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量販店 農產超市轉手全聯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7.10.02 03:15 pm
商戰競爭激烈,經營超市業務已有26年歷史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由於經營不敵大型量販賣場,決定將旗下13家直營超市,全數轉讓給全聯福利中心經營,轉讓時間可能訂在下月1日起,受該項整併影響,可能將使國內超市業者,形成另一場大火併。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是在76年1月成立國內第一家農產運銷超市─延吉超市。當時因農產公司掌握的農產數量占國內一半,挾著直接由產地供應農漁產地的價格優勢,兩年後很快就成立第二家直營超市,並在76年至85年的10年間,發展到巔峰,鼎盛時最多有22家直營超市。農產超市在消費者心中就是「直營」和「物美價廉」的代名詞。
但好景不常,隨著惠康、松青等大型連鎖超市及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量販賣場陸續設立,農產超市營運開始走下坡。據指出,近年更連連虧損,去年度甚至虧損了5千多萬元。門市也一路關店,目前只剩13家超市。
農產公司董事會眼見直營超市虧損連連,雖加強販售各地農產以提昇競爭力,但生意仍不見起色。經評估認為要具競爭力,超市店數要達到35家,但該公司只有13家超市,規模無法擴充,且無法負荷虧損,因此決意出售轉讓。
農產公司各級官員證實旗下13家超市的確要轉讓,但對於要賣給哪一家業者,交易價格、合作方式,都秘而不宣。但該公司員工及業者均證實,全聯將接手經營。而雙方秘而不宣的主因,一是商業機密及道德,二是農產13家超市中,有7家產權屬於台北市產業局市場處,當初委託農產公司經營時,曾言明禁止轉售,據悉為規避該規定,雙方可能以「合作經營」模式經營,但是否被行政院公平會接受,仍有待觀察。
由於確定轉讓,台北農產13家超市從昨天起到15日止,舉行特賣會開始出清存貨,一般商品打八折,菸酒商品打九折出售,且賣完就不再補貨,今天已引起民眾搶購,部分貨架為之一空。
【2007/10/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吃下農產超市 全聯年底400家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7.10.02 03:15 pm
國內零售業品牌龍頭全聯社,繼併購楊聯社與善美等超市後,上周五正式與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完成簽約,買下台北農產運輸公司位於台北的13個超市據點,預計於年底前更換招牌,此併購動作,讓全聯社於今年年底前,全省總店數可望達到400家,年營收高達350億元。
全聯社副總經理楊瑞昌指出,全聯社一直以「中低價位」作為經營策略,此次吃下台北農產超市,正可提高全聯社的生鮮商品比重。楊瑞昌表示,目前拿下的13家台北農產超市,其中有7家是向台北市市場處租用土地,但因受限於法令,若要臨時變更承租者較不易,此將影響招牌更換的時間表,目前雙方正在努力協商,希望於年底前能順利完成所有的招牌更換動作。
全聯社展店的速度相當驚人,讓外界刮目相看,楊瑞昌指出,近年來展店的策略全鎖定在都會區,其中更以台北地區為主,已著手耕耘生鮮產品,尤其在併購台北農產超市後,將可成為全聯社操作生鮮產品的重要後援,以提供都會區消費者更便利的購物環境。
【2007/10/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更新日期:2007/10/03 18:15 記者:吳昱曄
拿下農產超市通路,全聯正式晉升超市龍頭,回顧全聯的發跡史,從原本的福利中心,轉型改打低價社區獲的促銷策略,短短8年內全省店面數成長了6倍。
TVBS記者吳昱曄:「全聯的前身其實就是福利中心,而現在不管是在大馬路旁,或是社區旁這種小巷子,都可以看的到全聯的蹤跡,就算一旁有兩大便利商店的夾擊,全聯還是屹立不搖。」民眾:「它就在住家附近,而且它低價的策略吧。」
民眾青睞,全因為由蔡慶祥、林敏雄兩兄弟一手改造軍公教福利中心,走的是社區路線,接下農產運銷通路更廣;低價拚市場,全聯更特意改用和傳統大賣場不同的進貨計價方式,由原本的低價買進賺取差價,改成廠商寄賣後再利潤分帳,省去上架費,低價拚出好業績,全省店數從1998年的68家店,8年內快速成長到3百家。
今年甚至突破350家大關,朝400家邁進,還一舉擠進全國5大超商龍頭,和頂好、農會超市、松青丸九、自由聯盟,並駕齊驅,總市佔率5.8%,即使市佔率提升,全聯還是屢出新招,甚至還推出「貴婦超市」搶攻另類市場,同時採用螞蟻雄兵策略,深耕大型量販店無法打入的社區市場,異軍突起,不但打亂原本的市場生態,動作頻頻更讓對手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