台長: 玉山薄雪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