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Bindweed》
警告:這是一篇看了會吐血的Paper,無誠勿試。
就是之前我說寫得很快樂的文概報告啦。
總字數:一千九百四十九。控制在兩千以內,哈哈。
◎
摘要:關於《雷雨》,帶有政治性的析論已太多,筆者在此欲跨出這道藩籬,只針對《雷雨》當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做分析與評論。而這些人物群像,筆者較感興趣的是周蘩漪與其繼子周萍之親子關係,雖說是母子,但他們的情感,甚至在身體上,卻已超出一般道德倫理所認定之正常關係,就是所謂的「亂倫」。也因此筆者欲由此著手,論述筆者在《雷雨》裡所看到的蘩漪與周萍。
寫作方式會以蘩漪與周萍之性格分析為首,再以兩人之間互動、心態上的面向做為論述的主要方向,來說明筆者認為此二人之亂倫關係與其本質,深入其內心世界,還有命運在這種亂倫關係中的作用。
關鍵字:曹禺、雷雨、劇本、親子關係、亂倫
一、前言
《雷雨》是部讓人驚艷的劇本,作者曹禺不論在劇情架構、人物刻畫、甚至是場佈的書寫都十分細緻。一本四幕劇,只在兩個場景發生,關於兩個家庭之間的血緣、情感牽連,其中微妙曲折,令人拍案叫絕。曹禺對於「三一律」的使用非常成功,他自己道:「一部《雷雨》,都是巧合。明明是巧合,要人看不出是巧合,相信生活本是這樣,該是這樣。」這種必然性,讓《雷雨》成了一部很精采的家庭倫理大悲劇。
是的,它是必然、註定好的悲劇。姑且不論其中錯綜複雜、多線交織、慢慢帶出劇情的手法。單就人物性格走向,便能得知這最後的結局。其中曹禺最欣賞的便是周蘩漪這女子,對於她的一切,在曹禺的《雷雨‧序》裡多有敘述和描寫,於是筆者便思考她與她最在乎的周萍之間的關係,因而有了之後的理解和闡釋。
二、正文
曹禺筆下的蘩漪,是一個「受過一點新的教育的舊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她對詩文的愛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熱情和力量在她的心裡翻騰著。」甫一出場,蘩漪整身黑色,外表沉靜,生命的活力在她身上完全找不著,渴望著有什麼奇蹟能夠救贖她。她內心像火,不碰還好,只要輕輕撫過,她便像即將溺死的人急於抓住繩子一般,想掙脫也無法。她渴望自由,但卻處在一個封閉、禁錮的環境裡,使她這樣如「雷雨」般的性格變得更加極端、陰鷙、乖戾,而周萍正像那條繩子,即使他像支草一樣弱不禁風,但是只要能讓她脫離這環境,她就什麼都願意做,將自己的性命、名譽全交予周萍。
至於周萍,他是蒼白的、軟弱的。曹禺這麼描繪他:
「他的面目清秀,在他灰暗的眼神裡,閃鑠著遲疑、怯弱同矛盾。他像是總在悔恨自己過去鑄成的錯誤,當著一個新的衝動來了,他的熱情和欲望,又如潮水似地淹沒了他。」
他主動勾引蘩漪,讓這個家裡「鬧鬼」,在臨走之前,又跑去找四鳳,對蘩漪的態度反反覆覆,既矛盾又衝突。他這樣的生活,與他父親周樸園沒有什麼兩樣,他不過是在重蹈覆轍罷了。而事實上,他是佩服他父親的,而且像是無意地模仿周樸園。周萍優柔寡斷的個性、軟弱的內心、逃避事實的習性,讓他因此去找新的「愛情」,就是四鳳。她身上有他想要的「什麼」,於是他就跟四鳳一起。但後來,他也因為四鳳,無法承受後來事實的打擊而自殺……這種似乎是暗中註定好的命運,或說上一代的基因遺傳,「不得不」如此,一切都那麼莫可奈何啊!
曹禺在《雷雨‧序》裡寫道:
「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惡』。他抓住了四鳳不放手,想由一個新的靈感來洗滌自己。但這樣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惡,這條路引到死亡。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疑地踏著艱難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夢,救出自己,但這條路也引到死亡。」
人物是否悔改在《雷雨》裡都不是重點。不可違抗的命運性的發展,交錯、迴繞,最終導致悲劇結局。蘩漪與周萍之間亂倫的羈絆,不約而同走向死亡。筆者以為,兩人各懷心機,並非發自內心真誠地,他們都想藉著對方完成自己的什麼,但無意間,「死亡」,卻是唯一的結尾,同時暗示了他們必須繼續生活在原來的世界裡,像無止盡的死亡狀態,漸漸老去、腐爛,沒有重生的一日。周萍最後承受不了打擊舉槍自盡,蘩漪則是繼續待在原處,無法前進與後退。雖然,我們可以看出曹禺對蘩漪的同情,但即使如此,還是逃不過註定好「命」的方向。
三、結論
《雷雨‧序》:「她的生命交織著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她擁有行為上許多的矛盾,但沒有一個矛盾不是極端的。」事實上這句話是描寫蘩漪的,但同時也反映了《雷雨》之中心情感主軸。而筆者以為,這句話很夠代表蘩漪與周萍之間的關係,沒有互補,只有不斷衝突。背叛了道德倫常的兩人,是否就真的能找到自己所要的?還是仍然被禁錮在自己心中一隅?這樣悶熱的夏日天氣、這樣令人發狂的雷雨,四幕戲、八個人,被困在這之中無法脫身,吶喊著屬於他們那時候、被安排好的聲音,久久無法散去。
四、參考書目
《現當代戲劇論》,田本相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6月
《曹禺戲劇集──論戲劇》,蔣牧從編輯,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
《曹禺傳》,田本相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年8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