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釋義
「聞說法語 心不餐采 後生長耳驢中」
聽法的時候或聽到正確的道理,心裡不肯接受,不願意理解法語的義理,也不去吸收,心裡頭堅持自己的看法,就像驢一樣的倔強。“餐采”是採取、聽取的意思,驢大多都是非常倔強固執的,對主人正確的指示不肯聽從,這些愚痴的習氣,將來投生做長耳朵的驢子。
《寶積經》裡說一則典故。
過去迦葉佛時,有五百比丘,他們本來是外道弟子。
有一天,他們一起到迦葉佛說法的地方,原本存心想在佛說法時,找些話來批評、說長道短。他們的動機是不純的,但由於佛陀的方便善巧,他們聞佛說法,覺得很有意義,得起微少信心,而自己心裡想說:「佛陀說法確實希有,佛的說法,真是快善妙語。」
雖然屬於外道,不曾能徹底悔悟,修學佛法,但就以對佛法的一念的善心,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受天國的福樂。等到忉利天命終,因以前善念的餘力,現生南閻浮提,也就是佛時的印度。在我的法中出家,作了比丘。這五百人,得到了過去聽聞佛法的善果。
可是由於他們過去曾作過外道弟子。深固執著我見,常見斷見等。安住於外道的見著中,是不容易解脫的。這五百位比丘,前生作了外道弟子,受到異見的深厚熏染,所以聽聞迦葉佛說深法,雖覺得希奇難得,到底不能信解隨順通達。這種外道僻見的等流因果,一直到現在作了佛弟子,還是偏好禪定,不能信解隨順通達深法,甚至退席而去。
不過聽聞了佛法,『一歷耳根,萬劫不失』。所以五百比丘雖不通達,但以聽聞深法義的因緣力,種下清淨法種,還是得大利益。如過去不生惡道,而生忉利天上人間;在這一世當得徹底的覺證而入涅槃。
這些大利益,都從過去偶聞佛法而來。如文殊師利菩薩,曾因反對甚深法而墮地獄。但文殊菩薩說:「現在想起來,能這樣的大智慧,於佛法得大成就,還是從那一次聽聞深法而來。」所以,不論懂與不懂,信與不信,能聽聞甚深法義,功德比一切都希有!
聽聞佛法如一盞去除黑暗之明燈,也是別人永遠搶不走的智慧財富。聽聞佛法後,我們每當面臨人生抉擇時,便知道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所以聽聞可說是我們的指路良友。在危難及臨死時,我們的親友都幫不上忙,只有聽聞過的佛法能派上用場,所以應該常常聽聞正法。
有位陳師兄分享了他學佛聽法後的改變。
我是一個生意人,從事過多種生意:做過營造業標工程、開彩色冲印店、建材公司等,生意愈做愈大。這廿幾年在生意場上打滾,整天為錢奔波跑三點半軋票款,積欠了非常龐大的債務,可能三輩子也還不了。
人也變得不像人,出口罵髒話,吃檳榔、喝酒,脾氣變得非常爆躁,動不動就對我太太發脾氣,惡言相向,也無暇照顧一對兒女。還好我娶到一位女德很好的太太,她毫無怨言地忍受我的一切惡習,不但願意伴著我,而且在我生意最低潮的時候,發願吃全素,為我祈福,幫助我度過難關。這是很難的,因為她吃全素,還要煮葷食給全家吃,那要何等的毅力。
這樣過了兩三年,我的事業稍有起色,但仍舊慘淡經營。而我太太原本過敏的體質,也痊癒了。但她吃全素,我始終覺得對全家都不方便,十齋日時跟著她吃素。就這樣,我開始與眾生少結一點點惡緣,也有想去接觸佛法的衝動,但又不知從何處切入。經好友建議,我開始讀誦金剛經,這是我接觸的第一部經典。有一次參加某道場法會,拜完整部梁皇寶懺,從懺文發現:自己年過半百,只是造孽深重,此生結束必墮三惡道。因此,讓我更堅心想去了解佛法。
我去參加佛法課程,法師用聊天的方式談到人生無常,什麼是無常?當無常降臨在你身上時,你是否已準備好去面對它、接受它?或是你會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法師要我們回想: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從開始有記憶以來,每個階段的生活重心是什麼?而此時的人、事、物若起了重大的變化,例如你最關心、最心愛的人,突然離你而去;你最喜歡的一件事,起了變化使你厭惡;你最喜歡的東西,瞬間被破壞—這正是人生無常。就這樣,我被佛法扣住了。而且想深入了解佛法。
我從聽聞佛法的過程,建立了正確的理念,每月固定拜一部三昧水懺,依文作觀;並遵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原則待人處事。很快的改掉以前的惡習,不再口出髒話,不與人爭論、對抗,情緒也穩定下來,很少發脾氣。如此迅速巨大的轉變,很多好友都很驚訝。其中有一對篤信基督的夫妻,也來聽法,他們想了解:佛法到底有什麼力量,可以使我在極短的時間脫胎換骨?這是陳師兄聽法所得的利益。
聽法既然有這麼大的好處,我們應該常時聽聞佛法。但是聽法的人應以恭敬心,作三種的觀想:
第一種作甘露想。甘露都是很甜美的,對於所聽的法,好像得到無上的甘露般珍惜。
第二種作醍醐想。醍醐是很有營養,而且也是很好的一種食物。佛法的法食就如醍醐,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
第三種作除病想。就好像是最好的醫藥一樣,可以消除我們各種的疾病。佛法能消除我們的貪嗔癡等煩惱心靈的疾病。
同時說法者也要作三種的觀想:
第一種作醫王想。他說法好像是最好的藥,可以作一個大醫王,可以救助眾生。
第二種作救病想。能夠救拔、消除眾生的各種疾病。
第三種作拔苦想。可以拔除眾生種種的痛苦。
有兩個師父在寺院裡誦經,一位每天誦很簡單的普門品,另一位誦很深奧的大涅槃經。
有一天二位突然都往生了,可是胸口都還有溫度,所以就不敢跟他們埋葬。
死了以後,二位都到了閻羅王殿,閻羅王很恭敬地請誦普門品的師父坐在金寶座,請誦大涅槃經的師父坐在銀寶座。
閻王說:「很抱歉,你們兩個陽壽都還沒有盡,獄卒抓錯人了,我請人把您們送回去。」
兩位師父回來以後,誦大涅槃經的師父心裡納悶為何他只有誦普門品,可以坐金蓮座,為什麼我誦大涅槃經,反而只能坐銀寶座?於是請教誦普門品的師父。
他說:「我也沒什麼方法,我誦普門品時,一定先刷牙,把手腳、臉面先洗乾淨,然後禮拜燒香,恭敬跪在那邊靜心的誦。誦完後,再恭恭敬敬收起來禮拜,也沒有什麼特別,只是心存恭敬而已。」
誦大涅槃經的師父豁然開悟說:「所以恭敬心誦普門品的關係,比我散慢心、輕易心誦大涅槃經功德殊勝。所以人家誦普門品,可以坐金寶座,我誦涅槃經,只能坐銀寶座,就是因為我的恭敬心、清淨心不夠。」
所以我們聽法誦經應以恭敬心,才能得大利益。
聽法是以對治自己的煩惱為重點,假使不能受持讀誦,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那只是徒增佛法知識而已。因此,聽法時,最重要的是要將法落實在自己心上面”,不要去看別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