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31 00:32:34| 人氣3,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所知道的里德 賞鷹.生態遊 之二 豬澇束社 夜遊 起鷹 101-10-6~7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想, 你多半會同意, 旅行是一種閱讀.

旅行中, 我們瀏覽. 凝視. 兼以諦聽. 我們閱讀地景 觀察人物 遭遇自然 碰觸歷史 感知時間 .... 並且領悟它們, 彼此關連.

 

去年十二月 我因為參加千里步道與旭海社區合辦的自然創作營 而造訪遠在海角天涯的旭海社區-斯馬查籃

當時 我對社區解說員們的相貌輪廓 家世 以及他們講述的斯卡羅族(一般認為是排灣化的卑南族知本社人)和十八番社頭人潘文杰的故事 很感興趣

其中一位解說員家慶提到 他正是潘文杰的後人 楊南郡老師曾去過他的家 訪談過他家中的父親長輩 回新竹後 我雖然翻閱過一些書籍資料 然而仍屬片段 (楊南郡老師的文章<斯卡羅遺事>)

為何統領十八番社的大頭目的後裔 會選在如此偏遠的斯馬查籃落腳? 對我而言 是個尚未解開的謎

 

這回十月南下恆春賞鷹(灰面鷲過境) 我們家參加墾丁國家公園與滿州鄉里德社區合辦的賞鷹生態遊 我同樣地對於里德社區的解說員們感到好奇 雖然他們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 年輕一點的說國語 然而 若是仔細留意他們的五官特徵 似乎仍隱約能夠讀出 他們分屬不同族群的血統 

較年輕的解說員提到 他們的祖先來自各個不同的族群混血 有許多父親是來自他地的漢人(閩南人與客家人)為取得耕種土地 娶了當地排灣族女子 有些則是與南部的平埔族(西拉雅平埔族之馬卡道族) 恆春阿美 以及從台東遷徙來的卑南族(斯卡羅卡羅)通婚

經過長時間多次的族群融合 幾乎都不會說母語了 生活習慣和傳統信仰也幾乎泰半因漢化而消失 

我們從欖仁溪畔觀賞灰面鷲落鷹回來 在里德社區發展協會休息時 阿德在發展協會牆面的公佈欄上 看到一分滿州鄉的部落訪查公文 公文裡面 關於里德社區附近的幾個部落 豬澇束社 蚊蟀山頂社 欖仁溪部落 都有著非常詳盡的調查和記錄


IMG_2047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JPG

IMG_2048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JPG

IMG_2049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JPG

IMG_2050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JPG

IMG_2051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JPG

IMG_2052滿州鄉公所 里德部落訪查地圖.JPG

原來 我們每年像候鳥一樣準時來訪 觀看灰面鷲的里德部落 就是我在書中反覆讀過的"豬澇束社" 主要住民 是一群從台東知本社往南遷徙到恆春半島 並受到當地排灣族影響而融合同化的卑南族人 日據時代的民族學者稱他們為"斯卡羅族"
 
而遷移到牡丹旭海的潘阿別家系 是十八番社大頭目潘文杰的四子 因日本統治者將十八番社劃為普通行政區 收編蕃地原住民勢力 受到閩客人同化的壓力影響 為保有原住民身份而決定遷徙 大頭目的六子潘阿祿家系 則移居滿州村 另一頭人潘阿瑤家系仍留在豬澇束社(里德)

里德也是高砂族教育的發祥地 在1896年就設有"恆春國語傳習所 豬澇束分教場" 然而 也是從清朝即開始接受外來文化 漢化最早 之後的日據時代 光復以後加速漢化 以致於文化傳承中斷 族群歷史快速瓦解的部落  

閱讀這份公文 對於大頭目後人為何避居海角天涯 關於恆春半島族群遷徙融合中的血與淚 彷彿又透出更為清晰的脈絡與輪廓

傍晚的一場雨 讓山間的氣溫驟然下降 而夜色漸至 也將里德附近山區 逐漸籠罩在深沉的未知與神秘裡

[盛宴]

天黑之後 我們在社區發展協會 享用了很有當地特色的自助式風味晚餐 許多菜餚都是取材在地 製作費時的手工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滑滑的雨來菇和排灣族的粽子"奇那富" 然而 這裡的"奇那富"裡頭包的是糯米 不是道地的小米和粉蒸肉 讓我聯想到部落訪查報告最後 使用的一個詞"潘皮漢骨"
我想 傳統食物"奇那富"的改變 或許也標記著某些傳統的講究與堅持 在文化融合之中的質變與消失

(參加活動的人下午溯溪 玩水 賞鷹 玩得十分盡興 等美味的特色菜餚一上桌 就一擁而上 掃去了大半 使得辛苦的工作人員(多半是老人家)捧著餐具 只能慢慢挑撿剩菜)

[夜觀]

晚間七時 我們添加了衣服 套上雨鞋 跟隨著解說員的帶領 循產業道路 前往里德社區附近的山區 進行夜間觀察

車燈在暗夜中的山路上掃射著 穿過千萬根銀色的雨絲 車子折返之後 四下恢復某種暗夜該有的沉靜 諦聽 以及窺視的氛圍 即便扭亮手持電筒 燈光也迅速被周遭濃重與深沉的潮濕稀釋 孩子們想像著電筒的燈光是劃破黑暗的劍 是在墨黑畫布上塗鴉的蠟筆 而熱帶季風林的相思樹 梳理著風 在湛藍色天幕上頭 細細勾勒出它們的黑色剪影

雨似乎是停了
然而空氣中漂浮著一捲細密的潮濕 拂過每個人的臉 在衣服和頭髮上 安靜凝結
會是霧雨嗎? 我想
所以 熱帶季風林也會下霧雨嗎?

