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幾個社區很努力的做社造
南寮是最多遊客的
認真經營當然是的
但是其他社區認真的程度未必輸南寮
遊客卻只有小貓兩三隻
其中一隻還是自己養的
這就像我每天懸樑刺股讀到咳血
學霸玩到考試前一天才翻書
卻輕輕鬆鬆考第一
你不得不心服人家得天獨厚
。
南寮的得天獨厚來自它就在摩西分海的必經途中
往返都要經過
順道進來看一下完全不費油錢
其他比如龍門、鼎灣
就沒有摩西分海這種明星景點的肩膀可站
只能孤掌微鳴
這張壁畫概括了南寮的古厝、魚灶、咕咾牆、牛車、天人菊、浮球、貓
海龜雖然画很大隻....
我在趙氏祖廟前的圍牆看到“龜壁港社”
問等垃圾車的居民
他說:「以前南寮和北寮是同個村,叫做“龜壁港社”,海灘真的有海龜產卵,後來才分兩個村,所以現在北寮的“奎壁山”就是“龜壁山”的雅名。」
「南、北寮居民原本合稱為一聚落,清中期開始,可能因人口滋多,也可能因謀生手段有別,務農的集中居於南方的旱地,業漁的則集居於北方海濱,而開始區分為兩個聚落。」https://sites.google.com/site/nanliaopenghu/2010/info3
現在也只有浮球做的海龜可看
真正的龜壁已經被非自願規避了
進入社區首先會看到魚灶
就是把魚煮一煮
之後拿去曬成魚乾
是沒有冰箱保存漁獲的智慧
我們會發現很多村都只剩魚灶的遺跡
沒看到魚灶作業
是不是漁獲已經不像以往多到可以做魚乾
還是有更好的技術?
就像一座工廠大的碾米廠被體積更、小效率更高的機器取代了
。
右邊的雙口魚灶中間有個槽
是瀝過魚之後的湯汁 也就是魚露
每個灶有個小小的方孔則是放火柴的
村子裡維護最完善的是許返古宅
一落二櫸頭
“櫸頭” 白話的說就是廂房 也就是左右延伸出來的小房間
“落”是打橫的正屋
許返的一落二櫸頭是閩南屋最陽春的格局
許返的阿公的阿公是從金門跳島到澎湖的
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金門古厝落到澎湖
村子裡還有更多格局更大的古厝 沒被政府出錢修復
說明了許返雖然不是最有錢的
身份卻不同凡響
『許返古宅為許氏家族之宿,據資料研判為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間)所建造,同時也是近代南寮保寧宮小法開基傳人,及澎湖法師流派「閭山派」傳人許返(1875-1957)之居,許返早年在大陸習得閭山派小法術,於南寮村裡間挑擔沿街販賣雜貨,後期則在保寧宮擔任福官,並傳授閭山派小法術。』 維基百科
。
同樣的
澎湖唯一進士蔡廷蘭故居是金門style(閩南)
也因為他祖公從金門瓊林跳島來的
(金門瓊林為蔡氏大本營,蔡英文好幾次都去蹭親戚,他老爸是屏東人,所以台北出生的她也會去屏東蹭鄉親,順帶蹭客家血統)
許返古宅巧小精緻
若有導遊解說可以把你聽得一愣一愣的
我推薦這篇當你的線上導遊 https://chyfun.com/hsu-fan-nanliao/
閒置空地也都整理成小公園
比如這個“雞母狗公園”
白色的畜生是冬至搓湯圓的時候小孩子在旁捏的小動物
稱為“雞母狗”
這也能當供品
保佑六畜興旺
也有小農市集
天色昏暗的時候這組耕牛會嚇你一跳
嚇你一跳的原因是逼真到了恐怖谷的程度
(恐怖谷理論是機器人做得像人會讓人產生親切,但是像到一個程度(曲線谷頂)就會反轉,變得毛骨悚然,比如鬼娃恰吉就是長得太像王世堅,成功地讓小孩剉青屎)
村裡每個路標都有“牛屎窟”
好像很重要
結果找到是空空的破房子
因為農作型態改變
澎湖的牛屎生吃都不夠了
哪有機會曬乾?
