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4 14:20:18| 人氣1,5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儒家教化與道德經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摘要
當今經濟領域中最紅的概念莫過於「全球化」。但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實蘊涵嚴重危機,即:①全球化的標準:美式生活是一地球無法支持的生活方式。②遂造成過度開發與大地反撲。③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存在著脆弱不穩定的危機。而面對此危機,我們可先借用索羅斯的分析,指出其因在於逕以金錢為價值而造成道德、政治的腐敗。再據儒家心性學的觀點作進一步的詮釋,指出此乃人生觀的謬誤導致從有限處強求無限。最後指出問題的解答仍當回到心靈層面去反求諸己,秉剛健正大的人生觀去及物潤物,以善化人的經濟活動為道德的經濟活動。

關鍵字:全球資本主義體系、金錢、虛無、價值觀、道德


一、 問題之提出:全球化隱藏著嚴重危機

在當今經濟領域中,最火紅而且位居核心的概念恐怕就是「全球化」了。從正面而且表面地看,這似乎是一件好事,代表著全球經濟、文化的融合,即所謂「地球村」的實現。但若深入去看,卻會發現它其實隱涵著嚴重的危機。這些危機在目前且已漸漸呈露,令人無法漠視。除非我們立即著手對問題嚴肅檢視,且提出有效的矯治方向(且不談具體的方案),否則等問題惡化到「不可逆轉點」,人類是真有可能滅絕的。

首先,我們理當對這所謂危機的內涵,先作簡要的鋪陳。

1. 偏頗的全球化標準:美式生活
全球化的第一項危機就是它的標準是偏頗而不合理的。這個偏頗的標準就是美國化或資本主義或西化(近代西方文化化)。所以全球化不過就是美國化(一切向美國看齊)罷了。而美國是當代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龍頭,所以美國化不過就是一切遵從資本主義的操作方式去生活罷了。而當代資本主義又是近代西方文化(以科學與民主為核心概念的文化形態)的最後產物,所以所謂全球化、現代化不過就是西化罷了!

「現代化就是西化」這個命題其實很早就被人提出,卻要到西化發展到最後,結穴於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尤其在蘇聯崩解、冷戰結束、社會主義衰落、美國成為世界獨強之後),而使美國成為全球唯一標準之後,這命題的內涵才真正清晰起來。這就是:全球的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願意或不願意,其生活都逐漸向美國看齊(例如無所不在的麥當勞)。

但這卻眼看就是一個惡夢與可怕的方向。姑不論美國如此向全世界推銷她的文化、制度與生活方式算不算是一種文化侵略(因為許多地區的獨特文化風貌都因此消失了),就算純出善意,結果也將凸顯以消費為主的美式生活是一種不合理且不可能的生活方式。過去不覺得它不合理反而視之為美好的理想(所謂「美國夢」),是因只有美國在過這樣的生活(以全球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卻耗用全球三分之一的資源)。等到全球的人都努力奮鬥,漸漸趕上美國水準之後,就顯出問題其實無比嚴重了!

例如當中國和平崛起(更不必提印度這另一個人口大國),十三億人都有志一同要過美式生活的時候,我們立刻發現這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地球根本負擔不起;也就是說,全球資源都集中起來全給中國,都不夠用。杭廷頓教授曾說後冷戰時代將會是西方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及儒教文化的對抗。其實慢說儒家文化提倡和平不愛侵略對抗,中國光全體人民服膺美國文化願向美國生活看齊,就已夠美國人頭皮發麻了!這於是清楚凸顯出以美國生活為準的全球化是不合理的,並不真正符合普遍的人性常道。

像最近石油價格飛漲(由幾年前每桶四十美元到如今已漲破一百三十美元了)、百物騰貴、糧食不足的危機都日趨嚴重。將來連水都成為珍貴資源的日子恐怕也早晚會到來。面對這般情勢,我們還不該認真反省:這樣的全球化還應當繼續追求且以為天經地義嗎?

2. 過度開發與大地反撲
伴隨著以大量消費物資為主的美式生活風行,自然就是大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而當開發的速度超過地球的生息速度,開發就立刻變成破壞。到如今,地球自然環境的破壞已到了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能源耗竭、環境污染、熱帶雨林快速消失、沙漠化日趨嚴重、臭氧層的破洞愈來愈大、南北極的冰層快速融化、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海洋升高、物種大量滅絕…地球到底還能撐多久?

其實遠在三四十年前,人已經注意到這危機,所以有關著作如《成長的極限》、《寂靜的春天》、《大地反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紛紛問世。這些年來,如環保、綠黨、清貧生活、極簡主義等反全球化的呼聲也漸漸興起。最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製作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更是大聲疾呼要正視地球氣候被嚴重破壞的問題。但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式的消費生活早已積重難返(美國迄今不願簽字認可京都議定書就是顯例),人類真的能夠懸崖勒馬,在生活態度上改弦易轍嗎?

