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抗壓性低,少有成大事者。先前接連發生分屍案,也有專家指出這個問是,因此不少人無法全面去看透,也無法處理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只是工作上,還包括生活上,例如人際關係、感情甚至自己的情緒。這也能解釋為何常看到現在人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一不高興就亂砸車或破壞公物,要不就虐貓虐狗虐童欺負弱者來增加自信與優越感,一遇分手就要砍殺對方,甚至把人分屍,人們不敢談理想,只想擁抱小確幸,這種種亂象,都來自於我們的教育問題。
教育是國本,一個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整個國家都會出問題,因為國家的組成就是來自各個家庭,這些人會當國家的執政者,會成為學校的老師、校長,會成為制定法律的官員,會成為各個單位的成員,因此教育太重要了,是不容忽視的關鍵,而範圍也不限於課本教材上的知識,更大的部分來自於生活中雜事的智慧。
而以人格養成來說,從小做小事,才能累積大智慧,但現在人連小事都不做(心態上的眼高手低或排斥),或是做了也做不好(生活經驗的缺乏),不過,依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言:「一片孤葉,不會沒有經過整棵樹的默許就枯黃;一個人胡作非為的背後,多半得到大家隱匿的允諾。」一個人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必定和他的家庭及生活環境有關。
當然,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事情,沒有說一定要十項全能、樣樣精通,像是有些人高知識、高學歷,可能不會做菜,也可能不懂怎麼照顧小孩;有的人對家事很擅長,可是口才不佳,或是生性內向,面對眾人無法落落大方。但是這都沒關係,首先應該先「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擅長與不擅長,如何判斷,則是透過反覆的「做」才會知道,總不會說你數學考砸了一次,就說自己不會數學吧!或是把菜燒焦了一次,就說自己不會做菜,這樣怎麼可能當作憑據呢?至少要讓自己「能」做----這個「能」有兩個層次,一個是「願意」,一個是「擅長」。無論如何,先讓自己願意去做做看吧!這一點就是去除前述所說的「心態上的眼高手低或排斥」,如果反覆做都沒有進步,或真的沒辦法,但在摸索與嘗試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果,這也是一種學習與進步,而不是一看到覺得很麻煩,然後兩手一擺都不做,這樣的人,又有什麼能耐去創造更大價值呢?
如果你很厲害,可以達到另一個層次,也就是把小事做得很擅長了,這時又分成兩種情況:有的人只是一直專心做小事,有的人會想挑戰更具難度的大事,而能夠有大作為的人,多半是後者。例如有的人很擅長料理,但沒有加入自己的創意,永遠只做自己的拿手菜,是無法變成高級主廚或料理達人的;又如有的人擅長寫電腦程式,但如果不去觀察生活細節,不去瞭解人們生活所需,就無法開發出新的程式或軟體改善社會。這些都是要另外下工夫的,因為從「去做」到「做好」,中間必須加入許多元素,例如外在的技術、知識,以及加強內在的人格特質,像是耐心、細心、想像力、邏輯思考、理解力、同理心等等,並非像玩遊戲那樣一直打怪累積經驗值就升級,很可能你做了十次、二十次,甚至一百次都無法突破,但如果能抓到其中訣竅,或許三五次就成功了,這是不一定的,所以能夠成就一番大作為的人,除了努力、實力,還要一些運氣,但運氣是有機會被你自己帶來的,例如有的人人格特質好,就會有貴人來幫助他,或是多一分細心,就發現了其中關鍵,進而成功。而這一切的一切,最源頭之處在於「要先能做小事」。
縱觀現今社會,不少父母把孩子寵成媽寶爸寶,學校也採取成績至上的方針,我們的孩子能做小事嗎?不僅連機會也沒有,可能連意願都沒有,因為沒有人要他們做,也不一定有人教他們做。再把場景拉到外面更大的世界,路上人群冷漠相待,抑或爭吵謾罵,連走在路上都要小心旁人會不會攻擊你,政治人物大多只關心選票,除了亂開支票、大打口水戰,大概就剩貪汙和濫用特權吧(這些至少占了80%)…試問這樣的社會,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教育呢?我們又有做到讓孩子有「大作為」的理念和訓練嗎?我想這方面是不足的,然後老一輩的人才在嘲諷年輕人沒志氣、沒擔當、沒抗壓性、不成材、不成器,當然很糟的年輕人是可以罵.可是在罵之前,身為長輩一定要捫心自問:你自己又做得多好?你有為這些子孫後輩做什麼樣的幫助嗎?甚至連父母長輩自己也不做小事,更別說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了。
所謂的大作為,不是成為世界英雄,也不見得人人成為台灣之光,至少讓自己能夠全面瞭解自己,讓自己成長,掌握自己的人生,進而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實現自我、幫助他人,而不是無法處理問題,無法控管自己,還危害他人,這就很糟糕了。
生活中各個小事,就如同拼圖的碎片,每一片碎片,哪怕是大是小,哪怕是在角落或中央,都是同樣重要的。當我們拼湊得愈完整,所看到的樣貌也愈不一樣,最後創造出來的,就是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風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