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07 16:09:51| 人氣1,8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由的弔詭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由的弔詭》
#人之不自由其實來自人的自由選擇
    關於人性,最本質、複雜、幽深、弔詭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由。
    就作為人性(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質而言,人是絕對自由、不可能不自由的。但依於「自由」在概念上即「無所限定」的本質涵義而言,「自由」竟必然涵蘊了「不自由」。此即自由之弔詭所在。
    且如此設想:依人的自由意志作無限的推衍,人是可以自由到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的。但當人真作如此選擇,請問人在此時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呢?依於人之選擇(他既然選擇放棄自由),他應該是不自由的;但依於他是據自由意志以作選擇,他仍是自由的。這於是構成了自我存在的矛盾與弔詭:一方面人同時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這當然是個矛盾;但換一個角度看,人其實不可能不自由,因為自由依其弔詭的特質,本來即涵蘊了不自由,亦即:人連他的不自由都是基於自由而生的。所以人是因有了自由意志才可能出現不自由感,貓狗沒有自由意志,所以牠們也無所謂不自由。於是究竟言之,人的不自由其實是個假相或人的錯覺,或這全是人自找的,因為人如果依其自由意志不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人本來就是自由的。所以當人感到處處被約束、不自由,不能怪誰,只能怪自己。乃因你之被約束,歸根究柢言,也是你同意的。孔子清楚看到這一點,所以才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但人為什麼會選擇放棄自由?
    以上是就理論上說人有權選擇放棄自由,但事實上人為什麼會作此陷自我於矛盾的選擇呢?卻有存在上的兩難理由。原來人性的本質籠統說就是自由,但就生命存在的成長發展而言卻有兩階段或兩層次,就是初階的自我存在的肯定與進階的人我同在的圓成;此二者即可簡稱為自尊與愛。當然能超越自我的局限,發出自由主動無私的愛去與他人連結,才是人性自由更充分的實現,但這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須得人格有更充分的成長磨鍊,培養出根本自信,湧現出原始的創造力,發展出充分的愛人能力才行(此即孔子所謂「下學而上達」),否則人性的成長就會因某些挫折或創傷未癒而停滯而卡住,遂因憂疑恐懼等自我防衛反應而作出自我矛盾的選擇。在此遂有了假我與假愛的出現,也有了明辨真我假我、真愛假愛之必要。
    長期以來我的體會是:真我不會受傷,受傷的都是假我;真愛不會傷人,傷人的都是假愛。但人(尤其是不作身心修養的現代人)卻常是髙自尊低自信(遂形成脆弱易受傷的自我),有愛心無愛能(遂形成雖無傷人之意卻有傷人之實)。其總根源實都因生命人格成長停滯,而不免作出自我矛盾的選擇所致。
#因護衛自我而放棄愛與因渴求愛而放棄自我
    那麼這種憑自由意志而選擇放棄自由、自我否定的矛盾選擇,落實下來是如何進行的呢?這大致有兩種類型,就是為保護受傷自我而放棄愛,與為渴求被愛而放棄自我。
    前一種就是大男人與獨裁者的型態,其故一在於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男人有更髙的社會期許與成長壓力,來不及從容地發展出更成熟的愛去連結人我與自我實現,二在於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挫折(愛人不成或權力鬥爭失敗),形成了心理防衛機制而使成長卡住。遂一橫心選擇放棄成長與愛,而改用自我膨脹實則自我封閉的方式去證明自我,而流為對他人與外物之控制、佔有、毀滅等等暴力,以強迫他人服從。卻不知這並不是真實的人我連結與自我實現,而只是虛妄的自欺欺人。而尤有進者,是當人選擇停止成長與愛(即停止下學上達的努力)而改用暴力佔有的方式去證明自我的時候,他其實並不能真保有自我,反而是讓自我封閉萎縮空虛失落了!此所以外逐者都不免有忙碌終身終歸一場空之嘆。奧森威爾斯的名片《大國民》(Citizen Kane)中的主角報業巨子肯恩,正是此中典型。
    至於後者,則是小女子與所謂小人的型態,其故則一在於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中,女人本來就被設定為受格而有成長的壓抑,難以發展出獨立愛人的意識與能力;二在於即使是男人,也有可能因成長的挫折形成自我防衛而退縮回孩童階段。遂執著於孩童的舊習,仍以被愛為自我存在的證明,而不惜放棄自我意志,卑屈地順從討好。卻不知這並不足以真獲得被愛與自我存在的證明,反而會使人因自我命運操之於人而更患得患失,多疑善妒。而且尤有進者,在這被壓抑的自我,終必會反彈而形成陰性的怨恨,去恨那個愛自己的人,而終於傷人傷己,且使自我與愛都同付流水,而與陽性的暴虐一樣終歸是一場空。布紐爾的名片《特莉絲塔娜》(Yristana)由凱薩琳丹妮芙主演的女主角特莉絲塔娜最終以她的卑屈陰毒殺死了她的男主人,也正是此中典型。
    總之,愛雖必以獨立的自我為基礎才是真愛,但愛也是自我存在更充分的證明,必須到能無私愛人時我才是真我。此二者根本是自我與自由的一體兩面,為保有其一而放棄另一,都終必導致兩面都落空。這就是人為什麼會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之原因所在,無非是只認兩端中的其一為我而忘了另一也是我而不可放棄罷了!
#更幽深的弔詭
    但更幽深的弔詭卻在:人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兩者都不可廢。所以為保護自尊而放棄去愛人的大男人獨裁者,並不會承認他不愛人,反而口口聲聲都說我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愛(愛國家民族人民子女⋯),《大國民》中的肯恩正是如此說,而在他妻子終於受不了求去時他甚至崩潰。
    同樣的,為了被愛而放棄自我的人也不會承認,反而會驕縱恣肆地撒嬌鬧脾氣以凸顯自我,或者以溫婉忍讓顧全大局來合理化他的卑屈,終於讓壓抑到極限的自我,反彈出驚人的狠鷙殘忍,去毀了他一直在顧全的表面和諧。《特莉絲塔娜》中的女主角正是如此,許多內向順從守規矩的沈默者忽然大開殺戒也是如此。
    總之,生命、自我、自由、愛,竟是如此複雜幽深,弔詭難解啊!竟至於自我否定而不承認自我否定,自我防衛而不承認自我防衛,以構成更複雜弔詭的自我防衛與自欺。在大則IS恐攻肆虐,小則恐怖情人隨處可見的此時代,真令人對人性思之不勝慨然!
一、人之不自由其實來自人的自由選擇   

