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06 15:09:47|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閱讀 李魁賢 詩人作品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麻雀

1《麻雀‧李魁賢》

我們在田野
追逐陽光 芒草 流泉
我們一群來 一群來
有時打成一片
有時成群散去
自自然然 歡歡喜喜

我們聲音小
卻符合大自然的韻律
在工作中愉快地歌唱
即使農夫對我們吆喝
我們還是辛勤地
把種籽帶去
播種在很偏僻的荒地

我們一群去 一群來
從不在廟堂棲息
也不食磁杯裡的玉米

而田野是我們開放的世界
我們在此默默工作
期待著季節的嬗替
杜鵑


在唾沫橫飛的風聲中
有誰聽見我泣血的哀號
不确定的命撸�

從衰敗的芒草尖
躍上頹唐的相思枝
以單溥的羽翼
搏擊挾風而來的斜雨

不必為落葉嘆息,只要
我微弱的生命堅定枝上的位置
對流淚的天空
不是夠惊心的嘲弄嗎?

也許我會在沖天時
倒栽落下大地的池塘
那時,我的全生命
會成為最后轟然的一滴淚

3山海經 ◎李魁賢

從山脈的冠冕

透示森林安寧的清秀

但靈鷲絕跡 松鼠放肆

支撐著青翠形相的杉木

中心被啃嚙而枯槁

缺乏資源的島

連雨水都無法蓄積

沿山坡層層

不自願地沖失

成為周圍海洋的泡沫

唯有刻蝕班駁的岩層

始終涉入水深處

承載著島的負荷

對抗衝擊而來的海浪

發岀幾聲無人聽見的吼聲

島的剖面依舊是

不變的結構

有地熱

維持著溫暖的心

--

◎作者簡介

李魁賢(1937年-)臺灣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1953年開始發表詩作 。現任世界詩人運動組織(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副會長。曾任台灣筆會會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註1]

--

◎小編皮皮賞析

首先,作者以山海經為詩名,《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古籍,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在中國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視為山川地志(史部地理類),或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註2]而在此詩中,可視為自然環境之代稱。

本詩手段以形容環境秀麗為開端,山脈森林清秀,看似美好,但下行「但靈鷲絕跡」馬上進入轉折,鷲即為老鷹,而近年來因農藥濫用而毒死老鷹的新聞屢見不顯。如同當地生態環境好壞指標的老鷹消失了,失去天敵的松鼠開始氾濫繁衍,啃食原本青翠的杉木,成了枯槁的模樣。接著「缺乏資源的島/連雨水都無法蓄積/沿山坡層層/不自願地沖失」先天條件帶來的挑戰,與後天人為導致的生態失衡問題開始一一浮現。台灣山區地勢陡峭,加上降雨特性,使得雨水大多流入海洋;而安靜的山坡地從來無法主動做些什麼,它的不自願,來自人類的作為。我們在山坡地上的各種過度開墾利用,讓山坡地失去可以抓緊土壤的植披,山坡地便只能非自願的流失了。且若柔軟的土壤成為了海洋的泡沫,那也唯有堅硬的岩層,能乘載島嶼的負荷。

最後,作者云「島的剖面依舊是/不變的結構/有地熱/維持著溫暖的心」顯示出作者對於台灣這座島嶼,仍沒有完全放棄關懷,台灣依舊是台灣,結構如常。儘管尚未完全毀壞,但如何維持生態的平衡,無疑是個需要大家繼續思考的問題。

[註1] [註2]資訊皆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祈禱


作者李魁賢


  神啊
  愛是與生俱來的本質
  無論存在條件怎樣使我沮喪

  看到颱風來襲時
  小鳥守著破巢的驚惶
  也看到大浪迎面掀起
  討海人沈著應付的勇敢

  看到汙臭的河流
  通過繁華絕代的城市
  也看到莊腳人
  堅持著清澈冷冽的泉水

  看到雨濕的街頭
  小狗低咽不知走向
  也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少年邁著浪漫憧憬的步伐

  神啊
  在痛心中
  我仍然沒有失去對愛的信仰

  看到成群躲避嚴寒而來
  氣候轉好就又振翅遠飛的候鳥
  也看到勤勞的建築工人
  以堅實的肌肉為我們砌造棲身的場所

  看到柑橘與柳丁
  同為黃皮卻語言趣味不同
  也看到葡萄與柚
  卻能接枝成為新的品種

  看到冷面殺手
  一言不合即以火苗搶盡烽頭
  也看到終生奉獻
  為了弱勢的孤苦伶仃和自由言論

  神啊
  愛的本質是我的信仰
  以臺灣的名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新詩 |
此分類上一篇:返鄉四唱 作者 蕭蕭 ---閱讀一首詩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