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3 00:26:00| 人氣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旅夜書懷-20 尋找尼可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生死問題這樣的主題,常是兒童少年小說較不會觸碰的主題,但隨著作品的多樣化,這樣的作品也漸漸多了起來。兒童文學作家林滿秋在倫敦時偶然間看到報紙,一張照片,瘦小的黑人,而因此寫了《尋找尼可西》。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總讓我會想起一些看過的書,先是《危險心靈》,大概是那種班級的風波,還有家長的反應,另外輿論的反應,也有點相關。而關於生死的主題,會想起如微風般拂過臉龐的《想念五月》,以及剛閱讀完沒多久的《複製化身》,看到後頭還發現那主角的外婆都是心裡相當難過的。再者,《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和《潛水鐘與蝴蝶》,都是相關內容的。


***


  書名:尋找尼可西
  出版者: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西元2002年5月
  初版二刷:西元2003年2月


  尼可西是一名愛滋小孩,生於南非,出生不久就被丟到愛滋寶寶收容所。那時的報導指出,一年裡南非就有兩百個愛滋寶寶誕生,也只是幾年前的事而已。當時的南非政府相當不重視愛滋的問題,甚至故意忽略。尼可西在養母的照顧下,神奇地活了很久,後來還揚名於世。在2000年七月國際愛滋病研討會議發表感言,並批評南非總統,南非總統還當場狼狽離開,他也因此出名。國際報紙還下了這樣的標題:「小老鼠的怒吼,嚇跑凶猛的獅子。」獅子指的就是南非總統。

  為何會挑上這本書呢?因為過幾天就要參與學術研討會,主題是討論臺灣本土少年小說家。心想,總得看些作品,心裡才會安穩些。而與這本書的緣份,就是由此開始的。

  《尋找尼可西》是一個很現代的故事,主角亮亮由於爸爸染上毒癮,被他人由針頭傳染到愛滋,而也藉由母親傳到她身上。養父母則是很有愛心的接納她,全心付出,但卻惹得親生兒子的不悅。畢竟因為多了個妹妹,關心少了點,還要因她而配合很多事。


  當亮亮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心裡染上了藍。怕和死黨們不能再像從前,心裡找不到個依靠,從網路上發現了尼可西的新聞,想到有這樣一個人和自己有同樣的經歷,就想與他對話、溝通。


  當同學得知她的情形,大多能接受,可是家長得知後,就不是那麼回事。給校方施壓,並且將學生轉走。但邱老師巧妙地運用「教學觀摩」說明了有關愛滋的一切相關話題,包括疾病、權利和社會壓力,開通了家長思想。不過,書裡描述到學生的論述,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似乎太有條理了,又或許五、六年級的潛力,是不可小覷。


***


  作品裡也沒忘記亮亮與親生母親的關係,讓她去探索源頭。而她的外婆對於趕走母親耿耿於懷,終日鬱鬱寡歡,舅舅則為了醫治媽媽,私自帶走亮亮。不管故事後如何在提他的考量,我始終對他反感。怎麼能夠都不打電話給她的養父母?


  夢想是重要的。和好友共留下記憶的欒樹,以及好藍好藍的海,都是亮亮最美好的影像,而尋找尼可西則是她心靈的支柱。那個遙遠城市的男孩,為何能有這樣的力量?別人總不能體驗自己本身的傷痛,但關心、付出卻依然是彌足珍貴的。


  最後,亮亮發現朋友們,養父母,都是她的尼可西,何必去追尋個遠方的影子呢?呵。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如此,尋找了很久,原來最寶貴的就在身邊。「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台長: 飛飛
人氣(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