  關於人性,最本質、複雜、幽深、弔詭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由。    就作為人性(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質而言,人是絕對自由、不可能不自由的。但依於「自由」在概念上即「無所限定」的本質涵義而言,「自由」竟必然涵蘊了「不自由」。此即自由之弔詭所在。    且如此設想:依人的自由意志作無限的推衍,人是可以自由到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的。但當人真作如此選擇,請問人在此時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呢?依於人之選擇(他既然選擇放棄自由),他應該是不自由的;但依於他是據自由意志以作選擇,他仍是自由的。這於是構成了自我存在的矛盾與弔詭:一方面人同時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這當然是個矛盾;但換一個角度看,人其實不可能不自由,因為自由依其弔詭的特質,本來即涵蘊了不自由,亦即:人連他的不自由都是基於自由而生的。所以人是因有了自由意志才可能出現不自由感,貓狗沒有自由意志,所以牠們也無所謂不自由。於是究竟言之,人的不自由其實是個假相或人的錯覺,或這全是人自找的,因為人如果依其自由意志不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人本來就是自由的。所以當人感到處處被約束、不自由,不能怪誰,只能怪自己。乃因你之被約束,歸根究柢言,也是你同意的。孔子清楚看到這一點,所以才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二、但人為什麼會選擇放棄自由?   

  以上是就理論上說人有權選擇放棄自由,但事實上人為什麼會作此陷自我於矛盾的選擇呢?卻有存在上的兩難理由。原來人性的本質籠統說就是自由,但就生命存在的成長發展而言卻有兩階段或兩層次,就是初階的自我存在的肯定與進階的人我同在的圓成;此二者即可簡稱為自尊與愛。當然能超越自我的局限,發出自由主動無私的愛去與他人連結,才是人性自由更充分的實現,但這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須得人格有更充分的成長磨鍊,培養出根本自信,湧現出原始的創造力,發展出充分的愛人能力才行(此即孔子所謂「下學而上達」),否則人性的成長就會因某些挫折或創傷未癒而停滯而卡住,遂因憂疑恐懼等自我防衛反應而作出自我矛盾的選擇。在此遂有了假我與假愛的出現,也有了明辨真我假我、真愛假愛之必要。
    長期以來我的體會是:真我不會受傷,受傷的都是假我;真愛不會傷人,傷人的都是假愛。但人(尤其是不作身心修養的現代人)卻常是髙自尊低自信(遂形成脆弱易受傷的自我),有愛心無愛能(遂形成雖無傷人之意卻有傷人之實)。其總根源實都因生命人格成長停滯,而不免作出自我矛盾的選擇所致。