所以我移植2002年印度牛屎餅到這個空間:
如果有一天
全印度的牛拉肚子
會讓很多婦女困擾吧
鄉間的黃昏
婦女做飯前先把手漬在牛屎裡
從牛屎小丘扒出一團
度量的標準是以兩手剛好捧著為準
團成牛屎丸
再丟到平地
劈啪劈啪的拍成一公分厚的圓餅
半溼的牛屎不輸3M便利貼
到處皆能附身
路面
樹幹
屋牆
牆之破損也順便補平
父母之年代也用過牛屎為燃料
聽他們說起來甚是懷念
你在燒牛屎的烤地瓜小販前等候
嗅著牛屎燃出淡淡香氣
比起瓦斯爐
果然值得懷念
烤出來的地瓜也香
但是
不小心舔到薯皮
還是讓你呸呸不止
怕是舔到微量牛屎吧
社區弄得乾淨、漂亮又有小創意
居民也會搞好自己的環境
就像住美國看見鄰居都把草坪整理得像地毯
你也會見賢思齊
學理上叫做“反向破窗效應”
因此有這麼漂亮的車庫出自村民的自動自發
以及雜貨店
作為一個過路客
我是看不出來這麼多遊客對普通村民的收入有直接助益
看得到有錢賺的是導遊和古厝包餐的阿嬤
但是看著台北俗來來往往
聽他們大驚小怪
不但為村子添人氣
也是很好的娛樂
所以比起其他村
村子的老人精神更靈光
也因為閱人無數
村子有幾隻貓變得落落大方
任你摸 任你捏
在愛貓圈風評極佳
村子外圍還有百年欖仁樹和將軍廟讓你行程飽滿
百年欖仁樹下派駐吃完晚飯散步的阿伯一枚
會跟你講他跑遠洋漁船行遍世界的經歷
還會帶你進將軍廟
欣賞失傳絕藝的洗石子地板
然後你就帶著滿滿的人文、風俗、歷史、文創打道回府
“龜璧港社”的另外半邊 北寮
就在摩西分海旁
遊客不必換車就可以順道遊
但是
遊人寥寥無幾
他們似乎不那麼在乎遊客
也不想賺旅遊財
和南寮的氣氛截然不同
北寮村莊盡頭有美麗的小海灘
阿嬤帶孫子來踏浪
對孫子說:「以前阿嬤都會帶你爸爸來這裡游泳呢。」
我問為什麼就不給孫子下水游泳
阿嬤說以前前方有石頭圍起來
後來因為建港拆掉了
環境改變很多
海流也摸不透
就不敢放小孩游泳了
北寮的這古宅
裝飾的磁磚更勝許返古宅
看到遊客稀少
可能有人要亂猜北寮不像南寮親切
我在村口遇到剪燒酒螺的大姐
剛拿起手機她就收拾東西
「啊!怎麼就走了?」
「剪完了啊。」
「這麼剛好,我一來就剪完最後一顆!」
的確就是這麼剛好
見我這麼失望
大姐於是又坐下來擺出剪螺的樣子讓我拍照
你看吧
北寮人的確是親切的
只是不熱心讓村子充滿觀光客而已
附錄:
清末臺南許南英先生所著的《窺園留草》收錄臺灣竹枝詞:
-
冬至家家作粉彈,兒童不睡到更闌。巧將糯米為龍鳳,明日鄰家共借看。
-
冬至前一晚製作的「雞母狗仔」被美化為龍鳳之形,小孩子一守歲徹夜不眠,冬至日大家再互相比較所製作的「雞母狗仔」。
清代澎湖冬至的習俗,差異應該不大。冬至製作「雞母狗仔」的習俗雖也流傳許久
,然直至1977年白沙鄉公所所編撰之《白沙鄉志》始提及菜繭與雞母狗仔:「在家庭及用米或麵為外皮,以甘藷、花生簽、菜、紅豆等為餡,作各色各樣不同的粿,及牛、豬、狗、雞、庫銀、紅圓等,祭拜祖先,祭畢吉在家內的門窗桌櫃雞舍豬舍牛欄等處,放紅圓一顆,感謝神明的庇佑,并求人畜平安,生產豐收。」
-
「雞母狗仔」是大人、小孩子的集體參與,以六畜為主軸的創作也轉變成多元的眾生百態,各自形塑心中的想望,這也是「雞母狗仔」最迷人的地方。冬至製作「雞母狗仔」也是澎湖人的全民藝術創作日。
-
文字來源|許玉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