3. 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脆弱危機
最後我們應該正視的,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存在著雖靈活卻脆弱的本質,所以它的強大也可能一夕崩盤轉變為脆弱不堪。

這乃是為了要方便資本的自由流通,而逐漸形成金融與資訊的無國界自由流通。這可以說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內在體質,亦即:它表面上繁榮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政治、文化活動,其實是以內在自由的資訊、金融活動為底據的。亦即:所有商業活動的核心,是逕以金錢為商品而進行交易的金融活動。於是在貨幣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中,匯差、利差、價差的操作追逐,遂亦滲透到全球,造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連動效應。這緜密連動的金融體系中,若出現了一個擺不平的缺口,就可能引發蝴蝶效應而導致體系崩潰的危機。如最近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會牽連到什麼規模與程度,到目前都還沒有答案。它會導致美國乃致全球的經濟衰退乃致大蕭條嗎?也同樣還沒有答案。

其實不必牽連到這麼複雜的經濟活動,單就金融體系的運作本身而論,一九九九年底的所謂「千禧蟲」隱憂,如果真發作(指電腦無法辨認二000的日期碼00和一九00年的差別,而導致系統大亂),那麼所有儲存在電腦中的金錢數據都將流失,你我存在銀行中的錢也就全數太空迷航,不知所終了。這當然就會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

其他如因電腦當機導致航空訂位作業、航班調度、行李輸送大亂等,相對來說,就只是小事罷了!

在對全球資訊系統、金融系統依賴日深的現代社會,會不會發生整體崩潰的危機?或如電影「終極警探」第三集中一個狂人駭客就可以通過電腦控制美國國防終而毀滅世界?坦白說並不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事。

以上三點,就是對全球化的潛在危機的簡要鋪陳,在顯示出這些危機現象之後,我們應當追問的是:這些危機是怎麼來的?這些危機的核心本質到底是什麼?

二、 問題之解析:本質上是人生觀的問題
關於全球金融體系的危機本質,我們不妨先借重金融怪傑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分析,以為本節論述的起點。

索羅斯在他的《全球資本主義危機》 一書中,對當前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本質與危機,有極其深刻的觀察與論斷。他的意見大致如下:「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在本質上是純粹功能化的」 ,這功能就是競爭與擴張 。換言之就是無限追求在競爭中的成功,而所謂成功的衡量標準卻是金錢 。這構成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嚴重缺陷,就是「對金錢的追求凌駕其他社會考量」 ,尤其是道德的考量 。於是工具取代了目的,金錢由交換價值取代固有價值而成為一項新的道德原則,遂導致社會與政治的腐敗 。社會政治的腐敗加上資本自由流動的特性 、無限擴張的本能,遂使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更趨向不穩定 。於是索羅斯基於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天性與對道德淪喪、社會政治腐敗的憂慮,而斷言全球資本體系即將瓦解崩潰 。

索羅斯的分析論斷已道出了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基本事實,我們則可以據此作更進一步的詮釋。我們所據的立足點當然就是「逕把金錢當作價值與人生目的本身」這一基本謬誤。

這一謬誤首先導致人生的空洞化。根本原因乃在金錢本質原屬虛無。金錢並不是佔有時空、可以擁有的物,而只是一種交易能力。所以金錢只有在用以交易的剎那才存在(這也是一種即用見體);當其不用而儲存於金融體系,它只是一堆數位符碼。其次,當我們持金錢的代表物如鈔票、支票、有價憑證去進行交易時,試問對方何以會接受而使交易得以完成?原因乃在信任,而信任實存在於人我之間的道德基礎之上。所以信用或道德對金融體系的運作是極為重要的。若抽離了這人與人間的道德信任,金錢就成為完全虛無的存在。它只餘某種機構運作上的符碼形式,而與人生無任何有意義的對應關係。換言之,它將成為一種金錢或資訊遊戲。而人竟然以這種空洞無任何實質意義的金錢為價值的本身,則其價值觀豈不也是虛無?(亦即:純以擁有金錢的數量為價值,或更尖銳的說:純以一空洞的數目為標準以決定價值。)人竟然以追逐這無限增加的金錢數字(如在富士比富豪排行榜上的名次)為人生主要的活動,則其人生不也是空洞虛無的嗎?然則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競爭本質、擴張傾向,說穿了也只是一種虛無的競爭、為擴張而擴張的虛無擴張罷了!

但事實上金錢財富的追逐、競爭、擴張卻並不是完全不涉及真實人生與實存的物質世界(並非像電動玩具、線上遊戲之純屬虛擬),只是它不是道德的涉及而是破壞性的涉及。亦即:對人際關係而言,它並未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相愛而實增加了其間的爾虞我詐。對地球這個自然環境而言,則是並未妥善使用物質以增益人生的幸福;而只是無限開發、生產、製造許多商品,刺激人的盲目消費,最終則是轉換為我賺取的金錢以增益我的所謂價值感。卻不知為了增加這虛無的數字,代價是耗損了這也許永難恢復的地球環境,而所製造出來的商品,則終將被人拋棄而成為垃圾。我們由此可知近世環境的破壞從何而來,也可知逕以金錢為價值本身的謬誤是如何嚴重。這最嚴重的謬誤一言以蔽之,無非就是耗損這有限的地球,想去填滿人心那虛無的慾望無底洞罷了!

