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23 08:47:53| 人氣4,29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菊島奇遇】邂逅海鼠仔的清晨 103-1-22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菊島奇遇】邂逅海鼠仔的清晨 103-1-22

我們偏好在淡季旅行,並且喜歡去一些旅行地圖或是旅遊書上不見得註記的小地方,也因此,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奇遇。

連續兩天的晴朗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享盡了澎湖冬季難得的溫和,然而強烈寒流選在[大寒]的夜裡降臨。

第三天清晨,東北季風在窗外呼呼狂嘯。
實際氣溫十一度,卻因為十級強風的風冷效應,體感溫度只有三度。我們選在這天前往西嶼,然而飛沙走石的景況,讓小瑀魚笑說:「風發飆了。」
早晨,小咕嚕表示再想去沙灘,阿德就選了一處靠近內海的沙灘在附近停車。然而,更吸引我們的是潮水不斷撤退之後的潮間帶,以及潮間帶連接的一座海上島嶼。我們就從瓦硐附近走下這處無名沙灘,脫下鞋襪,踏著海水退去之後仍不斷滲著水的潮間帶,前往了那處後來才知道叫做草嶼的無人島。雖然是無人島,鳥類卻很多,冬候鳥蒼鷺、鷸、鴴都在島四周的潮池忙著覓食。而小咕嚕發現潮間帶有許多星星形狀的痕跡,他猜想是海星留下的。好奇的小手試探著伸進泥灘裡掏挖,果然都藏有一隻海星,原來星星形狀是退潮時海星慢慢地下潛,將自己埋進泥沙裡的痕跡,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及躲避天敵。

大約是迎著東北季風的緣故,白沙和西嶼的風浪特別強勁,中午從水族館出來之後,我們去了因盛產丁香魚而興盛的赤崁聚落,遊走在巷弄的古老建築間。午後只在漁翁島燈塔的戶外逗留了一段時間,其他地方,只要一開車門感覺情況不妙,小咕嚕小瑀魚就不太敢下車。就連去年去西嶼的那一天,小咕嚕小瑀魚一面看一夕陽,一面衝來衝去、跳躍、奔馳的赤馬沙灘,他們也無意稍作逗留。

澎湖的第四天,我們把握著離開澎湖之前最後一個清晨,二度前往奎壁山看日出。潮水漸漸退去,大海中慢慢地浮現了一條明顯的小徑,通往赤嶼。東北季風過於強勁,車停在防波堤旁的路邊,都被吹得搖擺不定。穿戴好全身的衣帽面罩手套,我們嚴陣以待,就像爬玉山的那天清晨,把自己包裹得像是在潮間帶採集的「海女」,逆著狂風吹襲,走在黑色玄武岩礫灘,避開大大小小的潮池,向著赤嶼前去。風聲在耳際咻咻呼嘯,拍打著風衣劈啪作響,也吹得我們舉步維艱,有時走三四步又倒退一步。直到靠近赤嶼的山壁旁,勉強得到一點遮擋。我們就在這裡停駐,欣賞了最美的日出,與前天的菓葉日出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天在赤嶼最高點的山頂上,看到退潮時北方的海面露出一大塊潮間帶,並且似乎有一帶白色沙灘,我們決定把握最後一個早晨走過去看看。於是,先從赤嶼折返奎壁山東側的山腳下,逆著風、跳著石,顛躓於高高低低的玄武岩岸,接上潮水退去的潮間帶。附近早起的居民也穿著雨鞋、提著簍,頭頂強風、踩著熟練的步伐趕往潮池,撿拾大海帶來的禮物。

小咕嚕發現了一隻疑似是貪食潮間帶的藻類而來不及在退潮時回到海水中的海兔遺體而停下腳步檢視;當他跟我討論、分享著所知時,阿德和小瑀魚已經到達白色沙灘處。事實上那是一片沒有多大的沙灘,潮水漲上來時,根本就是一座海中的蕞爾沙島。(後來我跟阿德討論之後覺得,以前中學時代地理課本寫道的國土最南界,曾母暗沙,應該就是類似這樣的一個地方。)

阿德四處遊走探看著,突然遠遠地叫喚著小咕嚕,並對著我們用力地揮手,好像發現了甚麼。風將聲音切得斷斷續續的。我們趕過去時,才知道原來是一隻幾乎全身黑色的海豚寶寶,擱淺不知道多久了,已經沒有了氣息。小咕嚕摸摸牠的皮膚,覺得還有點潮濕,他很難過地說:「如果幫小海豚淋海水,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來?」

推斷是海豚寶寶,是因為他的身長只有大約八十公分。吻部很短,額頭渾圓,皮膚很光滑,有一些很可能是被風浪打上岸時留下的小擦痕。背脊上微凸的背鰭很不明顯,並且佈有一些明顯的白色圓形圈點。眼睛很小,看起來緊閉著,或者還沒來得及張開。小咕嚕覺得,牠的頭部不太像海豚,比較像鯨;而我覺得牠的外觀很像前一天在白沙鄉水試所水族館多瞄了幾眼的一處解說看板上面的「新鼠海豚」。

