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3 10:12:08| 人氣2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海邊的卡夫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3.4.13 海邊的卡夫卡]

1. 首先,先問自己喜不喜歡這本長篇小說呢? 答案當然是喜愛呀. 相當非常的喜愛。鮪魚花了兩三週的時間,下班後,窩在小房間裡,點一柱薰香,泡杯熱茶,然後讓村上春樹的氣息漫佈在小房間裡,一點一滴小心地啃。那段時間呀,幸福得很,夫復何求。

2. 很想像許多村上迷、村上專家那樣逐一整理自己閱讀過來的許多感想,可惜那是要耗費極大的精力的唷。所以呀,只好想到啥寫到啥。

3. 鮪魚讀過所有村上的著作,但純粹享用,沒有太多的分析思考。村上許多本書中都有鮪魚內心深處嚮往的美麗世界。像希臘愛琴海旁的房子、羊男的房子、海豚酒店、在這本小說中,不是那個圖書館,而是那遙遠神秘的山中的小屋。

4. 另一個色彩較灰暗,但也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應該是森林深處進入 ”入口” 之後的那個世界。依稀有一點電影 What dreams may come 美夢成真中充滿迷失靈魂的陰暗海洋的影子。其實這小說一開始,就像極了 X 檔案的情節,描述手法也很像。作家不怕被人批評而如此開場,也算不簡單。

4. 本書中也有很多意識的探討,修道方面的類比,像在森林中融入自然。”但是所謂自然,某種意義上是不自然的東西。所謂安祥,某種意義上是具有威嚇性的東西。要高明地接受這種矛盾還需要相當的準備和經驗。” 所以作者也同意人不能直接修道,而必須經歷人間世的種種,出世再入世這種過程。中田經過”那件事情”後,生活沒有指向性,意識一片空白,生活卻也沒煩沒惱。對比著佐柏小姐意識僵固在久遠年代男朋友死掉的那一個時間流中。

5. 素材: 貓、圖書館、森林、音樂、戰爭、少女、性、血腥、死亡、烏鴉、電影、咖啡、中性人...。有許多都延續著發條鳥的素材在用。這會兒作者好像談古典音樂多過爵士樂,好像要告訴大家,嘿我村上對古典音樂也在行喔。本篇小說的現實感好像又比過去的小說更多一些,像 Mazda Roadster 跑車、Volkswagen Golf, Toyota Tercel,Mont Blanc 鋼筆,Marlboro,肯德基老公公桑德斯上校,Prince 的音樂,Johnny Walker,召妓...,(他到底有沒有收廣告費勒 ?!) 作者這次還特別地引導非文學背景的讀者了解「隱喻」及不少量的文學著作...

6. 對於佐伯小姐 1969 年 19 歲的音樂創作 ”海邊的卡夫卡” 一曲,對於鮪魚的年代對應想像到的就是「風色的夢」的那個西村由紀江。書中描述的照片和音樂的感覺都很像。

7. 有一點一定要講的。年輕的現代人可能一半以上都爲肩頸腰背的酸痛所苦。而後來的中田有神奇的力量一次把星野年輕人的腰酸背痛以帶來「極大的痛楚」的手法將他去除。鮪魚自問,要是有這樣的醫術,到底自己會不會肯讓中田治療呢。這一點來說,又讓鮪魚想起電影 Green Miles 綠色奇蹟中的具有治癒能力的大塊頭黑人。

8. 村上的發條鳥讓鮪魚流淚。海邊的卡夫卡以小說來說,更有情節上的好看性與推進力。就如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他,這篇小說中涵蓋的豐富性極廣,充滿奇想,自由自在,。不必要作太多的思考分析,閱讀本身就帶來極大的愉悅感。


五十歲與十五歲的對話讀海邊的卡夫卡

◎劉黎兒  (2003.03.03) 人間副刊

年過五十的村上,可說是重新回到十五歲少年的原點,重新啟蒙、重新成長,創建了一個更為巨大的村上迷宮,村上迷可以在其中尋找到許多熟悉的語言與軌跡。

去年九月,村上春樹出版長達八百多頁的《海邊的卡夫卡》,兩個月便賣了六十萬本。村上每年幾乎都有新作問世,但像《海邊的卡夫卡》這樣的長篇,而且是回到如他自己所稱的「綜合小說」味道的作品,則是自九四年、九五年推出《發條鳥年代記》以來,十年內首次出版的長篇巨構。

