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看出了觀光的經濟效益
很努力地在推行
努力還要有實力做後盾
正如唱歌沒天份
努力起來也是悲劇(旁人更悲)
基隆海藍、水清、山多、美食豐富(廟口夜市除外)
還有年代積累的文化資產
努力起來就有可能閃閃發光
當然這一切只發生在夏天
冬天的基隆在陰雨裡浸泡整整三個月
像廚房的抹布
我是敬而遠之的
之前介紹過的一日雙塔是發展重點之一
有認真閱讀本部落格的人
看完之後應該也會準備相機
立刻搭火車到基隆
。
正濱漁港也是發展重點
多年前我常去和平島(因為還沒收門票)
公車會經過正濱漁港
當時和一般漁港一樣
正濱漁港是又髒又灰暗還飄散著魚腥味和機油味
幾年前正濱漁港用力清洗
並把港邊的灰暗的街屋上了七彩
倒映在水裡
絢麗就有雙倍
變成了網美打卡聖地
也變成了畫友寫生寶地
。
某個週二
我到這裡和畫友會合
因為我們不是梵谷
眼睛不堪陽光直射
無法畫七彩屋
只能躲在七彩屋的陰影下画對面
然而我的ipad忘了充電
一拿出來就自動關機
只好在小小的手機上琢磨
手機畫面小也不完全是缺點
你不會執著於細節
大筆大塊地就把畫面交代完畢
人呢
蓋個口罩就完工
眼睛鼻子都可以切除
有画友為伴可以壯聲勢
躲到人群中
可以阻擋好奇觀眾圍觀
其實畫得更自在
。
年輕的藝術家走出家門外出寫生的好像越來越少
有些前輩就批評這點
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
作品出得來就好
出來的作品有思想更好
沒有思想就算連續寫生三十年
也不見得會長進
這點我看很多 但是不能點名
更不好意思提醒他們為什麼他們的圖看了一張就是全部了
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張都是重複
藝術不比職人
重複把一件事做到完美就是五個燈
難就難在這一次要搞出跟上一次不一樣的玩意
如果他們沒有這種自覺
讓他們繼續重複
也不算壞事
至少功在画具店
近在身邊的不可說
遠在馬來西亞的
又不會看我的部落格
我就可以稍微說一下
。
馬來西亞雖然有三大種族
我的畫友卻很奇妙地大多是華人
華人就很奇怪
離中國這麼遠
畫來畫去很容易鑽入傳統中國水墨的情趣裡
有人本來華南洋街屋非常有韻味
後來不知哪根筋短路
畫起了齊白石式的構圖和題材
很多根本不是馬來西亞的植物和陽光
我看他陷入泥沼
非常惋惜
藝術家也不是你伸手就可以拉啊出泥沼的
首先他不伸手
再來拉上岸之後他不會感謝你
看他自生自滅是最洽當的方法
。
願意動手畫
最起碼對鑑賞能力有直接幫助
比如書法
以前是完全沒辦法欣賞的
因為要考美術系 拿起毛筆臨帖
與頑劣不馴的軟毛奮戰了一陣子之後
有一天到了文化中心看到書法展
瞬間像開了一個外掛
看出門道了
有了欣賞書法的能力
後來也發現藝評寫得好的
通常也會畫幾筆
畫得好不好是其次
比如陳丹青、蔣勳
堆疊專有名詞而不知所云的藝評者
不會畫圖不會創作 我是可以確定的
。
影評寫得好的絕對不是電影看最多的
以前不敢說
現在叫九把刀寫影評絕對打爆那些電影看很多的前輩
因為九把刀拍了幾部電影
知道箇中滋味
。
美食家不會下廚 我也不相信他的推薦
....

正濱漁港很適合畫友群聚、聊天、互相貼金
如果bar有營業更好
離開正濱漁港
順路經過海科館
馬路邊有個不起眼的石頭
像三流園藝造景的產品
卻是我們口口聲聲的海拔幾米幾米的基準點
海拔0m就是從這裡算起的



海拔0m的基石實在太委屈了
我忍不住用photoshop幫他加工
然後走濱海公路
遠遠地看到這兩仙門神
本以為是為了中元普渡紙紮的玩意
繞回去看才發現是鐵錚錚的漢子
非常大膽有趣的作品
完全可以和美術館的大師比

又經過深澳
被這幾隻可愛的小東西留了幾分鐘



然後龍洞的小房子也有可愛的臉孔招喚
在藍天白雲碧海白浪的環境中
很歡樂地欣賞了美術館
完美的一下午

關於藝評家
陳丹青講得深切
...
陳丹青和蔣勳評藝術的共同點大家不知注意到了沒?
就是只評死人 不評活人
因為死人不會抗議
更因為死人的作品蓋棺論定
不會再變化了
很多活人也不再變化了
但是不能評
這是他們懂人情世故(也就是老奸巨猾)這也是我應該學習的
所以我現在都不會說画友怎樣又怎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