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浪蕩漢與老母親相依為命。
浪蕩漢喜歡喝酒賭博,對母親非常的忤逆不孝,常常一生氣起來,就愛破口大罵老母親。
可是這位浪蕩漢雖然不孝,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倒是有幾分虔誠。他聽說南海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非常靈驗,於是丟下老母親,自個兒跑去普陀山了。
聽說普陀山的梵音洞,常常有菩薩現身,他四處找尋,卻不見菩薩的蹤影。
浪蕩漢十分失望,於是想折返回家。這時路上走來一個老和尚,浪蕩漢上前請問老和尚:「我在梵音洞找尋菩薩的真身,從早到晚找遍了都沒有看到菩薩的蹤影,到底要怎樣才能親見菩薩?」
老和尚一聽:「你要見活觀音嗎?觀音跑到你家裡去了,你回家就能見到活觀音。」浪蕩漢聽了大喜,問老和尚說:「要如何認得活觀音的模樣呢?」
老和尚說:「活觀音的衣服是反穿的,鞋子也是倒過來穿的,你只要看到反穿衣、倒踏鞋的人,就是活觀音。」浪蕩漢聽完老和尚一番指點,內心非常興奮,一路馬不停蹄地趕著回家,急著見到活觀音。
趕回到家已經是半夜三更了,浪蕩漢一心一意要見到活觀音,焦急地敲門:「快來開門啦!」老母親聽到是兒子的聲音,平時因為害怕兒子的粗暴,聽到兒子焦急的敲門聲音,非常緊張,匆忙之間,將衣服穿反了,鞋子也倒穿了,趕緊出來開門。
門一打開,兒子一看,母親的樣子,不就是老和尚所說的活觀音嗎?
浪蕩漢心有所悟,知道老和尚的用心,原來時時刻刻為兒女含辛茹苦,受盡人間艱苦的母親就是活觀音。
菩薩的化身之一,就是人間的母親,用她的血乳哺育我們的身體,用她的慈悲茁壯我們的心性,用喜捨成就我們的前程。
《悲華經》說,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出家後號觀世音,祂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那時祂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在《悲華經》中,寶藏如來說:「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處處為了幫助眾生斷除煩惱,令眾生的安樂,祂是觀察世間種種苦難的音聲,尋聲救苦的菩薩。
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尋聲救苦的觀音菩薩。
公車上讓座給老人或不方便的人就是尋聲救苦;路上有一塊大石頭,把它移走不讓騎車而過的人跌倒,也是尋聲救苦;保持公廁的整潔讓後來者安心使用也是尋聲救苦,生活上有太多可以讓我們學習做觀世音菩薩的點點滴滴。
曾看過一則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連續三年聯考落榜,心情非常低落,隨機坐上一輛進站的公車,只要不是回家那班就好。站在投幣口旁邊,往口袋翻找好一陣子,竟然一毛錢也沒有,正要下車,卻有一隻厚實的手將兩倍硬幣投了進去,口喊:「兩個人。」年輕人回頭一看,是一位年約六十歲的老伯,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到人情的溫暖。
年輕禮貌性地向他點頭致意,勉強擠出一抹數月不見的笑靨,找了空位坐下,車上乘客不多,老伯好像故意似的坐在旁邊。
「年輕人,你好像有心事,可以說來聽聽嗎?」
看到老伯誠摯的態度,年輕人猶如洪水找到潰堤的缺口,一古腦兒將連續三年聯考失利說了一遍。
老伯沒有出言安慰,反倒從口袋裏掏出一個一元硬幣,接著說:「想不想聽聽這一元硬幣的由來?」
那年老伯才二十出頭,背負著鄉下親友的期望,隻身上臺北打拚。他找不到工作,身上花到一毛不剩,眼望茫茫車潮,正想從天橋一躍而下,突然一隻手捉住他,回頭一看,是位衣衫襤褸的老乞丐,對著他說:「年輕人,你看我比你窮,可是我還活得好好的,不要因為一時不如意就走上絕路,想想故鄉的親人還在等你呢。」只見老乞丐從隨身的包袱裏,慎重地掏出一塊錢交到老伯手上:「不要小看這一塊錢,所有大錢都是一元一元累積起來的,送給你,要好好運用它,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運呢?」說完就蹣跚地走了。
老伯拿著這一塊錢,先打電話給也是上臺北打拚的國小同學,同學幫他安頓生活,又幫他介紹開車的工作,從此老伯不再失意,一元一元地累積,一步一步地跨越,現在已是一家大型客運公司的老闆了。
「年輕人,這雖然不是當年那一塊錢,但我今天要把它的精神送給你,希望你能善用。」
老伯下車後,年輕人也找了一站下車,用這一元打電話回家,焦急的家人趕快來接,一句話也沒責罵,反倒像找到迷途知返的小孩一樣開心。
後來年輕人已經是大學教授,口袋裏總是額外帶著一塊錢,常常用這一塊錢鼓勵學生。
把這份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傳下去,才是真正的拜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