跟海豚這樣地靠近,對我們全家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小咕嚕和小瑀魚是看到釣魚人將不要的小魚棄置岸邊,都會想把牠們丟回水中的小朋友。看到小海豚死了,卻愛莫能助。
是太冷了被凍死的嗎?是風浪太大了被帶到潮間帶擱淺的嗎?微張的嘴巴,讓我想到牠也許是一隻還未斷奶的小海豚?可惜我對海豚的了解太少、太粗淺了。

小咕嚕覺得,應該把小海豚帶上岸,轉送水試所水族館做成標本,下一回來澎湖,就可以在水族館再相見。之後,阿德在這處幾分鐘就可以繞一圈,卻佈滿了各種漁船留下的垃圾的無人島上,尋找著一件可以安置小海豚寶寶的容器,最終找到一個長方形的塑膠籃子。阿德將小海豚捧進籃子裡,父子三人合力抬著籃子,走過潮間帶礫灘、爬過礁岩,往奎壁山回程。

我們趕在早上九點鐘歸還車子之前,將海豚寶寶送往派出所,由警員通知農漁局來處理。警員忙著打電話的時候,隱約地聽見他稱呼海豚寶寶為「海鼠」而不是「海豬仔」,阿德向我解釋,「海鼠」、「海豬仔」、「海翁」大致是以體型大小區分。

後來聽另一位警員說起,早期當地人如果巡視潮間帶遇見擱淺或死去不久的海豚,多半會視為大海帶來的禮物,直接帶回家當作補充蛋白質的來源。而過去也曾經有漁船誤捕,有些居民是因為不知法而無意間觸法。

來自大海的生命殞落時,原該回到大海裡去。
無意間邂逅海豚寶寶的我們,該把海豚寶寶帶上岸去嗎?還是留在原地,等待下一回漲潮或是強風長浪把牠帶回海裡?
在這個回首的當下,我的心裡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後記:
回到新竹的晚間,阿德和小咕嚕在餐桌上翻閱著鯨豚圖鑑。根據吻部、額隆、背脊(書上說有背脊而無背鰭),以及尾鰭(中央明顯的凹刻)的特徵,這隻海豚寶寶有極大的可能是成體身長1.2~1.9公尺,在淺海及潮間帶活動的「新鼠海豚」(露脊鼠海豚)。體色原是淡藍灰色,近乎全黑是個體死亡後才會出現的變化。



1阿德和小咕嚕小瑀魚一起在山水沙灘蓋了一座大沙堡.JPG




2菓葉的石滬.JPG




3瓦硐沙灘.JPG




4小咕嚕在瓦硐的沙灘撿到一條長達100公分的「水針」.JPG




5我們在瓦硐附近停車,望著海水逐漸退去的潮間帶,慢慢走向海中的無人島草嶼。這是一個旅行中的歧出,十分獨特的經驗.JPG




6潮水退去的時候,潮間帶到處都是海星,這是一隻尚未完全沉入泥沙中的海星.JPG




7馬公觀音亭日落(1/21是東北季風最強勁的一天,躲在岩壁邊,孩子們還是冷得哇哇叫,我用畫畫來比喻,引導孩子觀察,天邊細微的變化是細心的小瑀魚用色鉛筆上色,而大面積的變化,是小咕嚕用水彩筆豪邁地揮毫).JPG




8赤嶼海底步道,退潮時間一到,海水就向著兩邊分開、退去,露出一條大海中的道路.JPG




9赤嶼看日出.JPG




10赤嶼日出.JPG




11奎壁山下有許多美麗的潮池.JPG




12奎壁山.JPG




13清早趕去潮間帶採集螺貝的「海女」婆婆.JPG




14遠方的沙洲(位於赤嶼北邊
,漲潮時是一座沙島,潮水退去時才能抵達).JPG



15近看沙洲(位於赤嶼北邊,漲潮時是一座沙島,潮水退去時才能抵達).JPG




16躺在沙灘上,沒有機會長大的「新鼠海豚」寶寶.JPG




17咕嚕說如果幫小海豚淋海水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來.JPG




18將「新鼠海豚」寶寶裝進籃子搬運.JPG




19將「新鼠海豚」寶寶送到湖西分駐所.JPG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4,293)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島嶼行旅 |
此分類下一篇:【菊島奇遇】澎湖灣的美麗與哀愁 103-1-22
此分類上一篇:動物倫理的兒童實踐 102-11-23

玉山薄雪草
早上 我又在電腦上把原始照片放大了看。海豚寶寶的背脊前段是略微凹陷的,有點像人的背脊;後段則微微地隆起,像是一條沒有完全長成的背鰭。背脊上面密布著許多白點。想到我們曾經用手輕輕地碰觸、撫摸過牠的背脊,當時難過與惋惜的感覺,又一下子都跑出來了。
2014-01-24 16:16: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