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11 17:00:00| 人氣1,2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把心放空,才能如實應命——[莊子與你]6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而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人間世〉第二段)

 

對於外交事務的行動準則,孔子針對在兩國領袖間傳話一事,繼續作一種事理的歸納:

「原來所有的語言,寄託於其上的語意或情意都是如風吹水流般變動不居的;而所有的外交行動,也都必然承載著雙方領袖的利益盤算(「實喪」即得失之意)。於是夾帶著私心計算的外交辭令就必然是言辭閃爍不定,含意愛昧不明的(易以動、易以危)。隨便一點猜疑誤解(巧言偏解),就會引生莫名的憤恨情緒(「忿設無由」,可以毫無理由地生氣)。就如同野獸生病受傷臨死前的痛苦呻吟,是沒心情去作什麼修飾的(獸死不擇音),就這麼直白地發出怒吼悲鳴了(「氣息茀然」,茀然)是發怒的樣子」!而這樣的情緒行為表現,又會反過來重染制約人心,而形成心理上的情結(心厲)。人與人間的利害計較、爾虞我詐也一樣,當計謀失敗,期待落空,都一定會忍不住發出受創的飇罵,久而久之,心性也就不免自我制約而成為多疑善怒之人了!這都是因為長期的心存計較(剋核太至),患得患失,遂使得心也漸漸失去本有的自在善良而表現出種種的創傷症候群(不肖之心應之)來了!到後來,甚至習慣成自然,完全追踪不到是那一次的創傷所致(不知其然)。而當人連病因都無從追踪確認之時,試問又那裏可能找到對症的解藥呢(孰知其所終)?」

於是孔子再度引用當時流傳的格言(法言)來佐證說:「所以格言才會如此說:『要如實傳譯老闆交代的話,不要擅自加上自己的解釋(無遷令),也不要順老闆的期望去加碼意圖促成(無勸成),因為這些過度反應都是多餘沒用的(「益」,多餘也)。』真的,擅自更改老闆的說法,自以為是地多方促成,都只會帶來危險(「殆」,危也)。要知道:要做成一件事很難很久,但要毀掉一件事卻很容易,常常一言既出便駟馬難追(惡成不及改),所以能夠不戒慎從事嗎?

那麼要怎麼做才是個稱職的外交人員呢?總原則(至矣)無非還是把自己的心完全放空,去因時因地制宜(乘物以遊心)。凡所反應,都是本來就該如此反應(「不得已」不是無奈的意思,而是順理成章、本當如此的意思),而全無私意(「養中」,表現其虛心也,「中」,沖也)。所以你該如何回應老闆的派令呢?就是別再考慮自己的利害,而置生死於度外(致命)罷!但這正是最關鍵也最難的地方啊!」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