三、因護衛自我而放棄愛與因渴求愛而放棄自我   

  那麼這種憑自由意志而選擇放棄自由、自我否定的矛盾選擇,落實下來是如何進行的呢?這大致有兩種類型,就是為保護受傷自我而放棄愛,與為渴求被愛而放棄自我。
     前一種就是大男人與獨裁者的型態,其故一在於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男人有更髙的社會期許與成長壓力,來不及從容地發展出更成熟的愛去連結人我與自我實現,二在於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挫折(愛人不成或權力鬥爭失敗),形成了心理防衛機制而使成長卡住。遂一橫心選擇放棄成長與愛,而改用自我膨脹實則自我封閉的方式去證明自我,而流為對他人與外物之控制、佔有、毀滅等等暴力,以強迫他人服從。卻不知這並不是真實的人我連結與自我實現,而只是虛妄的自欺欺人。而尤有進者,是當人選擇停止成長與愛(即停止下學上達的努力)而改用暴力佔有的方式去證明自我的時候,他其實並不能真保有自我,反而是讓自我封閉萎縮空虛失落了!此所以外逐者都不免有忙碌終身終歸一場空之嘆。奧森威爾斯的名片《大國民》(Citizen Kane)中的主角報業巨子肯恩,正是此中典型。   
  至於後者,則是小女子與所謂小人的型態,其故則一在於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中,女人本來就被設定為受格而有成長的壓抑,難以發展出獨立愛人的意識與能力;二在於即使是男人,也有可能因成長的挫折形成自我防衛而退縮回孩童階段。遂執著於孩童的舊習,仍以被愛為自我存在的證明,而不惜放棄自我意志,卑屈地順從討好。卻不知這並不足以真獲得被愛與自我存在的證明,反而會使人因自我命運操之於人而更患得患失,多疑善妒。而且尤有進者,在這被壓抑的自我,終必會反彈而形成陰性的怨恨,去恨那個愛自己的人,而終於傷人傷己,且使自我與愛都同付流水,而與陽性的暴虐一樣終歸是一場空。布紐爾的名片《特莉絲塔娜》(Yristana)由凱薩琳丹妮芙主演的女主角特莉絲塔娜最終以她的卑屈陰毒殺死了她的男主人,也正是此中典型。
    總之,愛雖必以獨立的自我為基礎才是真愛,但愛也是自我存在更充分的證明,必須到能無私愛人時我才是真我。此二者根本是自我與自由的一體兩面,為保有其一而放棄另一,都終必導致兩面都落空。這就是人為什麼會選擇放棄自由、否定自我之原因所在,無非是只認兩端中的其一為我而忘了另一也是我而不可放棄罷了!

四、更幽深的弔詭   
  但更幽深的弔詭卻在:人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兩者都不可廢。所以為保護自尊而放棄去愛人的大男人獨裁者,並不會承認他不愛人,反而口口聲聲都說我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愛(愛國家民族人民子女⋯),《大國民》中的肯恩正是如此說,而在他妻子終於受不了求去時他甚至崩潰。
    同樣的,為了被愛而放棄自我的人也不會承認,反而會驕縱恣肆地撒嬌鬧脾氣以凸顯自我,或者以溫婉忍讓顧全大局來合理化他的卑屈,終於讓壓抑到極限的自我,反彈出驚人的狠鷙殘忍,去毀了他一直在顧全的表面和諧。《特莉絲塔娜》中的女主角正是如此,許多內向順從守規矩的沈默者忽然大開殺戒也是如此。
    總之,生命、自我、自由、愛,竟是如此複雜幽深,弔詭難解啊!竟至於自我否定而不承認自我否定,自我防衛而不承認自我防衛,以構成更複雜弔詭的自我防衛與自欺。在大則IS恐攻肆虐,小則恐怖情人隨處可見的此時代,真令人對人性思之不勝慨然!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1,823)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