但人心這虛無的無底洞到底是怎麼來的?亦即:索羅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即將瓦解的預言,到底有何更深層的論據?卻不是單從全球金融體制天生的不穩定與社會政治的腐敗就足以說明的。我們還當從人性學或中國傳統心性學的角度去作更根源性的剖析,才能知其底蘊。這根源性的底蘊或所以然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當如何確定的問題。亦即:人怎麼會逕以金錢財富的追求為他的價值觀的問題。這根源性的謬誤到底是怎麼來的?這於是關涉到儒家的內聖之學(明辨、確立價值之源)與外王之道(如何秉剛健正大的價值觀去涉入人間事務,例如經濟活動)。以下即據此對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危機試提出其可能的解答。

三、 問題之解答:以覺心去重建道德世界
依儒家心性學對人性的了解,人心本來就普遍具有求無限(自由、永恆、不朽、絕對、圓滿…)的本性本願。乃因人心人性本屬無限性,而與形軀之屬有限性有別。所以,所謂求無限實即要求人心人性的自我實現。既屬自我本具之無限性之自我實現,所以實現之道必然只有向內反求諸己,通過心靈的超越功能與創造功能(依孟子,此二功能總稱為「思」),去當下超越外在有限結構(形軀、外物、外境皆是)的限制(於此證生命存在的自由),且創造出人生存在的價值感、意義感來(即無限性貫注於有限性而與之合為一體,遂使有限性亦化為無限而具有意義價值)。我們可以說:這乃是人生自我實現或價值需求的唯一滿足之道。

但當人心昏昧(至於人心緣何會昏昧?則根本原因來自心靈之本質自由,遂可僅依自由意願之本義而涵有昏昧之自由或可能),便可能誤執外物為價值之源,而強從有限處求無限之實現。歷來追逐名利權位之輩,其悲劇亦多矣;往之聖賢仙佛、儒道釋之達者亦已多知之。則緣何這無始來之無明執著,於今尤烈?則不能不說確是與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之本質虛無有關。

本文前已論及金錢之本質虛無,但在仍倚賴金錢之代表物(金、銀等貴金屬)以進行樸實有限的交易活動的古代,其虛無本質還不顯。卻是要到了全球金融體制建立,金融可以自由流動,且徹底捨棄對金錢代表物的憑藉而進入無實體金融的時代,金錢的虛無本質才完全彰顯。而弔詭的是,擺脫了對有限實體的憑藉,金錢的虛無性也儼然顯現出一種無限姿態來。人遂可以完全不涉及用錢去購物的生活實事,而純只在金融的世界中馳騁(只用錢買錢,買空賣空)。此所以金錢才會從古典素樸的交換價值僭居為現代人的固有價值。

當然,這是一種假的價值觀,因為在純粹的金錢遊戲中完全不涉及生命存在的實事。但它又有一種非常逼似於真的價值形相,就是它虛無的無限姿態(因為真理確以無限為其形式)。換言之,對一切人間對象物的追求,都會有時而窮,到此窮處人對他的虛妄追求倒也總會嗒然若失、憬然有悟。但現代金融世界中的追逐卻真是無限累積,永無止境,甚至勝過所有被限定的線上遊戲(因為凡依設定,便能窮盡,所謂打到滿分。所以電玩雖也虛無,卻非無限)。換言之,在金融網絡中的鬥爭殺戮,並非虛擬(只是被殺者是誰,並不確定罷了)。既有嗜血的存在感,卻無現實的限制性,豈不真足以引動人在其中作無窮追逐嗎?可也正因如此,金融世界也最足以象徵人心迷失後的虛無黑暗。索羅斯只見到其間的道德腐敗,恐仍不甚了然人心的邪惡顛倒,實與這金融體制的虛無不定互為表裏。

那麼解救之道何在呢?仍無非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的源頭既然是心靈的迷失外求,問題的解答當然仍只能從心靈的自我覺醒開始。(孟子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莫以為這是緩不濟急的高調,須知捨此別無真的拯救。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與其急著去找所謂的特效藥結果虛耗了七年都沒找到(因為根本沒有),何如老老實實反求諸己,那麼實修三年,也已可以見功了!而一旦見功,其實以心感心,是等比級數的擴大,功效是不可思議的。(孟子說: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這就是所謂教化。

然後,心覺醒了(心普遍地覺醒了),內在的創造動力如原泉混混,滲透到所有人生社會的事務之中,使所有事務都染上了道德的光采(社會上人普遍都過如此的道德生活)。於是物我一體,人我間善意交流,這才是最真實的意義感、價值感的實現。所謂「己立立人」、「及物潤物」。這樣的人間活動,遂可以都加上「道德的」的形容詞,而稱為「道德的經濟學」、「道德的政治學」、「道德的倫理學」、「道德的形上學」,或「道德的經濟、政治活動」、「道德的生活」。這樣富有意義的道德生活,當然是相對於價值中立的西方科技文化而言的。於是全球化、現代化遂不必然等同於西化、資本主義化、美國化。而可以是一嶄新又古老的路向,即全球的道德化,或道德的全球化。這應是當代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唯一徹底的可能出路。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1,5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