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小舖《菲菲》
論吃素
所謂『吃素』,乃指不吃五葷(五辛)腥(動物肉)之食物。五辛是包括五種帶有辛味之蔬菜,即大蒜(葫菱)、慈蔥、蘭蔥、韭菜、興渠(洋蔥),因五辛含有刺激性,學佛人有了慾念與瞋恚,便會蒙蔽智慧,增長愚痴,妄動無明,造諸惡業;食眾生肉(動物肉),則有欠慈悲心,又增加血管內膽固醇,影響健康,故學佛人主張『吃素』。
所謂『持齋』,乃戒律規定過午不食,但不一定吃素。『吃素』與『持齋』是有相當大之不同,學佛修道者能『持齋(不一定要素食)』比『吃素』來得符合佛陀之戒律,所以如果不能受持『六齋日』或『十齋日』,而有機會受持一日一夜之『八關齋戒』,應儘量去參加受持,其功德將非常殊勝;若機緣成熟更應受持『五戒』『在家菩薩戒』,對於道行之提昇,功德之積累,將不可思議。
聖嚴法師曾講過,素食是佛教鼓勵學佛人的事,但並不要求所有學佛的人一定要吃素。因為學佛的人吃素是出於慈悲,而慈悲又以五戒中的第一條戒“不殺生"為根本。
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吃素,而吃素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佛。如果因為吃素而引來了更多的煩惱與家庭的不和的話,那就失去了學佛的意義了。素食主義其實就是一種心靈革命,心向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種形式,對於自己的精神宣示不再沉淪於物質的深淵。__蓮花天下素食網
心向素,福相隨
心向素時即已放下屠刀,素食主義其實就是一種心靈革命,人必須從為了衣食住行的無止境索求與焦慮中解放自己,對自己的精神宣示不再沈淪於物質的深淵。
吃素的壞處
1. 對於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吃素無法提供成長發育期時所需高品質、高熱量的葷食蛋白足夠的養分。由於營養不良,這類孩子長大後精神不足,不能勝任用腦稍重的一些工作,易抑鬱不合群,由於腎功能不強壯,甚至會影響婚後的性生活與家庭和諧。
2. 易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很難在素食中攝取的到!
3. 吃素的人雖然容易留住鈣質,還是會因為不吃乳製品而缺乏鈣質。吃素的人因為飲食受限的關係,容易缺鐵質、鋅、維生素B2等必需的養分。
4. 老年人長年吃素,抵抗力勢必下降,各種血管性疾病高發,生活品質變低。
老年人需要吃葷,老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菜、肉的比例可以是3比2。葷食肉類一定要烹煮軟透,易於老人家腸胃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
吃素的好處
1. 素食者吸收的油脂較少,不容易發生血管硬化的現象,對於老年人來說,更可以減少高血壓的困擾。
2. 許多研究皆指出纖維是抗癌因素之一,許多患大腸癌和胃癌的人,就和和少吃蔬菜有很大的關係;以蔬菜中含有的胡蘿蔔素來說,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很容易轉變成維生素A,可以管制細胞分裂,並有助維持免疫系統,而健全的免疫系統就是抗癌最好的“利器”。
3. 低油脂、低熱量的飲食,讓素食者較不容易發胖,但要注意別用太多的油脂烹煮,否則還是會把熱量吃進去!
