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20 21:37:01| 人氣9,2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信解品第四》窮子喻讀書心得筆記(五十)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者識子

「無常」是一個名稱,但是這個道理,不論是什麼時刻,讓我們感覺到苦。

人間,凡夫很快就會忘記,事不關己,什麼都很快就忘記。自己若有去參加時,記憶很深。九二一地震就是最明顯的實例,去過現場或身在其境見到「死狀萬千」的人相信永生難忘。

「四大不調」,地震、水災、風災、火災,在全球不時在發生。離它遠的人,覺得沒什麼事。每天看氣象報告,颱風,颱風的方向要往哪裡走?開始就要很擔心,很關心。

「真空妙有」,蓮花在污泥,污泥中埋藏著這種的種子在,卻是偏偏只看到污泥,沒有將這個種子發揮,它能,蓮花莊嚴污泥。娑婆世界,菩薩來莊嚴人間,不就是這樣嗎?卻是我們人無法去體會到。

貧窮子不斷流浪,很不容易來到父親所住的城裡,好不容易才有這個因緣,卻是自己放蕩的心,還不知道這間房子是他的,還在外面這樣探頭看。

看到裡面那麼莊嚴,那麼威風「這好像不是我能夠去乞討,我能夠謀生的地方。」所以開始就要走了。

如修行者「我想要修行,但是這個道理我無法接受,我無法體會,所以我沒興趣。」就退失道心,與那位貧窮子一樣。

這位父親在裡面,看到孩子的身形,看到了,他一下子就能認出。

佛陀的覺性敏銳,知道弟子們的根機到底是多少,從小根機的人,開始談「有」說「空」,從「阿含」一直「方等」、一直「般若」,來到這裡,要將「三乘歸一」這個時刻,佛陀知道弟子的心會害怕,不敢接受,所以宣說《法華經》。

《法華經》就是從聲聞、緣覺,來匯集菩薩道。

這些聲聞、緣覺,他們自己聽到會怕——我過去是獨善其身,我過去就是修我自己的行,盼望不要再來人間受苦。

但是,佛陀要人人去了解,這個「妙有」。

經文中譬喻父與子,其實「父」就是指佛,「子」就是指所有的眾生是佛的弟子。佛陀大慈悲,於眾生都平等觀。

眾生凡夫,迷茫顛倒,在五道四生中輪轉不休,漸漸漸漸,這個心,開始已經接近佛法來,所以好像看到了,所以叫做「今機來」,現在看到這個機會來了,有這個根機、因緣,已經靠近過來了。就像父親看到孩子的身影一樣,內心,慈父之心,一直起了歡喜心。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

父在師子座已經看到孩子了,「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表示佛陀看到,小機已經轉為大機了,佛法有傳了,有人願意發心,正法有傳了。

「佛本懷教化眾生,唯以一大乘為心念」。佛陀從成佛的剎那間相信人人,都有成佛的機緣,所以在《法華經》,就是「會三歸一」將三乘法合為一乘菩薩道。

看到機緣成熟,有這個根機能與法一直接近,這樣接近大法的人,所以如父親見到子一樣,「稱暢慈懷」很歡喜「是故心大歡喜」。

就如舍利弗,在這麼多人當中,他開始發心,這也是忽然間出現。現在的須菩提等四位,也開始忽然間也體悟了。這是一件讓佛陀很歡喜,覺得同體的大悲心,以天地間為一體,這種大悲心,已經一一開始,開始已經同體合而為一了。

《法華經》,是佛陀最後的說法,看到這四五位開始願意,後面會緊接著一直來。只要有人願意發心,發大心的弟子就愈來愈多。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人生,時間分分秒秒過,佛法,想要好好聽法,也是同樣需要時間,時間需要因緣會合,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因緣,把握及時時間,稍微一個不調和,因緣不調,聽法、講法,那就無法成就了。」

法,不分老少,一接受到,就要懂得知道要精進。

聽法入心,就像盒子裝著香,香若用完了,這個盒子還是香的。所以說,法要入心來,要多聽,聽了之後要修。

過去的習氣不好,聽了法,應該要趕快轉過來,這叫做「轉法輪」,過去不好的習氣將它轉掉。「轉法輪」「如是我聞」的法,要很用心聽進去瞭解了,瞭解之後,用在人、事、物,這才是真正法入心,將心轉在人群中,這才是真正轉法輪。

過去的三乘法,權教,就是為了一乘實智來鋪路,這是一個方便的過程。

《譬喻品》用譬喻言教,引導人人體會善法。破除過去的執著,不要偏空,要去體會「真空」的妙理,真空之中有妙有,現在要用妙有來會合。

覺父見子在迷途中,心就是不捨。明明看到孩子的身影了,卻是孩子看到父親,這麼堂皇的房子,所用的東西都是很的東西,都是寶物,他害怕了,趕快要再離開。

這種形容,我們應該要能體會,修行豈不就是這樣嗎?

生生世世,累世,一生過了一生,說不定還有這個小善根,說不定也接觸過佛法,發大心、立大願,但是慢慢在人間,一生一世不斷這樣,受到後天的污染,那個一時發大心,就慢慢退失了。

「一對老夫妻(盧登科、盧李綢),那一年先生已經七十六歲了,太太七十一歲,兩夫妻很同心,聽到師父說,現在大地受人類,不斷在破壞,這個時候,我們要趕快來照顧大地,唯一就是人人要有環保的觀念。兩夫妻聽到就說,我們其他沒有辦法怎樣照顧地球,做環保,我們可以。所以從一二十幾年前開始,兩夫妻就投入在環保中。」

「先生七十六歲了,長得很強壯,太太也是長得直挺健朗,七十一歲了,動作很俐落。看到先生騎著腳踏車,就是出門要做環保了,看到太太推著一輛兩輪的車子,跟在先生的後面走,開始撿人家丟掉的東西,兩人邊撿,兩人邊鬥嘴。這兩夫妻是這樣做環保,做得很歡喜。」

「經過了十三年後的現在,她的先生已經往生了,單獨現在她一個人,女兒是嫁出去了。但是她很樂觀,她每天雖然身體多病痛,左鄰右舍看到她要出門,『妳又要出門了喔?妳的身體不好……。』『不會啦!我如果扶著這輛車,我的身體都輕鬆起來了。』這樣每天都是推著這輛車出門。」

「她這樣說,她說,我都還不曾見過師父,都不曾遇過師父,我只是一直想,想要問師父,我如果這樣一直做,做到不能做的時候,不曉得師父要不要,讓我回去他的身邊?我昨天聽到這句話,趕快告訴他們,幫我寫下這位老菩薩的名字,幫我寫下來。她是在哪裡呢?就是在臺南東山區,現在八十四歲。她就又說,她說,我就是一直做,做到我這口氣斷了,我很希望我的身體,如果不能呼吸了,就像垃圾掉進土地裡,就這樣不見,不必讓人為我收。我只希望這樣,不必麻煩人。就是這樣的菩薩。」

佛尋找眾生的根機,現在看到弟子們,也開始慢慢在發心了,舍利弗已受記了,須菩提等也開始在發心了,還有很多,在法華會上還有很多,應該人人也要啟發這念心。

學佛真的要很積極。要殷勤精進,慎勿放逸,不要自己自我迷失,自己迷途不知返。這樣,辜負了覺父,就是辜負自己的真如本性。(2021.11.20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