年過五十的村上,可說是重新回到十五歲少年的原點,重新啟蒙、重新成長,創建了一個更為巨大的村上迷宮,村上迷可以在其中尋找到許多熟悉的語言與軌跡。雖然讀者愈讀,謎愈增加,卻也有基本的安心感--因為這不是推理小說,村上的探險一直是迷失、沒有結論的。

故事分為兩個世界:十五歲生日當天,少年田村搭長途巴士離家出走,自稱為「田村卡夫卡」,往溫暖南方的四國高松出發,投宿當地的商務旅館,白天則在圖書館讀書。另一位主角Nakata是初老的男人,二戰的小學生時代因事故喪失意識,但是卻能與貓交談。「卡夫卡少年」與Nakata的章節交錯進行,如稍早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一樣,書中的兩個世界逐漸接近、交疊,最後又分離,從寓言的世界回歸到現實世界。

「卡夫卡少年」是書中第一主角,由出走、經歷了各種試煉中得到新生。與他年齡相近的歐美啟蒙小說主角非常多,如《麥田捕手》中的荷頓即為十五歲;卡夫卡的《美國》則是安排十七歲少年「失蹤」,遠渡重洋,到極端工業化的美國去放浪。焦躁不安的青春期無法得到大人理解,往往使得少年主人翁有計畫地離家流浪,這種出走是有意識的出走,積極的出走。

「卡夫卡少年」最終對留在另一個平行的世界,或者回到現實有所徬徨;不過,因為他從如母親般的佐伯處得到法寶,雖然弄不清楚活著的意義時,卻能以看「海邊的卡夫卡」的畫與聽風的聲音得到安慰--因為得到這樣的途徑,才讓他下定決心回了家。村上世界的少年都隨時需要、渴求相當多活著的意義。即使一時懂了,後來也還是會有搞不清楚的時候;要找到生存的意義很不容易,連十五歲的少年也都得忍受各種喪失,活得十分堅強才行。

《海邊的卡夫卡》是近十年最富村上風的作品。也許村上有意找回他的讀者,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海邊樂園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村上。「卡夫卡少年」非答案式的答案之一就是「聽風之聲」,那種永恆的、光的存在一般的渴望,正是他創作的原點。村上春樹第一部作品其實就是《聽風的歌》;村上也在網頁中表示:他寫此書時非常意識到,自己是在持續《挪威的森林》的形象;村上同時代的氣氛,也就是《挪威的森林》的時代,因此在作品中得到保留與再創造,雖然這也已經是少年父母輩的遙遠故事了。

對自己過去的作品,村上比較滿意的是《發條鳥年代記》,這是因為,村上的典範是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那是他想寫的綜合小說的理想。在此之前,村上曾表示自己想寫的是「惡」;杜斯托也夫斯基對於「惡」的描寫非常真實而且綿密,往往以各種形式、主題慢慢地滲出來。從《發條鳥年代記》開始,他便想藉著挖掘歷史陰暗的深淵,描寫人的內面的各種「惡」,這種嘗試在《海邊的卡夫卡》也可以看到。

我自己讀《海邊的卡夫卡》時感覺格外親切,一個原因是「卡夫卡少年」的就在我居住的中野區。會貓語的Nakata也住在中野區,而且大概可以想像,那是離中野車站不會太遠的地方。正好幾天前,一位日本將棋棋士告訴我,我常走動的一條全是小酒館的巷子,在中野向來有「貓通」之稱。這一帶的貓真不少,有時我也會看到四、五隻貓停在小料理店的前面。中野與貓,在《海邊的卡夫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讓我憑添了許多想像力,我也好像可以體會村上的想法,將中野這樣充滿人情雜沓的地方當作「現實世界」呢!

台長: 鮪魚
人氣(2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好書好文 |
此分類下一篇:唐納川普致富億萬的祕笈
此分類上一篇:書評-股市作手回憶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