4. 素食者因為少吃蛋白質的關係,可減少鈣質的流失,因此骨骼密度較高,不易患有骨質疏鬆症。
5. 不易生糖尿病、低膽固醇、排便順暢等,是吃素的好處。
吃素倒底是好或是不好,因人而異,健康的人可以放心的吃素養生,但身體較虛弱的人,就要考慮吃素所缺乏的營養是否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__《 健康醫網 》
吃素的健康原則
1. 先天性尿酸代謝能力較差或有痛風毛病的人,對於全豆類和核酸較高的食物要避免,如:香菇、蘆筍、筍乾...等。
2. 麵筋和豆類製品的營養質能夠互補,最好能搭配著吃。
3. 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必須減少蛋白質的攝取,而限量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是高品質的蛋白質如牛奶,應避免低品質蛋白質來源如:豆製品、堅果類等植物性蛋白質。
4. 長期吃素者很容易造成鐵、鈣、維生素B6、B12、葉酸等營養素缺乏,所以素食者應多吃以下食物以便取得均衡的營養素:
鐵:全麥、菠菜、黑棗、紅棗、葡萄乾
鈣:豆腐、優酪乳、甘藍菜、花椰菜、無花果
B6:酵母、小麥胚芽、莢豆類、堅果類、酪梨、香蕉
B12:海藻、牛奶
葉酸:菠菜、苜蓿、酵母
均衡的攝取營養素是很重要的,如適量的進食五穀根莖類食物,多選擇含高纖維的蔬菜類食物,少量油脂和鹽份與調味料,如此才能吃出健康且均衡的素食。總之,吃素要吃新鮮與自然的素食,才是真正的吃素觀念,也才能真正吃出健康與長壽。
蛋白質與脂肪的補充
素食者必須特別注意蛋白質與脂肪的補充,三餐都要有,而且比例要對。這個比例必須經過精密檢測與計算,結果會因為每人體質不同、每個人天生體內代謝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不同傾向有關,也和血型與體質酸鹼性有一點關係。
適時補充營養/注重屬性
由於植物性蛋白質不像肉類或蛋的動物性蛋白質那麼完整,建議豆類與穀類應搭配一起食用。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蔬果性味偏於寒涼,肉類則偏溫,所以虛寒體質的人如果吃素,要注意每一餐的食物屬性,多攝取一些屬性溫熱的蔬果、堅果和辛香料,並且要多運動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才不會越吃體質越寒。
素食者如果要吃得健康,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 農藥與化肥殘留
2. 素肉的製作是否有許多人工添加物
3. 素食餐廳或家庭烹飪的用油問題
4. 優質蛋白質與「好油」是否足夠
5. 體質與食物的寒熱屬性是否平衡
所謂的健康素:
1. 低油、低鹽、選擇在地與當季的食材
2. 不用加工素料,不加過多的人工調味,以體會食物原本的美味與營養。
3. 盡量選擇各種食材,不偏食、不過量
4. 材料新鮮、清洗乾淨。
健康吃素不貧血
維生素B12又稱為抗惡性貧血因子,可以用來治療大球性貧血,而一般人錯誤的觀念就是以為維生素B12只有在動物性食物裡才有,以為吃素的人會因為攝取不到維生素B12而貧血,但是事實上一些植物裡也擁有大量的維生素B12,包括香菇、紫菜、海帶、大豆、全麥、糙米、海藻、小麥草、米糠、雛菊、大豆、泡菜、各種發酵的豆製品 ( 例如:味噌湯、豆腐乳與豆豉 ) 和酵母衍生食物 ( 例如:無酒精啤酒 )等等,另外有些植物像是綠藻的維生素B12含量還比動物性食物更多。東方醫學也指出例如當歸、明日葉、康復力等中草藥都含有維他命B12。無論是素食者或肉食者,只要是健康的成人,只需要很少量的維他命B12,便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吃素者五大類食物營養均衡的調配:
1. 每餐要吃水果,尤其是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以增加鐵質的吸收。
2. 選擇各式各樣的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但要避免草酸含量高的菠菜,因為菠菜中鈣質和草酸結合在一起,沒有辦法利用所含的鈣質。
3. 油脂類採用植物油。
4. 五穀類,如米飯、麵食的食量要充足以提供充份的熱量。
5. 由於動物性食物不吃,故可酌增豆類的用量,以維持蛋白質的攝取量。
6. 五穀類配合豆類一起吃,使胺基酸產生互補作用,以提高蛋白質的品質,如玉米加入白米煮飯,紅豆沙包入糯米團作麻薯。花生醬抹在吐司上吃,都是現成的例子。
7. 在礦物質、維生素方面的不足,可採用礦物質、維生素丸等來補充,如健素補充維生素B。
8. 鼓勵食用奶類及蛋類。
奶類其實是牛的「身外之物」,現在的蛋普遍為大量生產,為未授精的卵,並不具有生命,都不算是殺生食品。
素食者的主食不只是選擇各種的疏菜、豆類,也可以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如紅棗、花生、紅豆、黑米、血糯米、核桃仁、黑芝麻、桂圓、板栗、白果、枸杞子等,可以將這些食物變著花樣吃,讓每天的飲食豐富而有營養。
素食者每日各類食物攝取的物質與量:
1. 乳品2-3份(每份240cc)
2. 種子、核果1-2份(約每份20公克)
3. 油脂2-3湯匙
4. 豆類製品2-3份(每份約豆腐80公克或豆漿250cc或小豆乾2塊)
5. 蔬菜2-4份(每份100公克)
6. 新鮮水果1-2份(每份約3-4兩)
7. 乾燥水果纇1-2份(每份約20-30公克)
8. 根莖、澱粉、營養強化榖類3-6碗
__以上設計量,彰基醫院_王文子 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