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習俗中,春節期間是一定要吃魚的,這寓意著"年年有魚"。 因為「魚」是「餘」的諧音,"年年有魚"就代表了勞動人民對新一年生活富足、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
但是,有很多腫瘤患者卻不敢吃魚蝦蟹貝等海鮮,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海鮮都是「發物」,腫瘤患者一定要忌口「發物」,否則會加快癌症復發!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推薦 日本藤素種類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有哪些 日本藤素多少錢 日本藤素如何選 日本藤素故事 日本藤素是什麼 日本藤素防偽碼 日本藤素實體店
然而,面對新春佳節滿桌的山珍海味,覓友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嗎? 實際上,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海鮮會引起癌症復發,而且還有研究認為[1],多吃海鮮,尤其是深海魚,還有助於延長總存留期(OS),甚至能使總存留期(OS)接近翻倍。
科普君在網上搜集資料時,發現很多人總結了各種各樣的"發物清單",一份份清單看過去,真的替覓友們委屈。 如果大家都是老老實實地"這不吃,那不碰",那腫瘤患者真的沒啥可以吃的了。
而且眾多"發物清單"中,無一例外的,海鮮都能"光榮上榜"。 那為什麼海鮮會上榜「發物清單」呢?
我們先來瞭解下,什麼是「發物」?
我國神話故事中,就有神農嘗百草的無懼犧牲、勇於實踐的精神。 神農嘗遍百草,才讓老百姓知道哪些食物、藥物可以吃,而哪些有劇毒。
"發物"的出現也是因為後人繼承了神農的這種精神。 古人發現,有些人在吃完某些食物後,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能誘發疾病、引起疾病的復發等,於是古人就會根據這些現象,將這些食物稱為"發物",並整理成"發物清單",以告誡後人,平常要少吃這類"發物",在生病時更要避免食用這些"發物"。
但是受限於古代醫療技術,「發物」只是一種經驗的積累。 而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發物」引起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一些健康人或病人食用「發物」後,出現了過敏、腸胃不適、關節腫痛等情況。
海鮮之所以能頻頻上榜「發物清單」,就是因為一些病人或健康人在吃完它后,出現了以下這些問題:
海鮮中的組織胺,就是非常常見的過敏原,這類過敏原會引起皮膚瘙癢、發紅、水腫等,嚴重的甚至會引起過敏性休克[2];
海鮮中還有很多寄生蟲和致病菌,如果海鮮未煮熟煮透,或直接吃生冷海鮮,有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痛、腹瀉,甚至腸梗阻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海鮮通常含有較高的嘌呤,而高嘌呤飲食是引起痛風發病和復發的重要原因。
就這樣,海鮮頻頻上榜了"發物清單"。
雖然海鮮因為種種問題而上榜「發物清單」,但是,海鮮的高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對海鮮不過敏,也不吃生冷海鮮,本身也沒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覓友們都是可以放心大膽地吃海鮮的。
因為海鮮能提供非常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是食物界妥妥的"高品質食物"代表。 膳食指南推薦[3],每人每天應該吃40~75克的水產品(如魚蝦蟹貝等)。 膳食指南還指出,多吃魚肉能降低人群的總死亡風險。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