黑暗中 剛點起的星火正從草葉間升起 以那不灼人的燈火 起飛 優雅飄移
孩子們往前湊近 

那微弱的光源有兩種 一面飛 一面打著燈語的 是火金姑成蟲 而光源穩定的 是其貌不揚的幼蟲

IMG_2057螢火蟲的幼蟲.JPG


IMG_2068山窗螢.JPG

解說員說道 除了看螢火蟲 他很想帶我們找到今天傍晚在這片樹林落腳過夜的灰面鷲
不過 灰面鷲其實是前一天才剛從北方南下 可能夜棲的數量不如想像的多 

我們遇到迎面而來的另一組 他們言之鑿鑿 都說看見一隻夜棲樹梢的鷹

手電筒在樹冠層打出數個亮晃晃的光影 夜間尋鷹 或許比白晝賞鷹 更考驗人的眼力
我們從細雨走到雨停 又從霧雨走到細雨 當雨勢開始轉大 大家紛紛套上雨衣 續行

我們終究是沒有看見夜棲樹梢的鷹 或許是被另一組人無意間嚇跑了

雨勢轉大之後 似乎就沒有停的打算 看見或沒看見什麼 都是收穫
至少里德山稜線上 熱帶季風林的夜間氛圍 被我汲取 收藏了去 


IMG_2061拉氏清溪蟹.JPG 夜遊中 一隻趁著暗夜出來覓食的拉氏清溪蟹被孩子們遇上 給解說員帶了回來 讓所有參加者看過之後 就放牠回家


IMG_2074拉氏清溪蟹.JPG

夜遊回來之後 喝一碗社區為我們準備的暖暖甜湯 隨著民宿主人帶領 各自前往民宿落腳

[屋頂觀起鷹]

清晨, 窗帘外頭開始流洩著一點灰濛濛的光亮 我將阿德 咕嚕 瑀魚都喚醒 昨晚解說員交代 起鷹都在清晨六點之前 建議五點多就上民宿屋頂去等待

我們住的民宿在滿州鄉公所附近 環顧四週 並沒有高聳突兀的建築物遮蔽視線 只需上到頂樓 就享有絕佳視野

慢慢等待著天色轉亮 彷彿 恆春半島也隨著從寤寐之中醒轉

接近五點五十分, 山稜線附近的天空 開始出現一些零星 如搖蚊的黑色細點 

起鷹了!

起鷹 就像骨牌效應般 似乎有連動作用 一時之間 附近的山稜線紛紛多了許多盤飛的黑色細點 並且陸續匯聚成過劃過天空 往南方流淌的河流

鷹河, 是鷹河! 我回想起來 曾經在哪裡看過 有人用這樣一個詞 形容這鷹群密集過境的壯景

起鷹來得突然 似乎也結束得很快 六點十五分過後 只剩下零星的幾隻 從較低空飛掠 偶爾有那一兩隻落單的經過 咕嚕注意到了 阿德就打趣著跟咕嚕瑀魚說 那是睡過頭的灰面鷲 瑀魚仍不免擔心地問著 如果牠追不上同伴 該怎麼辦? 我想 牠會靠著自身本能的召喚 繼續地往南飛吧

我們慢慢地從滿州進入里德 在山頂路附近徒步 烏頭翁 伯勞 大冠鷲 在這裡十分尋常 早餐之後 活動就要結束 要向里德社區的解說員道再見


IMG_2089五點五十六分在滿州鄉公所附近的民宿屋頂看到的起鷹.JPG

IMG_2098五點五十七分.JPG

IMG_2102一隻飛得較低的灰面鷲.JPG

IMG_2104五點五十九分.JPG

IMG_2108滿州的清晨.JPG

IMG_2111起鷹之後 鷹群都乘著氣流飛在高空.JPG

IMG_2115里德社區的老人都很早起 坐在門口.JPG

IMG_2116里德的常民生活.JPG

IMG_2117恆春半島 已經是烏頭翁的領土了.JPG
IMG_2128早餐時分.JPG

IMG_2131一隻伯勞嘴裡叼著剛捕到的螳螂.JPG

IMG_2145離開里德 我們沿著產業道路到稜線上的高點 慈母宮 從那裡看滿州里德 視野非常遼闊

IMG_2147慈母宮前 正在曬一種類似番荔枝的果實.JPG

(離開里德之後 我們開啟了一段沒有時間表 手邊沒有地圖 沒有旅遊指南的小旅行 精彩續集在:真正的旅程, 開始於計畫結束之後-溪仔口)

 

後記:

雖然當了十幾年的解說員
卻是從去年去旭海參加自然創作營 才首次體驗近年新興的生態旅遊型態
是強調由在地人規劃遊程 提供導覽 友善環境 消費在地的深度旅遊
而消費直接回饋給社區 也能支持社區維護生態環境 以及未來提供品質穩定的旅遊服務

我們家曾參加過幾次生態/環境守護工作假期 雖然也包含導覽 以及在地消費 食物里程最短 等原則 然而是以"環境服務"為主
而這一次全家參加里德社區的生態旅遊 則是以"旅遊"為主要目的 

很感謝里德社區的解說員長輩們 將他們的私房景點與生活面貌 與我們分享 讓我們家對於來里德賞鷹的喜愛 因為了解而更為深刻

也將里德社區生態旅遊推薦給讀者 (FB:里德生態旅遊  https://www.facebook.com/#!/Lide.Ecotourism?fref=ts)

台長: 玉山薄雪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